作為中國影視圈轉型商人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李亞鵬的創業歷程充滿話題性。從演員到商人,他憑藉個人影響力與理想主義情懷踏入商海,卻也在市場規則中屢屢碰壁。他的商業版圖橫跨文化、地產、餐飲等多個領域,但真正成功的案例寥寥無幾,反而因債務糾紛和經營爭議多次引發公眾關注。
從演員到商人:理想主義的商業啟蒙
李亞鵬的商業基因早在演藝事業巔峰期便已顯露。2001年,他投資成立上海“VIP ROOM”夜店,成為當時上海高端娛樂場所的代表之一,但因管理不善和競爭激烈,最終黯然退場。同年,他創辦北京美麗春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春天傳媒),參與投資《將愛情進行到底》《笑傲江湖》等影視劇,但公司後期因資金鏈問題逐漸淡出市場。
這些早期嘗試雖未取得顯著成功,卻為李亞鵬積累了跨界經驗。他曾在採訪中表示,自己對商業的興趣源於“追求比演戲更大的成就感”。這種理想主義色彩,也成為其後續投資風格的核心標籤。
文化地產的野心:雪山藝術小鎮與“中書系”
2012年,李亞鵬宣布淡出演藝圈,全身心投入商業領域。次年,他成立北京中書控股集團,聚焦“文化+地產”模式,試圖將藝術與商業結合。中書控股的旗艦項目是麗江“雪山藝術小鎮”——一個定位高端、融合藝術展覽、酒店、別墅的文化旅遊地產項目。
李亞鵬為該項目傾注大量心血,不僅邀請藝術家參與設計,還宣稱要將其打造為“中國最具人文氣息的度假社區”。然而,項目從一開始便陷入爭議:
定位偏差:麗江旅遊市場以大眾消費為主,雪山小鎮的別墅單價高達2萬元/平方米,遠超當地購買力;
運營乏力:文化藝術活動未能形成持續吸引力,商業配套不足導致人流稀少;
資金困境:項目總投資超35億元,但因銷售遇冷,2015年李亞鵬被迫將51%股權以近2億元低價轉讓給陽光100集團,被外界質疑“割肉止損”。
雪上加霜的是,2018年,李亞鵬因雪山項目拖欠北京泰和友聯公司4000萬元債務被告上法庭。法院判決其敗訴後,他一度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這場糾紛不僅暴露其資金管理問題,也讓公眾對其商業能力產生質疑。
嫣然天使基金
相比商業投資的坎坷,李亞鵬與王菲共同發起的嫣然天使基金(2006年成立)是其少有的成功案例。該基金會專註資助唇齶裂兒童,截至2023年已幫助超1.5萬名患兒。儘管基金會本身是非營利機構,但李亞鵬通過慈善活動積累的社會資源與公眾形象,曾間接為其商業項目背書。不過,2014年基金會被舉報“7000萬善款下落不明”後,雖經調查證明清白,仍對其公信力造成一定衝擊。
李亞鵬的商業困局,折射出明星跨界投資的普遍問題:
1. 理想主義與市場脫節:他對文化藝術的熱愛常凌駕於商業邏輯之上,導致項目定位偏離實際需求;
2. 管理經驗不足:缺乏專業團隊支撐,決策依賴個人判斷,抗風險能力薄弱;
3. 過度依賴個人IP:初期借明星光環吸引資源,但未能構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