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成毅、娜扎、李凱馨主演的《赴山海》沒按照預排時間播出,有網友扒出疑似跟新加坡籍星二代演員李凱馨辱華錄音有關,相關風波持續發酵,引發熱議。
從曝光錄音來看,李凱馨並不尊重來華務工的機會,認為“有戲拍,有錢賺就好”,甚至嘲諷稱“部分中國人是XX”,可以說是相當嚴重的侮辱。
九零後小花惹爭議
李凱馨這位1999年出生的演員,在中國台灣出生,後加入新加坡國籍。她早年憑藉許鞍華導演的微電影出道,也曾在內地接受過專業表演訓練,頂着中戲外籍第一、北電錄取的光環,基礎條件尚可。此前,她也參演過如《海上牧雲記》中小蘇語凝等角色,積累了一些觀眾緣。
按常理推斷,有這樣的履歷,在中國演藝圈發展,前景本不應黯淡。這次的《赴山海》,對她而言,或許正是一個事業再上層樓的契機。誰知,就在劇集播出前夕,爆出這樣的風波。
劇方補救忙
這場風波影響最大的,恐怕要屬《赴山海》的男主角成毅及其龐大的粉絲群體。成毅近年來憑藉多部作品穩紮穩打,好不容易等來這部大男主劇,開拍前預約量便已突破三百萬,外界期待它能複製《蓮花樓》的輝煌。誰知臨門一腳,合作演員卻出了岔子。
這種感覺,好比精心烹制一桌盛宴,即將開席之際,卻發現一道菜的原料出了問題,不僅影響菜品本身,更敗壞了食客的興緻。粉絲們自然是既焦急又憤怒,紛紛湧向劇組官方社交平台留言,有的呼籲立刻更換演員,有的則敦促劇組儘快拿出補救方案。
其實,因個別藝人言行不當,導致整個項目受牽連的事件,在業內並非首次。幾年前,因古裝劇走紅的張哲瀚,由於其不當行為,參演作品幾乎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個人演藝生涯也戛然而止。
還有演員趙立新,演技備受認可,也常以知性形象出現,卻因在社交媒體上就敏感歷史問題發表不當言論,逐漸淡出公眾視野。這些鮮活的案例,難道還不足以警示後來者嗎?
在香港“佔中”事件期間,黃秋生不僅公開發表港獨歌曲,還親自參與了多次非法遊行示威,在社交平台上傳多條博文歌頌這些違法行為。面對輿論的一邊倒譴責,黃秋生不但沒有悔改,反而強詞奪理,聲稱自己擁有英國血統,是“英國人”,與中國人無關。
最終他也被大陸徹底封殺,與其合作過的藝人、拍攝的電影等倒了血霉, 在平台要麼禁播,要麼必須打馬斯克才能過審。
同樣的,2019年,杜汶澤在電視節目中為香港暴力衝突開脫,引發軒然大波。他表示香港的交通秩序問題“都是隨便講講”,這番言論激怒了無數群眾。
當一位觀眾用普通話向杜汶澤提問時,杜汶澤竟怒斥對方“為何不說粵語”,進一步失去公眾支持。如今,杜汶澤的演藝事業已到了崩塌邊緣。
藝德比流量更長久
進一步看,此事暴露的不僅是演員的個人品德問題,也給整個行業敲響了警鐘。
製片方在選擇演員時,是否應該將“品德”這一無形標準,置於更優先的考量位置?不能僅憑流量、外貌定奪,演員的日常言行、過往背景,也應納入評估體系。否則,一旦“踩雷”,損失的不僅僅是真金白銀的投入,更是項目背後無數工作人員的心血。
目前,《赴山海》劇組想必也是焦頭爛額。一邊是翹首以盼的觀眾,預約數字實實在在。另一邊,剪輯房裡的工作人員恐怕正夜以繼日地尋求對策。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為確保檔期不受影響,劇組或考慮採用AI換臉技術處理李凱馨的戲份。
然而,AI換臉並非萬全之策,技術本身尚存局限,最終呈現效果能否讓觀眾接受,仍是未知數。一旦處理不當,導致劇情不連貫或換臉痕迹過於明顯,反而可能引發新的槽點。
更棘手的是,同檔期或前後腳,還有肖戰主演的《藏海傳》等大製作虎視眈眈。對方的粉絲基礎與市場期待值均不容小覷。倘若《赴山海》因此事延誤,或倉促上線導致質量下滑,正面競爭的壓力可想而知。
引發深思
娛樂圈的風雲變幻,有時比劇本故事更為跌宕。劇中一位或許戲份不算最重的配角,幾句不當言論,便能掀起如此大的波瀾,足以影響一部大製作劇集的命運,也牽動着無數人的神經。
藝人的言行舉止確實會對社會產生影響,但是過度追捧或批判也未必公平。每個人都有成長的機會,譴責應該有度,理解也需要界限。
在風雲變幻的當下,我們更需要平和包容、明辨是非的智慧。這是整個社會需要努力的方向。說到底,這也是給所有意欲在中國市場發展的外籍藝人提了個醒:中國市場機會眾多,紅利誘人,但這並不意味着可以無視此地觀眾的情感與底線。
那種“端起碗吃飯,放下筷子罵娘”的心態與做法,最終只會反噬自身。市場是開放的,歡迎業務精湛、品行端正的藝人貢獻佳作。
但對於那些一邊獲取利益,一邊又缺乏基本尊重和職業操守的個體,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市場自然也不會給予好臉色。個人的飯碗被砸事小,若因一己之私,拖累整個團隊的努力付諸東流,那便追悔莫及。對於這類觸及原則的問題,觀眾的態度,也理應清晰而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