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力推,演員陣容強大,題材又是觀眾喜愛的犯罪懸疑,電視劇《黃雀》本應是收視保障。
大家期待已久的電視劇《黃雀》開播後,收視評價卻一落千丈。
犯罪題材的劇,如果加入了“奇幻”元素,這種做法確實是創新。
但是打着創新旗號的“奇幻”元素,非但沒有為該劇錦上添花,反而成了最大的敗筆。
高開低走的《黃雀》究竟犯了什麼錯?
《黃雀》的“奇幻”敗筆
《黃雀》本來想靠着當代的警察抓小偷故事,給犯罪劇帶來點新意。
結果一開始就拍得很離譜,像變魔術一樣。
一上來就是鐵警在火車頂上,好像開了透視眼一樣和罪犯打架,特效也做得太差了。
這種誇張的拍法,不僅沒讓人覺得緊張刺激,反而很搞笑。
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劇情太不符合實際情況。
比如,竟然用茅台酒瓶子裝洗銀水,還賣給喝茅台酒的人。
關於茅台酒的細節,就算當時有防盜蓋,買家也應該會檢查瓶子有沒有被打開過的痕迹吧?
這樣的情節漏洞讓人覺得劇情不太真實。
另外,警察抓到壞人後,通常會先戴上手銬控制嫌疑人,而不是先忙着拍照慶祝,甚至還對着鏡頭擺姿勢,這跟我們印象中的警察形象很不符,讓人覺得不靠譜。
這些細節問題都讓電視劇的真實性打了折扣,影響了觀眾的觀感體驗。
《黃雀》除了劇情不夠真實,敘事節奏也有很大問題。
導演總是把回憶和現實片段跳來跳去地放,搞得劇情節奏很亂,觀眾很難集中精神。
案發現場一遍又一遍地出現,推理過程也特別長,讓人覺得沒意思,浪費了很多時間。
這樣重複的場景和拖沓的節奏,讓整個故事顯得非常冗長。
這種拖沓的敘事方式,不僅未能營造懸念,反而引發了觀眾的反感。
人物設定也是一個問題。
郭京飛演的警察,辦案思路不太合理,感覺都是自己瞎猜的,像開了“金手指”。
比如,他在火車上分析乘客的行為,但這種分析沒什麼依據,現實中很難讓人信服。
更奇怪的是,他對面的人竟然還認真聽他“推理”,讓人覺得有點離譜。
總之,這個警察的設定不太真實,影響了劇情的邏輯性。
劇中人物過於神秘,不太接地氣,觀眾很難理解他們的想法和行為,因此難以產生共鳴。
劇情開始太快,對人物的過去和經歷沒有充分說明,背景介紹顯得不足,導致人物形象不夠豐滿,缺乏深度和力量。
這種人物設定的模糊和背景信息的缺失,使得觀眾無法真正走進角色的內心世界,難以理解他們的動機和選擇。
《黃雀》的意外之喜
雖然《黃雀》這部劇有不少缺點,但還是有亮點的。
其中,年輕演員陳靖可的表演就值得肯定,他給這部帶點“奇幻”色彩的犯罪劇增添了一些真實感。
他演的李唐是郭京飛的徒弟,一直很認真,也很投入,碰到困難從不退縮。
比起師傅的“神叨叨”,他更像是個正常警察該有的樣子。
總的來說,陳靖可的表演是這部劇的一個加分項。
比如在天橋下,碰見毒癮發作的小偷,他第一反應是想衝上去抓人。
還好師傅及時提醒,他壓住性子,仔細聽師傅分析情況。
領導安排人手盯住醫生時,他積極主動要求去,體現出年輕人該有的勇氣和幹勁。
這些小地方,讓大家看到一個真實鮮活、充滿活力的警察形象,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的模樣。
他有熱血,有衝動,但在關鍵時刻也能聽取建議,考慮周全。
陳靖可的表演比郭京飛更受觀眾喜愛,這讓人思考劇本和演員哪個更重要。
一部好劇,劇本是基礎,演員的演繹也至關重要。
陳靖可的表現說明,即使劇本不夠完美,演員的用心也能為劇集加分不少。
他的出色演技彌補了劇本的一些不足,讓觀眾看到了他的實力。
這或許也說明,演員和劇本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好的演員能成就一部劇,劇本的缺陷也可能被優秀的表演所彌補。
拍犯罪劇不能跟現實脫節,不能老想着靠“奇幻”元素博眼球。
犯罪劇最重要的是講清楚案子是怎麼破的,展現警察的辛苦和聰明才智。
《黃雀》的問題是劇情太離譜,缺少合理的推理依據,觀眾自然就不買賬了。
與其追求獵奇,不如紮實地講好一個貼近生活的案件,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除了陳靖可,郭柯宇、祖峰、趙濱等一眾演技派演員也帶來了十分精彩的演出。
他們的精湛演技,就像給這部劇增加了一絲亮點,也讓觀眾看到了他們的專業和敬業。
可以說,這些實力派演員的用心詮釋,提升了整部劇的品質和觀賞性。
結語:
把《黃雀》改成奇幻劇,看來不太成功。不過,劇里年輕演員演得不錯,還是挺讓人期待的。
以後,犯罪劇還是應該認真講故事,別太糊弄觀眾,這樣才能有更多好作品。
希望以後能看到更多精彩又合理的犯罪劇,多一些新的嘗試。
那麼,在您看來,《黃雀》這部劇的不足之處具體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