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姊妹》大結局,何家喜患癌得到了報應,偏心眼劉美心戳中真相

2025年03月02日23:20:12 娛樂 4914

《六姊妹》大結局,何家喜患癌得到了報應,偏心眼劉美心戳中真相 - 天天要聞

文/蘿茉莉

六姊妹》一路追完了大結局,看的既心塞,又釋然。

雖然在點映前,也為了“強行大團圓”結局而憤憤然,可自己看完之後,卻有一種過盡千帆,緣來終究還是一家人之感。

這部劇代入感太強,前面寫文章的時候說過,自己母親那代剛好也是姐妹六個,而我出生的80年代,差不多就是何向東(小年)、光明他們這一輩人,一路看過來,就好像回看父母們的青春。

《六姊妹》前面講的,那些自己未曾經歷過,或者早遺忘在童年懵懂印象里的事情,隨着劇情具象化了。尤其是讓我明白了那些姐妹之間吵吵鬧鬧又割捨不斷的親情,是和我們這代人迥然不同的。

《六姊妹》大結局,何家喜患癌得到了報應,偏心眼劉美心戳中真相 - 天天要聞

我們這代人,身邊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和姑表、姨表的兄弟姐妹走動再頻繁,也是有限,一年裡大部分時間還是住在自己的小家,擁有自己獨立的小房間,所以很小的時候家人常說我們這代的孩子「獨性」,從前不懂,還總想着辯解抗爭,以為那是在斥責我們不夠友愛,不懂分享。

可漸漸就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屬於自己的底色。

我們因距離產生邊界感的美;他們因錯失邊界感而產生親密無間的美。

那個年代,除去那種豪門大戶,基本上平民百姓的兄弟姐妹都少不了共處一室長大。就好像《六姊妹》裡面老宅只有兩個房間,要睡下父母和六個孩子,合住是不可避免的。

父輩們的童年與青春,那是幾個人日日夜夜相對,相愛也想殺,有了矛盾吵了架,晚上也不得不回到同一屋檐下,四目相對,那是在一個房間,一個床上,甚至是一個被窩裡睡出來的革命情誼。

一顰一笑,撒潑耍賴都逃不過彼此的法眼。

兄弟姐妹眼裡,哪還有什麼千年的狐狸,不過都是些揭開老底現了原形的“妖魔鬼怪”。

彼此嫌棄,也彼此忍讓,又相擁走過彼此的艱難。

《六姊妹》大結局,何家喜患癌得到了報應,偏心眼劉美心戳中真相 - 天天要聞

《六姊妹》有許多動人的溫情瞬間。

老四何家歡一直暗戀張秋林,結果人家根本不喜歡她,只當她是朋友,一轉眼帶了女朋友回家過年,老四這段未及開始的初戀宣告終結,整個人崩潰了。

以至於為了躲避張秋林,想要以分配工作為名,把自己放逐到邊緣的農村去。還暴脾氣地衝著家人張牙舞爪,不許任何人過問自己的事。

老四的脾氣有時候看的火大,真有種想撂挑子不搭理她的衝動。

《六姊妹》大結局,何家喜患癌得到了報應,偏心眼劉美心戳中真相 - 天天要聞

這時候,大姐何家麗找她聊心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老四終於想通了,把失戀的痛苦一股腦發泄出來,伏在大姐肩頭爆哭一通,算是與自己和解,也與家人和解,接下來面對現實,決定留在當地工作。

那個瞬間,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度,感受到了「家人」的依靠。

那是打是打鬧是鬧,有了事情還要一起扛的「打也打不散」,是打斷骨頭連着筋的「血脈之親」。

《六姊妹》大結局,何家喜患癌得到了報應,偏心眼劉美心戳中真相 - 天天要聞

《六姊妹》越往後發生的事,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後,自己的記憶也清晰了很多,也就是家裡面父母親戚人過中年以後的家常里短,日子裡似乎除了其樂融融,歡聚一堂,推杯換盞,真的多了很多亂糟糟和狗血。

為什麼何家前期家庭氛圍比較好,而後來越來越亂呢?

我嘗試用自己的視角來解讀一下,那是因為前期基本上矛盾集中在「生兒子與談戀愛」上。

前者主要涉及的對象是父母親和奶奶之間,和六姊妹並沒有實際利益衝突,相反她們六個可以說是統一戰線。

後者呢主要是個人利益,不太會影響到旁人,基本上是某一個姊妹和父母之間的擇偶觀產生矛盾,不涉及同輩姊妹之間。

所以這個時期即便是有爭吵,也不會損害到姊妹之間各自的核心利益,多是雞毛蒜皮的生活瑣事。

但是中年之後,錢給誰,房子給誰,是牽扯到每一個人的。蛋糕就這麼大,別人拿多了自己就少了。所以各自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

為了自己的小家,為了自己的私利,爭錢、爭首飾、爭醬菜方子、爭房子,拉幫結派,合縱連橫,六姐妹三三兩兩搞小團體搞對抗,這些出現在劇情裡面的雞零狗碎,仔細想想,自己家裡好像都經歷過,真正的一大家子,真實的生活不就是這樣嗎?

哪個年代的多子女家庭,沒有經歷過對外的時候擰成一股繩,眾志成城好像一支訓練有素的敢死隊;然而對內又瞬間亂成了一鍋粥,一盤散沙。

想起大姐何家麗寬慰母親劉美心說的那句話:“龍生九子還各有不同呢!你生了六個,有個把不明事理的也正常。”

《六姊妹》大結局,何家喜患癌得到了報應,偏心眼劉美心戳中真相 - 天天要聞

《六姊妹》有一個何家喜,反而覺得很寫實啊!

她就是那些凡人庸常陰暗面的縮影和集大成者,是我們每個人面對同一塊蛋糕時都可能會萌生的私心、想要,是想要繼而想要的更多,是為了得到更多步步為營從試探到不計後果、不擇手段。

很多人說何家喜最後得癌是罪有應得,怎麼說呢?我體會到的更多是「人生無常,但於無常處知有情」。

人這一生,誰也不敢說有信心能100%走完順風順水的一生,大部分人都多多少少有過自己的確幸也有過不可言說的酸澀。

何家喜機關算盡,本來以為日子會越過越好,買了新房,搬了新家,懷了新娃,還從母親那要來了醬菜方子,眼看着就能賺一大筆錢,結果飛來橫禍,未來在現實腳下碎了一地。

可她何其幸運,白血病能配型成功,又何其幸運姐姐願意相救。

不必驚訝於何家麗捐骨髓救妹,更不必糾結於老死不相往來的人也能走到到冰釋前嫌,最終和好如初。

《六姊妹》大結局,何家喜患癌得到了報應,偏心眼劉美心戳中真相 - 天天要聞

真實生活里的上限和下限更加超乎想象。

中年之後,覺得人啊,各自有各自的隱晦和明媚,別自滿於己,也別笑話於人,唯有「珍惜」與「隨緣」。

從《六姊妹》的大結局往回看,比起何家姐妹們之間的這些小爭小斗,真正動人的是這一大家子人,或者說時代映射下每一個具體紮根於生活的普通個體,在面對大時代一浪又一浪翻湧向前的波濤洶湧中,總有股力量再往前走,總有繼續生活下去的那股勁兒。

這裡沒有奇蹟,沒有霸總,沒有救世主。

正如我們每個人所處的真實生活。

《六姊妹》大結局,何家喜患癌得到了報應,偏心眼劉美心戳中真相 - 天天要聞

時代的洪流沒有偏愛何家任何一個女兒。

從城市青年響應號召上山下鄉,到恢復高考的激動人心,再到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滿大地,以及下崗潮的衝擊和下海經商的冒險……每一個浪潮下,都深刻地影響着她們的命運走向。

在種種變革之下,她們經歷着各自的人生起伏。有生離死別的悲痛,有家庭重組的磕絆,有親子關係的考驗,有經濟困境的掙扎,欠債破產再就業種種……這些,構成了普通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寫到這兒,早已沒有了對“大團圓”結局的憤懣,反而無比渴望和珍惜這個大團圓的結局,不僅是短暫的為何家姐妹定格一個溫馨的瞬間,也是給屏幕前每一個生活在充滿挑戰時代里的我們,一絲慰藉和希望。

每一個時代里,都有屬於當下的不確定性,會讓困囿其中的人感到焦慮和迷茫。

希望在困頓之時,我們有「家」能回,有屬於自己的「團圓」可以相守、依靠。

希望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無論遭遇何種困境,我們始終有股力量往前走,保持住繼續生活下去的那股勁兒。

本文作者:蘿茉莉。

80後野生寫手,白天馳騁職場,晚上寫字自娛,用心感受,真誠表達,恣意生活,從容變老。熱播、經典劇評陸續更新,歡迎關注,陪你看劇淺談人生。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