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戲謔之言
孟子義自從出道以來就黑料不斷。
在這幾年間她接連被曝出大小姐脾氣、改劇本等等“黑料”。
甚至一度淪落到無綜藝可拍的地步。
輕舟已過萬重山,如今孟子義也是好起來了,居然能夠接受“六公主”的採訪。
【超多的資源?】
“多到就感覺手軟。”
在接受採訪時,孟子義說了這麼一句話。
恰恰是這一句話暴露了她如今的處境。
據她所說,從《花琉璃軼聞》以後,大概是在八九月份找她的人越來越多。
直到今年依然有很多人找她拍戲。
但等到《九重紫》播出之後,她直接大火。
憑藉這部劇,她接到了很多本子。
正是因為這樣,她才會說出開頭那句話。
說到這裡孟子義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她覺得大家對自己的認可度提高了。
回想之前她的狀態,和現在簡直判若兩人。
每次在拍完戲之後,她總會很焦慮,很擔心之後沒有戲拍。
即使是在上綜藝節目的時候,她一直在說這件事。
她說自己每天躺在家裡,許願有戲能夠來找自己。
話又說回來,這部劇到底有何魅力,才能讓她接戲接到手軟呢?
【演出“聰明”?】
“原來聰明真的可以演出來。”
熟悉孟子義的小夥伴都知道她這幾年參加過很多的綜藝節目。
相較於電視劇而言,綜藝節目更能展現出她的真實性格。
宋丹丹曾說她有超絕的“頓感”。
她在節目上總是表現出大大咧咧的性子。
她說的話也非常直接,還是旁人提醒她之後,她才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
就她的這些行為,誰能演得出來啊?
立人設也不是這麼立的。
即使李雪琴和毛不易在誇她,她都反應不過來。
就是這麼一個不太“聰明”的人居然要演一個“心機深沉”的女人。
估計觀眾都為她捏了一把汗。
但出乎意料的是,她演得非常好。
從面部表情到肢體動作,再到台詞,她處理得非常好。
更加難得可貴的是,她參加過那麼多檔綜藝節目,觀眾居然沒覺得她齣戲。
畢竟她的個人特色實在是太明顯了。
很多明星演員都受到過綜藝節目的影響。
某位年輕演員曾說過綜藝節目上多了以後會讓觀眾覺得自己只是在演戲而已。
觀眾不能把演員和角色視為一個整體。
這就是頻繁參加綜藝節目的壞處之一。
雖然這幾年各種綜藝節目層出不窮,許多老戲骨也頻繁參加一些綜藝節目的錄製。
但影視圈的許多演員還是拒絕錄製這樣的節目。
有人說她之所以沒受到影響,是因為她是“劇拋臉”。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她的演技。
她在採訪中給出了類似的回答。
孟子義說她並不擔心這個問題,因為她知道自己會演戲。
早在拍攝之前,她就衡量過自己跟這個角色的匹配度。
而且在拍攝過程中,她也會知道自己有沒有沉浸在這個角色里。
她認為自己是一個社會責任感很強的人,如果這份工作給到她,她會盡最大努力去做好。
出眾的容貌外加精湛的演技,孟子義的爆火併不是偶然。
對於孟子義來說,她的路還很長。
相信之後的她會越來越好。
能把“天崩開局”轉換為“天胡”,我孟姐還是有點東西的。
【天崩開局】
在高中畢業之後,孟子義考入了北影。
憑藉出眾的外貌,她甚至還得到過“北影校花”這一稱號。
在進入北影之後,她和許多前輩一樣,開始踏足影視行業。
本來她的事業還是很不錯的,剛出道那幾年演了幾部電視劇,而且還參加過綜藝節目的錄製。
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她鍛煉幾年說不定就能成為一位當紅女星。
但這一切都在錄製《一年級·畢業季》時戛然而止。
她從此走上了“黑紅”的路線。
從這檔節目開始,她屢次被曝出所謂的“黑料”。
即使她澄清過很多次依然沒什麼用,網上有很多罵她的人。
還有很多人說她是“網紅臉”,沒什麼特點。
不過“黑紅”也是“紅”,孟子義倒是從沒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直到後來,她在參加了《桃花塢》之後,口碑慢慢變好了。
【逆轉的口碑】
恐怕換誰來都頂不住天天被罵,孟子義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是一般的大。
其實在此期間,她的父母也勸過她回家。
因為她一直都在出演一些小角色,也掙不到什麼錢。
而她的家庭條件本來就不錯,為什麼要去吃這個苦呢?
孟子義說自己喜歡,所以才會堅持。
可能這就是她不放棄的原因吧。
好在上天又給了她一次機會。
她也知道自己在年少時犯過很多錯誤。
既然犯了錯,那麼就要承擔相應的代價。
孟子義還是有這個覺悟的。
在一開始參加《桃花塢》的時候,她還是免不了被罵的命運。
她也被貼上了“低情商”的標籤。
不過隨着時間的流逝,觀眾發現了她身上的閃光點。
性格開朗、有話直說、不矯揉做作。
看多了娛樂圈的“爾虞我詐”,觀眾從孟子義的身上看到了純真和美好。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她才完成了口碑的逆轉。
孟子義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她曾說自從參加這檔節目之後,罵她的人變少了。
即使網上有人罵她,也有其他人為她說話。
感受到溫暖之後,她說要好好努力,要對得起他們的喜歡。
回看之前她說過的話,還真是有點心酸。
雖然她之前是犯過一些錯,但她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好在之後她用自己的努力和真誠換來了觀眾的原諒和認可。
可能她的身上還是存在着一些缺點,但是瑕不掩瑜。
她的優點足以彌補這些缺點。
如今的她正處在最好的年紀,希望她能夠不負韶華,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部分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孟子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