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實際上從進入2000年後就一路走下坡路,期間偶有佳作,但不能否定這個事實。
問幾個問題,大概就能夠概括出香港電影的現況。
[熊貓]過去20年,香港電影的主演,是否有新人?
成龍,甄子丹,周潤發,劉德華,古天樂,梁朝偉,謝霆鋒,郭富城,劉青雲,梁家輝,張家輝,黃子華,吳鎮宇,寫到這裡,我的腦袋出現馮小剛的台詞,“還有誰”,周星馳都不拍電影了。
群星
幾乎每部香港電影在內地上映的時候,只會出現以上這幾位名字,新人寥寥無幾。
而這幾位年紀最大的是成龍71歲(1954年),周潤發70歲(1955年)。最年輕的謝霆鋒45歲(1980年)。
成龍
周潤發
男演員方面,幾乎沒有新人。
女演員更少,具體原因是當年的CEPA對合拍片的要求限制,內地主要演員的比例不得少於影片主要演員總數的三分之一。香港片商在這種情況下,優先選擇香港男演員,而女主角通常選擇內地演員。這樣,香港女演員機會就越來越少。
而TVB作為香港娛樂圈的少林寺,在2000年後也開始衰退。這家以自主拍片為特色的電視台,多年來製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金庸系列,刑偵片,職場片,商戰片等等,大部分香港演員都曾經在TVB的劇組待過,受過訓練,磨鍊演技。
但隨着網絡發展,電視牌照開放,資金流動,現在的出品相對之前越來越少,題材也缺乏新意,相對主演對於電影圈奉獻就少,林峰、黃宗澤、張繼聰。。。。。。。。。。還有誰
[奧特曼]過去20年,香港本地票房主導是哪些?好萊塢,港片,內地片
這個答案只有好萊塢一個,不僅是香港,整個世界大部分地區都被好萊塢橫掃。但港片,本地每年都偶有佳作,近2年的2024年《破地獄》,《九龍城寨之圍城》;2023年《毒舌大狀》,《還是覺得你最好》;之前的《寒戰》,之後可能就要到《少林足球》《功夫》《無間道》了
市場太小,純港片過於小眾,缺乏好的作品。
最高本地票房《破地獄》1.4億港幣,跟內地動輒上億,幾億,十幾億,幾十億,現在已經出現150億的作品的市場,無論如何都無法相比。與內地市場靠攏,合作,是唯一出路。抱着老氣的題材思路,縱有資金也是無法有所作為。
現在港片題材過於局限,動不動就是警匪,卧底,廉政,反恐,掃毒,就算科幻片《明日之後》也可以歸為卧底片。武俠片也無法突破,知名的動作演員幾乎快絕跡了,都綠幕,都是特效。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舉行2025年度春茗晚宴。古天樂作為會長。他接受採訪時稱自降片酬也沒人投資。“其實減片酬是一定啦!其實不用呼籲,都開不到工,你肯減都未必拍到,所以鼓勵想入行的人勇敢創新,我也希望為他們找到資金讓他們回來拍戲!”
香港電影工作者春茗
無法賺錢的電影,肯定是無法吸引投資人。
對於香港電影的前景
降片酬是沒用的,能夠賺錢對老闆們才重要,認清現實,確定市場在哪?
香港電影討好的如果是幾千萬的市場,而內地電影討好的是單片過十億,甚至百億的市場,選擇哪個不言而喻。
香港從業者需要改變心態,不要動不動就香港電影,而是要開放眼界,放寬胸懷。
警匪片沒問題,但創作思維要改變,不能只是停留在三十年前黃金時代的思路。不要守着老一套的江湖義氣和宿命論。內地的觀眾已經被《哪吒,》《流浪地球》吊高了胃口。
培養新人,多參與內地節目,增加知名度。類似有個叫孫陽的。其實他是香港演員,但他參與內地許多電影,很多人並不察覺他是來自香港。
利用大灣區的市場作為據點,粵語電影在這一片還是可以的,上片要快,與香港要同步,而不是隔個幾個月才上映。《破地獄》等影片到內地上映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香港從業者要下定決心,重建整個香港電影工業體系。這樣港片才有可能在未來找回曾經的輝煌,在不斷變化的影視市場,唯有求變創新,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生存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