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然
2025年5月13日,古裝劇《折腰》以空降姿態登陸騰訊視頻。
空降未宣,成果是首播10分鐘熱度破2萬、15分鐘破2.2萬,熱度刷新2025年鵝廠熱播劇平台紀錄,隱隱有了開年現象級爆款的雛形,
可以說這部由鄧科執導、改編自蓬萊客同名同名小說以“先婚後愛”的經典模式為殼,包裹着權謀、家仇與救贖的複雜內核的作品《折腰》,從擁擠無比的古偶賽道中殺出一騎絕塵,頗為不凡。
這部劇劇情設計來說男女主雙強相愛相殺,劇的改編將原著中單面的沉重的復仇主題改成了更具爽感的“雙強博弈”,男主魏劭(劉宇寧飾)從屠城復仇者蛻變為仁君,女主小喬(宋祖兒飾)以智謀化解世仇。
這類女主權謀劇放在前兩年很容易大火,但是這兩年同類作品太多了,要脫穎而出可屬實不易,但是這部折腰卻爆了。
要說這劇火爆有原著名氣的原因,也有女主自身噱頭的原因,無論是宋祖兒自身帶了兩年的傳聞還是才過去不久依然熱度不菲由她女主的《無憂渡》都給《折腰》帶來了一定曝光率,而且宋祖兒演技還是可圈可點甚至值得誇讚的,然而對於男主這評價就不那麼太樂觀了。
說起來很有趣的就是鄧科導演的劇男主還真是經常性不討喜,甚至對於很多大IP原著黨來說就是根本不適配,所以男主在科導這屬於慣性挨罵,簡單舉兩個前者《贅婿》郭麒麟,《大奉打更人》王鶴棣。
可以說在當下內娛市場普遍追求“顏值為王”的背景下,導演鄧科的選角真的算是獨樹一幟。
郭麒麟和王鶴棣被說不符合大眾期待已經聽麻了,而鄧科導演也確實屢次選擇被輿論貼上“不夠帥”標籤的男演員擔任古裝劇男主,比如這次劉宇寧,以鼠相演員的吐槽聲出現在各個古偶角色的評價區間,這次仍然如此。
但是吐槽來吐槽去,鄧科導演的劇卻全爆了,要說把功都歸於其他人不算主角,那真不應該,可是主角們要真的評價真的確實也不符合人物期待,那麼到底科導是怎麼玩轉“醜男”經濟學的待我們細細道來。
演員雖“丑”,劇卻總能以角色適配度和敘事張力增加熱度,成就現象級爆款,這種看似“逆潮流”的操作背後,實則隱藏着鄧科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洞察與對角色本質的深刻理解。
一、解構“醜男”標籤:顏值爭議下的角色適配邏輯
1. 郭麒麟:喜劇基因與反套路人設的化學反應
其實在《贅婿》選角階段,郭麒麟因相聲演員出身、外形不符合傳統古裝美男標準是備受爭議的,因為原著中寧毅是“智謀無雙、氣度非凡”的商戰奇才,而且相貌堂堂高大健壯,還有着血手人屠的狠辣與鐵石心腸,這些和郭麒麟真的相去甚遠。
可是鄧科導演有自己的想法,他的劇抓住了一點就是幽默先行,而且要接地氣,而這點也恰好是郭麒麟的獨特優勢:有即興喜劇能力以及看起來就真實的市井智慧。
因此他將劇本大刀闊斧的改編,調整成了輕喜劇風格,利用郭麒麟的相聲功底設計大量“打破第四堵牆”的台詞,如吐槽編劇、彈幕互動等等,徹底將寧毅塑造成一個“現代思維與古代環境碰撞”的鮮活形象。
這種調整可以說極大的化解了顏值爭議,而且還以反差感強化了角色的吸引力,而且劇中的“拼刀刀”“蘇寧毅購”等現代梗雖然土但是足夠新穎。
於是觀眾就在大量的笑聲中接受了一個“非典型美男”男主,鄧科說:“郭麒麟的表演讓寧毅的聰明不是高高在上的權謀,而是接地氣的生存智慧。”
最終,《贅婿》豆瓣風評一般,但是熱度爆棚僅次於劇王《慶余年》,這就證明了“醜男”也可以扛起男頻IP改編的大旗。
2. 王鶴棣,流量密碼與男頻爽感的平衡術
相較於前者,王鶴棣的“醜男”爭議其實更多的集中在演技層面,他的長相雖然不算傳統帥哥但是還是能吸引很多古偶女粉的。
不過他演技確實難言,在《大奉打更人》選角時,就有不少書粉質疑其能否駕馭許七安的“痞帥”與“智謀”的雙特質,尤其是當王鶴棣自稱天選許七安時,受到的反對聲更濃,而劇播出後事實證明他和原著角色確實也有距離。
但是鄧科還是有他自己的想法,鄧科就是看中王身上的“現代感”,原著許七安作為穿越者,需兼具古體美以及市井氣與機敏感,同樣還得貼合鄧科自己的喜劇風格,而王鶴棣在《蒼蘭訣》中展現的“Bking”氣質以及他自身就有的喜劇風,這個是鄧科看中的點。
為強化適配度和讓角色貼切,鄧科在劇本中增加許七安的“打工人”屬性以及專門為王鶴棣的普通話做了註解環節,真的是為了演員用盡了手段,然後還通過服化道弱化王鶴棣的偶像感,大量適配小動作突出王鶴棣自身肢體語言中的鬆弛與詼諧。
可以說鄧科是會因勢而導的,而且他很擅長的一點就是草根感,無論王還是郭他們身上濃郁的恰恰就是所謂的草根感,這樣所謂的草根逆襲敘事才更有代入感。
3.劉宇寧,氣場壓制與破碎感的矛盾張力
《折腰》中的魏劭是一個兼具梟雄霸氣與童年創傷的複雜角色,在選角階段,鄧科可以說面臨了兩難,若選擇傳統“古偶美男”,他覺得恐怕難駕馭角色的肅殺感;但是若啟用硬漢型演員,又可能喪失情感細膩度,而且還要符合鄧科最擅長的土味幽默。
最後選來選去190cm的身高、有着低沉磁性的原聲台詞和冷峻眉眼,還有絕對東北土味幽默天賦的劉宇寧就成了主演。
在拍攝中鄧科刻意放大劉宇寧的“非標準美”特質,比如戰場上的魏劭身披重甲、眼神凌厲,展現“一劍曾當百萬師”的壓迫感;而與女主的情感戲中,又讓他通過微表情傳遞自身的隱忍與脆弱,意圖形成強烈反差,這種“冷中藏情”的表演,也確實打動了一部分觀眾,但是說實話要是真的深看原著其實還是不會買賬這個男主。
二、導演手法:如何將“缺陷”轉化為記憶點
綜上男主角色演員其實都不太符合原著,但是這個其實正合鄧科之意,他深諳相貌並不是主要,丑角才更容易製造幽默點,而且喜劇本身是化解觀眾審美偏見的利器。
因此在《贅婿》中,他讓郭麒麟以自嘲方式直面顏值爭議,如“我長得像說相聲的怎麼了?”,將外形劣勢轉化為角色幽默感的來源,《大奉打更人》通過許七安的“嘴炮”技能,將王鶴棣的“Bking”氣質轉化為“反套路英雄”的個性標籤,還有直接坦白自身普通話一般的問題,這個都讓科導的幽默段子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鄧科擅長在奇幻的背景下注入他自己琢磨出來的喜劇邏輯,無論是寧毅還有許七安,還是魏劭,他都有貼合演員本身的設定和安排,只是這些幽默太過瑣碎引人發笑可以,串起來後卻很難有深度,所以他的劇口碑都非常一般,大奉甚至才拿了5.5分。
可以說鄧科就是不顧口碑純粹用他的幽默敘事強行聚熱度,通過鏡頭調度與美術設計,鄧科將演員的“非標準美”轉化為獨特視覺符號。
在《折腰》里他用低機位仰拍突出劉宇寧的身高優勢,以冷色調光影勾勒面部輪廓;《贅婿》則用暖色調與市井場景弱化郭麒麟的外形短板,凸顯其親和力,這點是鄧導的優勢。
綜合整理分析鄧導爆款醜男經濟學秘密
可以說鄧科作品低口碑高熱度也絕非偶然,選男主選“丑”也不是偶然,他就是要另類要給出反差,要用所謂的丑角去完成他的笑料設計,丑一點的人物在幽默方面總是比濃眉大眼正氣凜然的主角要更容易的多,而且別看是古偶,其實鄧導也意識到了觀眾對千篇一律“古偶美男”的審美疲勞與對多元男性氣質的渴望。
所以他的劇能火也有他的道理,數據顯示《贅婿》女性觀眾佔比達62%,《折腰》開播首日女性用戶貢獻超70%熱度,證明雖然吐槽歸吐槽,但是市場對“非顏值向”男主的接納度其實遠超預期。
所以某種意義上鄧科導演的這種選角策略還有一定的革新意義,比如可以拓寬男主人設邊界,從“顏值即正義”到“魅力王道”,觀眾更能看到角色的立體度與演員的適配性。
還可以激活演員多樣性,為很多有天賦的喜劇演員、實力派提供了偶像劇集舞台,能打破一定的“唯流量論”僵局。
而且說實話當男主不再“完美無瑕”,其實故事衝突反而更貼近真實人性,更有真實感。
所以其實所謂的醜男並不醜,而鄧科的“醜男”經濟學,本質上是一種遠離擁擠賽道的智慧。
他通過精準的角色定位、創新的敘事手法與成熟的導演控制,將演員的所謂“缺陷”轉化為不可替代的辨識度,這種方法反而讓留下來看劇的觀眾對角色人物更有喜愛度,典型的就是許七安,雖然大家對於很多刻意環節和魔改罵罵咧咧,但是留下來看到最後的真的覺得有被感動到有被共情到,這就是鄧導的能力了。
最後不得不說鄧導確實在劇熱度上有一套,確實也能讓丑角翻身,但是這口碑也確實應該提一提,劇情邏輯真的很多時候都太低智了,要是能把整個作品邏輯的嚴謹性也提高一下,那真的就極好了。
還是希望鄧導能夠多找找好編劇,不然口碑差的作品多了,恐怕以後作品熱度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期待鄧導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