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5】看電影,看未來

2025年01月04日19:02:05 娛樂 1145

【展望2025】看電影,看未來 - 天天要聞

【展望2025】看電影,看未來 - 天天要聞

2024年的全球電影市場,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業界、學界對此多有關注。觀眾們為何不積極進電影院了?為何引發大眾矚目的現象級電影變少了?當下電影生產與傳播生態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在此大背景下,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我們就此邀請專家展開探討。

新的一年,期待繼續與網友們一起看電影,看未來。

                                                       ——編者

嘉賓:

丁亞平(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學部長)

陳劍(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實踐教授)

劉永昶(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主持:

邵嶺(文匯報記者)

主持人:2024年的電影市場可謂是波瀾不驚,沒有出現很多的現象級電影,也很難說有群眾性觀影的熱潮。對此,很多業界、學界的人士都頗為關注,大家都在探討電影究竟是怎麼了?在全球電影市場的普遍震蕩下,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前景如何?

除去作品供給、經濟環境、宣發環境、票價上漲等因素之外,很多人覺得有一點非常重要,即中國老百姓看電影的習慣不像北美、歐洲那些國家的觀眾那麼根深蒂固。前幾年在一批優質電影的召喚下,大家紛紛走進電影院;但大規模的日常的觀影習慣還沒有形成,流媒體、短視頻就崛起了。面對這種情況,是否可以說,現在電影創作者需要研究的不是短視頻,而是要關注被短視頻改變了的今天觀眾的感知方式,這將影響電影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展望2025】看電影,看未來 - 天天要聞去年年末上映的電影中,有一部分獲得了很不錯的市場口碑。以豆瓣的評價來看,《好東西》的評分達到了9.1,《雄獅少年2》《破·地獄》的評分達到了8.4,這在國產片當中都是相當棒的表現。圖為電影《好東西》劇照

丁亞平:的確,電影市場的不景氣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疫情後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居民的日常生活成本上升,進而影響了電影娛樂支出。此外,疫情期間觀眾逐漸依賴流媒體觀看電影,養成了新的觀影習慣,流媒體成為人們日常娛樂的重要選擇途徑。因此即便疫情後電影院恢復了營業,有部分觀眾還是延續了這種觀看習慣,這當然就影響了電影市場的表現。

劉永昶:新一代人的審美習慣在改變,網絡世界的豐富影像供給和多樣選擇使得分眾化欣賞變得明顯。觀眾們現在更傾向於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影像,實現了個體意義的觀影自由,這對電影院的可選擇性構成了挑戰。所謂的危機或許並不是電影本體的危機,它是電影院的危機。人們看電影可能並不少,但更多會是在家裡的屏幕前看,而到電影院是少了。

網絡世界的影像改變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它的供給量實在是太豐富了,這種供給從時間的向度看,實際上所有的經典影像都匯聚在網絡空間中。流媒體提供了一個共享空間,彙集了歷史上的所有影片,滿足了觀眾多樣化的選擇需求。網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選擇機制——它會把我們內心的愛好興趣和相應的影像做鏈接,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影像。我們今天會發現,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還是其他的視聽產品,這種分眾化的概念,分眾化的欣賞,是非常明顯的,它大體是圈層文化的一個映射。

丁亞平:流媒體的崛起不僅影響着電影的觀看方式、傳播方式、發行方式,對電影製片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流媒體平台開始涉足電影製作,像網飛參與制作了電影《羅馬》《愛爾蘭人》,蘋果流媒體參與制作了《花月殺手》等等。流媒體的崛起成為一種明顯的趨勢變化,極大地影響着電影製作、電影產業及電影的整體生態。隨着新技術革命的迅速發展,流媒體的崛起顯然對電影院造成了巨大的衝擊,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疫情客觀上加速了流媒體的崛起步伐。流媒體也開始大力投資原創電影,這種電影製作方式已然成為一種明顯的趨勢變化,極大地影響着電影製作、電影產業及電影的整體生態。

陳劍:全球電影票房在2020年受疫情影響都出現了明顯下滑,雖然2021年開始反彈,但是至少到2023年還沒有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以美國為例,傳統的六大片場發行的電影數量在減少,而流媒體發行的電影在增加,尤其是網飛的崛起對電影產業造成了巨大衝擊。

網飛在2000年的時候,它的收入跟整個全球的電影的票房收入相比幾乎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2017年的時候就已經超過了美國本土的全部票房收入,在2020年的時候又超過了全球的票房收入。中國也是這樣,流媒體這個競爭對手過於強大是電影市場的表現不及預期的重要原因。

主持人:流媒體也構成了眾聲喧嘩的電影輿論場,催生大量影像衍生文本,影響人們對影片質量的判斷同,讓經驗或模式變得不那麼可靠。像2023年《消失的她》《孤注一擲》很火爆,2024年同類型的《浴火之路》《默殺》的票房就沒有那麼高;2023年動畫電影有眾口皆碑的《長安三萬里》,2024年的《白蛇·浮生》《雄獅少年2》就沒有那麼大的市場反響。在今天這種複雜的電影傳播環境中討論電影到底向何處去,也會變得非常困難。

【展望2025】看電影,看未來 - 天天要聞

陳劍:流媒體平台的市場研究工作做得顯然更紮實。如網飛很早就開始通過大數據和算法推薦,根據觀眾的偏好定製內容,這種做法的技術含量和受眾定位的精準度比普通好萊塢電影更高。所以網飛在研發上面的花費高達27億美元,它可以根據大數據來搜索觀眾的愛好,然後幫你量身定製你所需要的視聽產品,如《紙牌屋》就是這樣拍出來的。當然字節跳動、愛奇藝等國內平台做得也挺好的。

劉永昶:除了流媒體帶來的影響之外,還有一個觀眾心理考慮性價比的問題。

有的影片觀眾願意去花錢看,有的影片觀眾不願意為它專門去埋單。因為在國內,絕大多數的影片在院線結束放映之後,很快會在流媒體平台二輪播出。這一方面是因為出品方要挖掘影片的邊際成本潛力,另一方面是流媒體平台有足夠的資本支撐來收購這些影片。但對於觀眾而言,就形成了一道選擇題,我究竟是選擇在電影院看這部電影,還是在家裡靜靜地等待它上線後看。現在每個家庭的屏幕都非常豐富,手機屏、pad屏,通常還有一個質量非常高的投影屏。最重要的是,流媒體平台一個月的會員費大體與一張電影票的價格相當。那麼,問題就聚焦在什麼樣的影院觀片是可以被流媒體替代的。

主持人:媒介技術的飛躍不斷催生新的媒介形式,觀眾的需求亦日益多樣化,電影產業的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一過程中,能為電影而停留的觀眾實際上是真正屬於電影的受眾。電影之所以無法被其他視聽形式取代,就在於電影的特性或者說電影性。這種電影性應該是和觀影的傳統場所即電影院是緊密關聯的。而在今天這個全民影像時代,電影性的內涵和外延是否都發生了變化?

丁亞平:無論是從媒介史的角度來看,還是從電影本身的發展歷史而言,電影都是無可取代的。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特性在於敘事長度和視覺沉浸感,這為觀眾提供了短視頻無法比擬的深度體驗。儘管短視頻等提供了更多的娛樂選擇,但電影的深度體驗和情感共鳴是無法被取代的。因此,觀眾需要的是能夠提供深度思考、情感共鳴或審美享受的電影。大眾需要電影,特別是那些希望從娛樂中獲取深度思考、情感共鳴或審美享受的觀眾。從觀看的維度來看,觀影的儀式感與影院的社交屬性也是一種難以替代的體驗。

【展望2025】看電影,看未來 - 天天要聞2024年的中國電影市場上,《熱辣滾燙》因其超高的話題度獲得年度票房冠軍。圖為《熱辣滾燙》劇照

劉永昶:電影院觀影與家庭觀影相比,具有特定的場域性、儀式性和社交性。觀眾需要的不僅僅是電影內容,還有電影院提供的觀影體驗。比如那些場面大、視效出色的電影,類似於《阿凡達》《流浪地球》《戰狼2》《封神》等,觀眾當然更願意走進電影院去享受那種極致的、震撼的視聽效果。再有,電影院的觀影是一個集體的觀看儀式或是集體的情感共鳴,它和個人拿着手機觀影是不一樣的。比如春節檔大家都會休閑放鬆,無數個家庭聚集在電影院中其樂融融,這已經成為了年味的一部分。當然春節檔只有七天,而在日常的觀影中,年輕人的社交需求,比如戀人之間、朋友之間,還是大量存在的。

丁亞平:好作品一定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更關鍵的問題在於整個電影產業的創作層面。內容的吸引力不足,或者說同質化明顯,造成了觀眾的審美疲勞。我們可以從中國電影市場的變化來看,2023年幾部票房大爆的電影《消失的她》《孤注一擲》的共同點是題材上很新,取材自真實的事件,又在類型上具有“強類型”的特點,再加上短視頻平台的營銷,直接助推了電影市場上的票房奇蹟。但反過來看,這種模式是不是一個可複製的、可持續性的創作/製作經驗,或許還需要商榷。顯然2024年類似的電影製作/創作配方沒那麼有效了,本質上還是內容的吸引力不足。

【展望2025】看電影,看未來 - 天天要聞

陳劍:中國電影在原創性上比好萊塢做得好,許多排名靠前的電影都是原創,中國特色ip的建構也是吸引觀眾走進影院的方式之一。中國電影在技術和視覺效果上已經不弱於好萊塢,這表明觀眾對高質量、具有原創性的電影有較高的需求。中國還有很多很好的ip可以繼續挖掘,比如《西遊記》依然是一個可以充分開掘的資源寶庫,比如《流浪地球》也是開創了中國工業化科幻電影ip的一個先河。我覺得,中國電影通過挖掘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可以與觀眾形成更深層次的共鳴和互動。短視頻白熱化的競爭是在迎合觀眾,但你看《長安三萬里》這種肯定不是短視頻化,也沒有迎合觀眾,這其實是找到了一個觀眾自己都沒意識到的精神需求。一個優秀的電影,就是能夠找到這種東西。

【展望2025】看電影,看未來 - 天天要聞

丁亞平:電影行業可以在滿足不同層次的觀眾需求上繼續發揮作用,與短視頻在各自的細分市場中共生共存。未來電影也可以通過流媒體平台推出相關聯的短視頻或網絡劇,以豐富電影的敘事空間,並吸引更廣泛的觀眾群體。流媒體平台上已經呈現出短視頻、長視頻和電影內容並存的趨勢,電影人應把握住這種聯動的趨勢。

劉永昶:我們應該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廣大觀眾們自己也擁有了影像生產與傳播的權利,而僅僅是十年之前,影像還是屬於專業領域、專業人士的權力。換言之,在群眾化影像的汪洋大海中,其實不乏“高手在民間”,我們在類似於嗶哩嗶哩這樣的流媒體平台上,就可看到了大量的生機勃勃的、極有誠意也富有創意的自媒體影像,並且優秀的up主們往往還在粉絲的激勵下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影像品質。那麼,現在電影的從業人員,也應該充分地到這樣的影像田野中去,去觀察,去思考,我們的受眾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作品。

【展望2025】看電影,看未來 - 天天要聞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等聯合出品的電影《第二十條》取材於檢察機關近年辦理的正當防衛相關典型案例,依法適用刑法第二十條規定的正當防衛制度,維護公平正義的故事。該電影獲得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圖為《第二十條》劇照

主持人:與其說電影在重新篩選觀眾,倒不如說觀眾在重新定義電影。電影創作者更加註重創新和對觀眾心理的深入理解,從前的經驗不一定適用於今天的現實。比如我們說圈層化,那麼像“熊出沒”“唐人街探案”等就已經走出了一條面對固定的圈層受眾的路數,它們的優勢在於電影續集的文本跟之前文本的關聯性比較弱,那麼它們就可以根據最新鮮的時代經驗與社會心理,打造全新的故事,滿足粉絲們的期待和需求。觀眾需要的電影應該具有強烈的話題性和吸引力,能夠喚起觀眾走進電影院的衝動。

主持人:最近一兩個月,電影市場似乎有一些新的氣象,一些作品獲得了很不錯的市場口碑。以豆瓣的評價來看,《好東西》的評分達到了9.1,《雄獅少年2》《破·地獄》的評分達到了8.4,《誤判》也獲得了7.3分,這在國產片當中都是相當棒的表現。但另一方面,這幾部影片的票房成績卻和其口碑不太匹配,並沒有出現預期中的觀影熱潮。這會不會影響投資人、出品方對未來市場的判斷?

【展望2025】看電影,看未來 - 天天要聞電影《誤判》正在各大影院上映,在2024年末的電影市場中取得了不錯的口碑。圖為《誤判》劇照

劉永昶:這需要持續觀察,馬上就要來的春節檔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察周期。我覺得觀眾們還會把進電影院當作春節期間合家歡的一個儀式,在春節期間人們並不會對買幾張電影票的消費有什麼計較。那麼,無論對於出品方、營銷方還是我們研究者來說,都必須以誠意來對待觀眾。千萬不能讓資本來綁架話題,也不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今天的觀眾並不閉目塞聽,他們的審美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真正好的作品會贏得他們的心。最近幾部叫好不叫座的作品,不排除它們在未來還有進一步的市場可能,比如海外的發行、流媒體的持續收入、周邊衍生產品的擴張等。

丁亞平:電影的發展不只是關乎技術的進步,也不僅是一種娛樂產品,而是我們理解世界、理解自身的鏡子。今天的觀眾當然還需要電影。類似的問題,實際上多年前的紙質書籍便遇到過相似的處境。電子化的普及,讓紙質書籍陷入特別大的危機中,當時的問題是“我們還需要書籍嗎”。事實上,如今書仍在,紙還在。

在這個維度上,電影仍然被需要。媒介形式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無論是從媒介史的角度來看,還是從電影本身的發展歷史而言,電影都是無可取代的。只是和新的媒介形式相比較,比如短視頻、短劇、直播,它或許不是那個最熱鬧的。就像看書、聽無線電、看電視等都曾是一種最流行的消費行為,作為媒介發展歷程中的一種,遭遇危機是很難避免的,我們的世界正是因為技術驅動着發展,人類才會始終不斷地前進。

陳劍:電影生產者應該通過電影建立起公共討論的寶貴空間,看到並觸及真實的世界,從而與觀眾形成良性互動。儘管短視頻等提供了更多的娛樂選擇,可電影的敘事長度和視覺沉浸感可以提供短視頻無法比擬的深度體驗。這意味着,電影產業的未來應更加註重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以及與觀眾的情感連接。電影的發展在當今時代應順應分眾化趨勢、在細分市場中共生共存;積極與流媒體合作為觀眾帶來更為豐富的觀影體驗。

電影在每次危機中總能找到新的出路,這得益於技術創新、內容差異化、適應新渠道和策略靈活性。這些應對危機的經驗也為當下的電影行業提供了重要啟示。面對流媒體、短視頻和經濟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電影業需要繼續推動內容創新、技術升級,並調整發行模式,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和變化了的觀眾需求,實現再度繁榮。

主持人:從電影史的角度來看,當下的低迷可能是變革中的一個周期性現象。電影誕生百餘年來,經歷了多次“危機”和“消亡”的論調,20世紀20年代末從無聲到有聲、50年代末電視的普及、80年代錄像帶和家庭娛樂系統的興起,以及近幾年新冠疫情的全球性衝擊,每一次都對電影行業產生巨大影響,但電影都走過來了。事實上,就今天中國電影的產品形態而言,它依然是豐富的,給人以選擇空間的。橫向相比,中國電影在世界上的地位也不斷提高。比如前些年我們就很難想象,《流浪地球》這樣的科幻大片會出現“中國造”。

【展望2025】看電影,看未來 - 天天要聞

劉永昶:回歸問題根本,中國電影產業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是精品化。好的作品還是能號召觀眾走進電影院。我們來觀察一個細分領域:中國動畫電影雖然有自身的傳統特色,但無論是技術還是影響力,長期以來是落後於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在國內也大體被認知為少兒類型。但近年來,“國漫崛起”令人矚目,不管是內容層面對於優秀傳統文化及當下現實生活的精彩傳達,還是數字動畫技術層面提供的無限表現空間,都已經讓中國動畫電影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即便從國內的市場成績來看,它們也毫不遜色於非動畫電影。

丁亞平:最近的《海洋奇緣2》《名偵探柯南:迷宮的十字路口》《獅子王:木法沙傳奇》等國外動畫電影也有着較為穩定的中國粉絲。動畫電影的未來空間非常有想象力,其藝術表現的可能甚至會逐漸消弭其與真人電影的邊界。此外,從類型的角度來看,2024年12月的電影市場因為供給端的豐富其實還是有起色的,除了主持人剛才提到的幾部,像《小小的我》《誤殺3》等影片市場反響都不錯。

【展望2025】看電影,看未來 - 天天要聞

觀眾的需求分化意味着電影內容需要多樣化。一方面,像是大製作科幻片、超級英雄片等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作品,依然會是票房的主力,因為它們提供的,是短視頻或家庭觀影無法匹敵的影院沉浸感。另一方面,具有人文色彩的現實主義電影,還有藝術片,則吸引具有更高審美追求的小眾觀眾群體。所以說,電影行業可以在滿足不同層次的觀眾需求上繼續發揮作用。風物長宜放眼量,今天遇到的困難是暫時的,我們也期待一個百花齊放滿園春的電影未來。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