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這個讓無數人心生嚮往的地方,既是光鮮亮麗的紙醉金迷,也是養着無數明星的名利場。
然而,最近的一些熱門人物和事件卻讓人對這個行業產生了深深的嘆息,中央媒體的批評如同醍醐灌頂,點出了娛樂圈的“痛點”。
目不識丁、德不配位,可他們為什麼還是能“活得滋潤”,甚至紅得發紫?
作者-晨 編輯-晨
翟天臨微博那句“知網是什麼?”,恐怕不少畢業生的心從那一刻就涼了,事情發生在2019年,當時的翟天臨不僅是一個演員,更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博士,學霸形象深入人心,然而,隨着“論文攤事”越扒越多,他的學術水平直接被質疑。
也不能怪網友太敏銳,畢竟,博士論文和知網查重,這可是基本常識!翟天臨從學術造假風波爆發後,幾乎一夜之間從天堂跌入地獄,那個曾經靠“努力”人設圈粉的他,因為“德不配位”的槽點被迅速抹黑。
而他面對質疑不僅未反思,反而嘲弄地問“什麼是知網”,這頓操作可是直接讓央媒怒了,不點名的批評簡直句句打臉,但尷尬的是,翟天臨至今依舊活躍在娛樂圈,他的表演能力還是有的,這讓人不禁反思:為什麼他“一頓操作猛如虎”的負面事件,並沒徹底摧毀他的事業呢?
這可能是一部分觀眾對明星“業務能力”的寬容:只要作品好,其他的事,都能暫時選擇性忽略,而趙露思這位“國民甜妹”絕對是娛樂圈的流量黑馬,她出演的網劇《傳聞中的陳芊芊》讓她迅速圈粉,全網追捧她的甜美形象。
明明是個新人,趙露思卻以輕鬆俏皮的演技走紅,拿下了一大票粉絲,然而,她也因此在學歷和素質上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趙露思的學歷一直是個略敏感的話題,網絡上也曾多次爆出,她在採訪中的一些回答顯得知識儲備略顯不足。
比如她對一些歷史文化的問題舉止茫然,或者語言表達邏輯不太清晰,央媒對她的批評是她“目不識丁”,也就是說在文化素養上,她還有不小的進步空間,但趙露思的走紅很多時候卻恰恰利用了“門檻低”的優勢,她的甜美外形契合了很多網劇角色設定,演技在線雖然不“炸裂”,卻也過關。
再加上一部分觀眾接受“年輕就是資本”,她剛好被市場“圈選”為新興流量明星,再來說說新生代男星王一博,從《陳情令》爆紅開始,他顏值高、性格酷,一直是年輕粉絲的心頭好,但凡提到他的名字,你一定能聯想到他的兩大詞:摩托車和滑板。
沒錯,他確實是偶像中的“興趣愛好代表”,可網絡關於他的“文化素質”話題卻始終沒斷過,王一博曾在某次訪談中因為讀錯古詩詞被網友批評,還有他在一些公開場合里的語言表達能力確實略顯“單薄”,讓人懷疑:一個讀錯詩詞、語言表達有點卡殼的小夥子,憑什麼能站在這麼高的舞台上?
他文化水平遭到一定爭議,也成為央媒點名的對象之一,但仔細想想,他的受歡迎程度跟這些“短板”似乎沒太大關係,王一博走紅的底層邏輯,恐怕離不開一點:他本身就是偶像產業的“造星模板”,長得好看、努力營業、加上恰到好處的個人標籤,比如摩托車拉風。
而粉絲們也願意付出支持,這就是成功的偶像生意,至於讀錯古詩、文化不高?不同代際的觀眾看法不一,有人覺得不夠專業,有人覺得無所謂,我們回歸央媒的批評,不禁要問:為什麼這些明明在個人素養上出了一些問題的明星,還是能火?答案似乎並非絕對,而是和整個行業環境息息相關。
娛樂圈的明星走紅,首先依賴的是鮮明的個人形象,不管是翟天臨的“實力派博士”假面,亦或是趙露思的“甜妹國民”,還是王一博的“帥酷興趣偶像”,這些標籤先於他們的個人素質傳播,吸引的是觀眾的眼球,換句話說,形象和營銷已經大大蓋過了個人素養本身的價值。
其次,市場和粉絲經濟的“溫柔容忍”也是重要原因,在這個以流量為王的時代,粉絲的寬容度幾乎可以抵消一半的負面新聞,即便明星本身出現了並不算小的問題,只要他們業務能力過關,粉絲眼裡依舊有光。
然而,央媒的態度也在提醒我們:明星背負的不應該只有名利與流量,還應該承擔起對於社會文化素養的帶動作用,他們身為公眾人物,難道不該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與道德修養嗎?進入2025年的今天,這幾位曾被央媒怒批的明星還在圈內打拚。
他們一邊頂着爭議,一邊繼續發展自己的事業,翟天臨低調復出,參加了一些話劇演出,雖然很難再回到巔峰狀態,但他仍舊在努力試圖證明自己的演技,王一博在影視、綜藝和偶像運營方面依舊全面開花,他面對文化素質批評更少作回應,而是繼續保持流量。
趙露思也是劇接不停,在甜美小花的道路上穩步前行,依然被不少觀眾喜歡,但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這些明星似乎並未完全擺脫文化素養不足的爭議,作為觀眾,我們應該呼籲娛樂圈給予個人修養更多的關注,而不僅僅是為了一時的形象和市場價值。
娛樂圈的明星需要意識到,他們並不是單純的表演者,而是社會文化的載體,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深深影響着年輕觀眾,如果連基礎的文化素養都無法達到,又如何擔得起粉絲的厚愛?希望這些明星能夠真正重視這點,去改進自己,讓“目不識丁”“德不配位”這種批評不再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