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琪執導,白客、辛柏青等主演的警匪片《大風殺》在第1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獲得了天壇獎最佳編劇和最佳男配角獎,在五一檔公映後,目前豆瓣評分高達7.0。

風格鮮明是本片的一大特點。影片把故事設置在1995年一個叫“忙崖”的邊陲小鎮,白客飾演的警察夏然和另外兩個民警維繫着這裡的安危。而以辛柏青飾演的趙北山為首的悍匪荷槍實彈包圍了小鎮,警方手中的一把槍需要直面對方88件殺人武器,構成了影片最大的懸念。

整部電影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警方和悍匪們的周旋和衝突;另一個則是悍匪內部的“窩裡斗”。相比前者,後者不管是矛盾的衝突還是懸念的設置都更為激烈和直白,也是本片描寫最充分觀賞效果最佳的部分。
影片前半部分借鑒了西部片和懸疑片的手法。貧瘠的土地、漫天的黃沙和凋敝的村落,讓人想起了西部片常見的場景。隨着警方電台的被切斷和加油站的被破壞,小鎮成了一個“孤島”,營造了壓抑和逼仄的空間感。隨後,小鎮14年來第一次出現了三人死亡案件,而趙北山一直躺在病床上沒有復蘇,更讓人產生了莫名的恐懼。面對老大的缺失,手下開始對藏在村裡的幾十箱錢財產生了覬覦之心,迭起的懸念將故事不斷推向高潮。
隨着趙北山的蘇醒,故事進入警匪正面交鋒的環節。跟一般類型警匪片不同的是,影片對夏然和趙北山的內心世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描寫。兩人一正一邪,但都內心充滿了困惑。夏然沒有從以前的戰場創傷中走出來,外號“夜貓子”的他背負着“報喪”的宿命感;而趙北山作為一個裝病後越獄的悍匪,面對3年後的世界同樣充滿了困惑。影片沒有簡單地將兩人符號化和臉譜化,而是儘可能從普通人的心理出發,試圖找出他們行動邏輯。

《大風殺》還塑造了多位配角形象。警方陣營中的老警察左羅和新人簡寧,悍匪陣營中的曲馬多、灰驢和舌頭等角色,性格都非常鮮明。而郎月婷飾演的李紅和卓傑澤仁飾演的村民多傑,在片中展現出了更多的複雜性,也給影片的戲劇衝突製造了更多看點。
影片在視覺上粗糲而濃烈。張琪曾為《邪不壓正》《芳華》的剪輯師,此次對於影片的節奏把控非常到位。片中音樂和槍戰場面的處理也讓人眼前一亮,能看出創作者對此類電影有過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讓人驚喜的是,白客、辛柏青、耿樂、郎月婷等在片中貢獻了不俗的表演。耿樂憑藉曲馬多一角獲得天壇獎最佳男配角。白客一反過去的喜劇形象,演出了一個在遲疑困惑中堅持初心的警察。而辛柏青飾演的趙北山,在看似儒雅的外表下藏着一顆陰狠、孤獨和絕情的心,完全不同於以往那種滿臉橫肉的匪徒形象。
但影片也並非毫無瑕疵。首先是故事很多細節經不起推敲。比如趙北山多年前在小鎮上偷偷埋藏了幾十箱錢物,有些藏在廁所的下面,有些藏在村民屋子的地下。乍看這沒有問題,但熟悉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這樣的小鎮絕不像大城市,一家只要有任何的風吹草動,全村第二天基本上都知道了,要想把這麼多箱子藏在村裡而不被人發現,談何容易?創作者一看就沒有過農村的生活經歷。
其次是整部影片缺乏一個清晰的主題,看完電影后不知道創作者想表達什麼。即便是對趙北山這個人物的刻畫,也有點虎頭蛇尾,他對曲馬多、會記等手下的絕情可以理解,但對多年未見的情人李紅完全無視就有點難以理解了。影片最後,他卻因為唯一一個忠心耿耿的手下舌頭的死亡而心理崩潰,甘願繳械投降,也讓人覺得很牽強。作為一個高智商的悍匪,他有駕馭手下的手段,卻沒有任何對未來的規劃和打算,也讓人費解,這些都反映了創作者並沒有對故事和人物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祁夢竹,王金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