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卷”學術,為何頻頻惹質疑?

2024年06月27日06:42:09 娛樂 1146

近日,演員楊冪學術期刊發表文章一事登上熱搜。據報道,《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擴展版、北大中文核心)在2024年第六期發表了一篇名為《淺談影視劇中演員創作習慣——以電視劇為例》的文章,作者為演員楊冪。

網友在震驚之餘,更多的是對該文章真實性以及該刊物含金量的質疑,一時間關於明星“卷”學術的話題又一次成為討論的焦點。

明星“卷”學術,為何頻頻惹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發表C刊登上熱搜。

演藝圈遇上學術圈

質疑聲從未停止

2019年,翟天臨因在直播中回答網友提問時,不知知網為何物,被質疑博士學位真實性,此次學術不端風波震動學界,明星學術打假開始蔚然成風。

2020年,歌手仝卓在直播中自曝高考身份造假,將自己的往屆生的身份改成了應屆生參加高考,引起高度關注。風波尚未平息,和他同為“聲入人心男團”成員的高天鶴也身陷播音主持人資格考試“作弊門”。

2021年,有網友爆出演員陳好蔣雯麗的名字分別出現在中央戲劇學院官網表演系“教授”“副教授”欄,然而在中國知網上檢索發現兩人一篇文章都沒有發過,爆料一出,立刻引發質疑。

明星“卷”學術,為何頻頻惹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在學術期刊發表的文章截圖。

目光聚焦在今年,明星“搞學術”的新聞連續引發公眾關注。先是武大靖韓紅胡海泉等多位文體明星成為高校教授,有不少網友質疑其資質是否足以被直接聘任為教授。

接着,6月12日有消息稱,林更新考上博士,入圍2024年上海戲劇學院博士研究生擬錄取名單,網上出現林更新學歷水分大的質疑。

6月25日,#楊冪論文查重率#又登上微博熱搜,有網友稱給楊冪的論文查重發現查重率低,質疑其是否達到發刊標準。對此一事,網友們也是各執己見,有人認為,學術期刊收楊冪文章沒問題,畢竟是學界業界結合,查重率低也合理。

細細梳理不難發現,從翟天臨事件開始,明星學術問題的相關話題變得十分敏感,公眾對大部分明星的學術能力普遍懷有質疑心態。

明星“卷”學術,為何頻頻惹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在《哈爾濱一九四四》中的劇照。圖源:楊冪微博

明星搞學術為何惹質疑

對於明星與學術界碰撞的質疑,是公眾對知識價值、社會角色定位以及學術公平性等深層次問題的集體反思。

從明星方面來說,由於曾經翟天臨造假翻車事件的前車之鑒,人們對楊冪的論文提出質疑,也在情理之中。一直以來,娛樂圈明星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存在很多虛假的“學霸人設”;一些“名人精英”憑藉社會地位、圈內名聲輕易發表學術論文,讓學術暗藏灰色地帶。所以,有理由追問,明星的學術成果是否足夠純粹?拋開明星光環,其他學者能否獲得同等機會?現行的學術期刊審查機制,是否存在徇私舞弊的空間?這些,不只是對某篇文章的真假之問,更是基於每一名求學者的切身利益,基於學術公平和純粹,而發出的根本之問。

明星“卷”學術,為何頻頻惹質疑? - 天天要聞

而從公眾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公眾經常會帶着有色眼鏡和刻板印象看待這類事件。在公眾的刻板印象里,“明星”和“學術”似乎有着天生的隔閡感,而這種隔閡感的來源是我們從小到大的“學本位”思想,“學習好的讀大學,搞學術;學習不好的才走藝術,走體育”,這樣一條無形的“鄙視鏈”是真實存在的。自然是有部分學生因為學習上的不足,而選擇另一條賽道,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也有不少學生是因為藝術好、體育好而選擇了適合他們的賽道。在擅長的賽道里耕耘數載,他們往往也更加“專業”。

扎堆搞學術,原因幾何?

近年來,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電總局數次發聲,對演藝行業及從業人員提出更具體的新要求。在重拳整頓“娛樂圈”的背景下,這股學術潮的流行與明星自身轉型需求緊密相關。對演員來說,要想應對激烈的行業競爭,不再是追流量、靠顏值,憑公關和小作文立人設這麼簡單,不少人開始轉型,對職業深度進行探索,通過考研、發論文和進入高校系統等途徑提升自己。

明星“卷”學術,為何頻頻惹質疑? - 天天要聞

張靜初直播考研。

同時,相關政策的出台與明星“卷”學術不無關係。教育部2023年曾印發《關於深入推進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意見》,推動學術創新型人才和實踐創新型人才分類培養。《意見》要求進一步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比例,到“十四五”末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數量。

另據報道,今年北京市有56名“高、急、特”人才通過高級職稱考核認定。“高、急、特”人才,是指高層次、急需緊缺、特殊技藝人才。去年6月,北京市出台《高層次急需緊缺特殊特藝人才高級職稱考核認定辦法》,為 “高、急、特”人才獲得與能力相稱的職稱打造綠色通道。在今年這批人才中,出現了一個大家熟知的名字——演員吳京

明星“卷”學術,為何頻頻惹質疑? - 天天要聞

林更新。圖源:林更新工作室微博

毋庸置疑,藝人結合自身實踐跨界搞學術,無論對於自身發展,還是對於學術研究來說,都值得肯定;同樣,“悶聲干大事”的做法,也有助於人們摒棄“藝人學歷不高”等刻板印象,進而有更深刻、更多元的認識。

客觀理性看待

對藝人來說,不斷提升自我亦是安身立命之本。對於明星發論文、考博士,不必過度誇讚,也不必嚴加苛責,理性看待即可。從演藝圈到學術圈,這一“破壁”之旅,或為公眾提供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明星的多維度發展。

只是希望,娛樂圈藝人要踏實做學問,不要浮躁立人設;學術界要堅守評價門檻,不要讓外界紛紛擾擾,擾亂學術價值的客觀評判。從藝術跨界學術,得有“正確姿勢”。

海報新聞編輯 宋玉 綜合正觀新聞、新聞晨報、北京日報等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人生就像一部大劇,我們每個人都是這部劇的演員 - 天天要聞

人生就像一部大劇,我們每個人都是這部劇的演員

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是一部行走的劇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人天生就是主角,享受着鮮花和掌聲;有的人則是配角,默默地在角落裡付出。但不論主角還是配角,我們都應該明白,人生的真諦不在於你扮演的角色大小,而在於你是否能本色出演,
熱鬧了!東方甄選發布闢謠聲明,石明發文解釋“山河破碎”事件 - 天天要聞

熱鬧了!東方甄選發布闢謠聲明,石明發文解釋“山河破碎”事件

最近,“東方甄選”這四個字可謂是一度衝上熱搜。這不,又來了一則聲明,那麼東方甄選為何會發布這樣一條聲明呢?讓我們接着往下看。起因是有人組織散布謠言,聲稱“東方甄選強行要求和收取坑位費、宣傳費“。東方甄選對此則表示,這種無端的指責已經觸碰到了
胡歌再封“白玉蘭”視帝:女兒說我拿不到,我做到了 - 天天要聞

胡歌再封“白玉蘭”視帝:女兒說我拿不到,我做到了

6月28日晚,第29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綻放”頒獎典禮在臨港演藝中心舉行,胡歌、周迅分獲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其中,《繁花》成“白玉蘭”最大贏家,斬獲最佳中國電視劇、最佳男主角、最佳編劇(改編)、最佳攝影、最佳美術五項大獎,胡歌將“最佳男主角”5項大獎收入囊中。《漫長的季節》《不完美受害人》《南來北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