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在湖南長沙偶遇了主持人汪涵,當天汪涵正在一家咖啡店門口正在喝咖啡,他時不時的跟周圍的人聊一兩句。
這事兒放在十年前,可能還會讓人嚇一跳。當年那個《天天向上》里坐得筆直、穿得筆挺、說話一本正經又插科打諢的“文化人”,如今坐在長沙街頭,穿着拖鞋叼着檳榔跟人侃大山,是不是有點“接地氣過了頭”?不過別急,背後的故事,其實還挺暖的。
如今汪涵出現在大眾視野的頻率越來越低了。以前那是天天上節目,逢年過節都有他。現在難得看到一回,還是在大馬路邊悠哉喝咖啡。這事兒一傳出來,不少網友都在猜,難不成涵哥這是提前過上半退休生活了?
從網友曬出的照片來看,汪涵這次可真是“徹底放飛”。上身一件輕薄外套,下身一條鬆鬆垮垮的收口褲,腳上一雙人字拖,整個人坐那兒一邊喝咖啡一邊嚼檳榔,氣質直接從當家主持人切換成“退休茶話會常駐嘉賓”。
再瞅一眼,桌上那配置也夠意思。一個煙灰缸裡頭搭着半截雪茄,旁邊還躺着一個大煙斗,不告訴你這是汪涵,你可能還以為是哪位老文青在過退休生活。
不過最扎眼的,還是他那一頭頭髮和鬍子,已經不是少年白的程度了,簡直是“半白半黑齊上陣”,再配上法令紋,時光在他臉上真是沒少留下痕迹。也難怪有人調侃:這要是《天天向上》的老觀眾來看,怕是認不出來了。
但要我說,倒也未必是“不修邊幅”,更多可能是“活明白了”。汪涵坐那悠哉得很,還能跟咖啡店周圍的人聊上兩句,說明心態真挺放鬆。人到中年,有時候不光是身體要鬆弛,心也得松點。
別看他坐那喝咖啡像個“退休老頭”,其實汪涵這回出現在街頭,是有“任務”的。
原來,這家叫“手語咖啡”的小店,正是汪涵投資開的。據說這裡的員工全是聽障人士,顧客點單的時候要麼用手語,要麼就在手機上打字給服務員看。這種模式在長沙可是相當少見,不只是新鮮,更是暖心。
要知道,找工作對聽障人士來說,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公司圖省事,壓根不願意接收。而汪涵偏偏就要做這麼一件“麻煩事”,從招人、培訓,到後續的運營管理,還自己學手語,就為了讓聽障朋友們也能有一份安穩的工作。
這種事,不是哪個明星都能幹出來的。明星開店不少,但大多都是奔着賺錢去的。汪涵這個店,從價格就能看出來,完全沒打算暴利,一杯咖啡20塊,在長沙這樣的消費水平里,屬於“良心價”了。賺不賺錢無所謂,重要的是把這事辦成,把這些員工照顧好。
這次汪涵不是那種“投完錢拍拍屁股走人”的作風。他經常來店裡,看看經營情況,了解顧客反饋。為了跟員工順暢溝通,他還專門學習手語,現在店裡常用的手勢他都能比得挺溜。
這家店面積不大,但熱度卻不小。不只是普通顧客,就連不少明星粉絲,也會專門來“打卡”。有人圖的可能是碰運氣偶遇汪涵,但更多人,其實是衝著這家店的公益屬性來的。
有個細節特別打動人。聽說有一位小姑娘,每次來都堅持用手語點單。她說自己不會手語,但為了能跟店員交流,自己在網上學了好幾天,這事一傳出來,店裡立馬多了好幾個手語“小白”,大家都覺得:哪怕比劃不標準,也是種尊重。
這家“手語咖啡”,其實不只是賣咖啡的地方,更是一個“縮小版的社會”。你能在這裡看到人與人之間最真誠的交流,看到陌生人努力去理解彼此,也看到一位公眾人物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在傳遞善意。
公益這事很多人嘴上說得漂亮,真要落實到行動,卻沒人願意花時間、花心力,更別提親自“下場”。但汪涵不一樣,他骨子裡就有一種文人氣質,不張揚、不吵鬧,卻用行動告訴你什麼叫“俠骨柔腸”。
汪涵有過一段輝煌的主持生涯。《天天向上》里,他是“知識擔當”,每次都能用最幽默的方式講最有文化的事兒。一張嘴能聊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又不失觀眾的笑點,這種能力,放現在的主持人裡頭,都找不到第二個。
可他從不拿這個當“資本”,反倒總在想怎麼用影響力做點什麼。早年間,他還拍過紀錄片,關注鄉村教育,做節目時,也總是三句話不離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他不是喊口號的那種人,是把事做到骨子裡去。
再看現在這個咖啡店,表面上是喝咖啡,實際上又是一種文化傳遞。讓更多人了解聽障群體,讓社會學會包容和尊重,這才是真正的“大格局”。
有人說,中年是一個“看穿世事”的階段。汪涵現在不再天天出現在鏡頭前,也不再那麼“光鮮亮麗”,但他的影響力,反而更沉穩、更有厚度了。
現在的娛樂圈,看上去熱鬧,但能真正“沉下心做事”的人,實在太少。有些人忙着上綜藝、蹭熱度,有些人一邊喊公益一邊賣貨。像汪涵這樣的人,不炒作、不帶貨,反倒更讓人佩服。
結語
汪涵用自己安安靜靜的方式,乾著最有分量的事,有人問,汪涵是不是已經半退休了?
他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發光”。以前是鏡頭前妙語連珠,現在是在街角咖啡店默默守護一群聽不見聲音卻渴望被聽見的人。他依舊在“主持”——主持着一場關於善良、理解和尊重的慢直播。
話說回來,你會去“手語咖啡”體驗一次嗎?留言區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