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終結已然可見,音樂是“提前的安魂曲” | 坂本龍一逝世一周年

2024年03月28日12:15:29 娛樂 1090

界面新聞記者 | 實習記者 黃東婕 記者 尹清露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2023年3月28日,音樂家坂本龍一去世,享年71歲。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光里,他與癌症鬥爭,為環境發聲,為音樂奉獻了最後的時光。

在自傳《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中,他回顧了2009年以後的人生經歷和感悟。書里提到這樣一件令人動容的小事:身患癌症、軟卧病榻的坂本龍一偶然點開兒子發來的一首歌曲,原本尋常的美國鄉村音樂《昨日當我年少輕狂》(Yesterday,When I Was Young)卻在此刻讓他淚如雨下,深深刺痛了他的心靈,並激蕩出一種強烈的懷舊情緒:一方面感慨人生朝露,另一方面思考面目全非的生存環境。正如坂本龍一所說:“這首歌里唱的,既有對自己人生的肯定,也有面對那些無可挽回之往日的超脫境界......從更廣的角度來說,思考不斷變化的地球環境問題,也和這樣的懷舊情緒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坂本龍一逝世一周年的今天,我們重新仰望滿月升起。面對有限的個人生命和生存環境,坂本龍一如何面對?他在生活和藝術中傳遞給我們怎樣的力量?

01 病情與疫情的內外交困

坂本龍一在《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的第一回“與癌共生”中,回顧了他從確診癌症到對抗癌症的全部過程。2014年,他確診口咽癌,在病情緩解並逐步恢復正常生活後,卻在2020年6月於紐約被確診為直腸癌,緊接着進行放療。然而,2022年11月回到日本後,坂本龍一被檢查出直腸癌的癌細胞轉移到了肝臟和淋巴。為他診斷的醫生說,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就只剩半年的生命,即使用上強效的抗癌藥物,進行痛苦的化療,五年的生存率也只有50%。在坂本龍一看來,“用斷定的語氣告訴我如此悲觀的事實,像是奪走了我所有的希望,我感到備受打擊,陷入消沉。”和癌細胞轉移同樣令他絕望的是醫生的話語,他在書里寫道,“即使是想要擺出事實根據,對患者說明時也應該有更委婉的說法吧?”

在坂本龍一“被宣告剩餘生命”之後,他進入了“我為魚肉”的狀態,在切除大腸的大手術之前連續吃遍東京的牛排和意大利菜作為“最後的晚餐”,然後,他進入了漫長的治療階段。在自傳第一回中,他講述了自己與癌共生的重重磨難:出現術後“譫妄後遺症”,腦海中控制不住地重複着廣告的舞蹈和電腦被黑客攻擊的畫面;擔憂術後併發症,插着管子起身走動以防止肌肉萎縮。

彼時,日本政府為應對新冠疫情採取了一系列嚴格措施,所以坂本龍一和伴侶無法見面說話,只能在醫院遙遙相望:“傍晚,我拿出手機點亮電筒,朝着馬路對面揮舞致意‘我在這裡哦’,然後從10樓病房的窗戶望過去,就能看到對面也有一個豆粒大的閃光點在左右晃動。”在“奇妙的時間感”一節中,他同樣描述了疫情帶來的嚴重影響:從人滿為患到一座空城,滾滾向前的社會突然靜止下來,這也使坂本龍一陷入了病情與疫情內外交困的境地中。

人類的終結已然可見,音樂是“提前的安魂曲” | 坂本龍一逝世一周年 - 天天要聞

然而,坂本龍一併沒有放棄生活與工作的信念。他在書中回憶2015年為《荒野獵人》製作電影配樂的過程:全片觀看至少300遍,臉色蒼白地卧病工作8小時,由於化療而難以集中注意力。曾經用兩周時間完成《末代皇帝》的配樂,現在卻待在錄音室里整整一天都無法寫出一首曲子......在這個過程中,自認為最善於挑戰的坂本龍一到達了體力和智力的極限,他說,“我的生命第一次嘗到了受挫的滋味”。他用運動員的例子表達自己的沮喪:“這種感覺就像曾經能以10秒的成績跑完100米的運動員,在受傷後重新全力奔跑,卻只能拿到10秒5的成績吧?”但是,他仍然以強大的意志力堅持完成了一心熱愛的工作:2016年為電影《如果和母親一起生活》製作原聲音樂,2017年發售個人專輯《異步》,2022年製作劇場作品《時間》,在藝術中融入自己患癌以來新的人生思考。對於時間,坂本龍一在“可疑的時間”一節中說,“當我需要直面生之有限的此刻,我也感覺有必要用和以往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時間。”

他感悟道,時間不是具有單向性和永恆性的,而是一種幻想——正如他從里爾克《時辰祈禱》中節取的詩句:“時間傾斜,觸碰我,/發出清澈的金屬般的聲響。/我的感官在戰慄,/我覺我能——/我能抓住這可塑的白晝。”

人類的終結已然可見,音樂是“提前的安魂曲” | 坂本龍一逝世一周年 - 天天要聞

02 面對生存危機,用音樂安魂

地震、海嘯、核泄露、新冠肺炎......面對與個人生命同樣搖搖欲墜的生存環境,坂本龍一用自己的行動回應着人類共同的危機時刻。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發生9.0級強烈地震,引發岩手、宮城、福島三縣巨大海嘯,造成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坂本龍一在自傳中講到,他自2006年發起“Stop Rokkasho”項目,呼籲社會關注核能發電的危險性,但東京大地震的那一刻,他目睹了“能想象到的最糟糕的情景發生”。地震過去四個月之後,他去往岩手縣陸前高田市和氣仙郡的住田町,目睹沿海地區散落的廢墟,感受到強烈的衝擊力。隨後的7月份,他再次訪問災區,發起森林保育再造計劃“More Trees”活動,以“No Nukes, More Trees”(無核,多樹)為口號,與當地的土木建築公司合作,用住田町產的木材建造約100座臨時住房,幫助在海嘯中失去家園的陸前高田市民。

除此之外,還可以用音樂做些什麼?坂本龍一在接受日本編輯後藤繁雄的採訪時回答了這一問題,其問答集結在《skmt:坂本龍一是誰》這本他人視角下的“自傳”當中。坂本龍一在書里談到,自己不得不在音樂中去思考和反映“人類的終結”,既然人類的終結是已然可見的,那麼,音樂則成了“提前的安魂曲”。用《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中的話來說,當世界面臨困境時,音樂和藝術也給人們帶來了莫大的救贖。

人類的終結已然可見,音樂是“提前的安魂曲” | 坂本龍一逝世一周年 - 天天要聞

於是,坂本龍一用音樂帶給困境中的人們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2012年,他去宮城縣看望“海嘯鋼琴”,這架曾被海嘯泥水淹沒卻沒有支離破碎的鋼琴,在按下破碎琴鍵的時刻,完全失調的琴弦發出了獨具特色的聲音。2022年3月17日,他發布了特別線上音樂會“Ryuichi Sakamoto:Playing the Piano for the isolated”,《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的旋律響起,給全世界身處孤島的人們帶去了溫暖的撫慰。坂本龍一對人類生存環境的緊密關注也體現在他的音樂思考當中,如同他在2009年的個人專輯《Out of Noise》里,把麥克風沉入格陵蘭島的海底,記錄下雪融化的聲音;或者在2010年意大利裝置藝術展“生命—流動,不可見,不可聞……”中,將水箱懸掛在天花板上,讓水蒸氣投影在霧氣屏幕上形成流動的景象。2015年,他還在夏威夷買下一架一百年前的鋼琴,看着庭院里的鋼琴經歷風吹日晒,脫落表面漆皮,回歸到木頭的原始狀態,他認為,這就像是在觀察人類老去的樣子。

人類的終結已然可見,音樂是“提前的安魂曲” | 坂本龍一逝世一周年 - 天天要聞

03 面對變化,突破陳規

對於自己的命運,坂本龍一與癌症作做了將近十年的鬥爭;對於人類的生存危機,他用藝術傳遞着關切與安慰。坂本龍一用創造力、想象力和生命力,為我們搭建起獨一無二的音樂世界。在藝術的形式上,坂本龍一也總是突破限制,嘗試創新:不論是格陵蘭島的化雪,海嘯鋼琴的走音,還是循環流動的水霧,都用嶄新的形式更新了人們對音樂的認識,也拓展着音樂本身的內涵。

奇思妙想貫穿坂本龍一的一生。他在《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中回顧自己的讀書時代和YMO時代(YMO是坂本龍一、細野晴臣、高橋幸宏組成的Yellow Magic Orchestra電子樂隊),從中可以看到他挑戰陳規、追求驚喜的豐滿個性。在東京藝術大學讀書期間,坂本龍一需要面對類似於“請以此主題作賦格曲”的考試題目,他認為,只需遵循規律便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此類題目的高分,但他厭煩這種作曲方式,這是一種向預先設定好的、向藍圖靠攏的創作手法。相反,他喜歡在YMO中探索自己感興趣的音樂形式,因為彼時的他認為西洋音樂已經碰到瓶頸,需要將目光放在民族音樂和電子音樂上。他在第一本自傳《音樂即自由》中講述了自己結識細野晴臣之後的收穫:當坂本龍一深受學院訓練的影響時,他發現細野晴臣可以用非系統的方式切實掌握音樂的核心內容,這讓他發現了學院、陳規和預設之外的可能性。

人類的終結已然可見,音樂是“提前的安魂曲” | 坂本龍一逝世一周年 - 天天要聞

社會學家毛利嘉孝在《流行音樂與資本主義》中這樣評價YMO樂隊:大膽地引入了東方式、異國情調的旋律和形象,創造出了無國籍性的科技舞曲音樂。作者認為YMO的重要特徵是,他們的音樂風格發生過多次根本的變化,後來又發表了實驗性音樂,最後積極地向歌謠曲靠攏。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坂本龍一在自傳中的自我評價相符合,他說,“我在專輯創作上一向隨心所欲,但反過來說,每部作品都有不同的風格,說明缺乏作為藝術家的統一感,這也是我的心結所在。”然而,這或許正說明了坂本龍一的獨特魅力:用充滿不確定和可能性的音樂去努力回應着環境與身心的每一次變化。

人類的終結已然可見,音樂是“提前的安魂曲” | 坂本龍一逝世一周年 - 天天要聞

在《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開頭,坂本龍一回顧了電影《遮蔽的天空》結尾這段話:

因為不知死何時將至,我們仍將生命視為無窮無盡、取之不竭的源泉。然而,一生所遇之事也許就只發生那麼幾次。曾經左右過我們人生的童年回憶浮現在心頭的時刻還能有多少次呢?也許還能有四五次。目睹滿月升起的時刻又還能有多少次呢?或許最多還能有二十次。但人們總是深信這些機會將無窮無盡。

在有限的生命里,坂本龍一用音樂給人們留下了無盡的光輝。讓我們在今天,祝坂本龍一先生滿月快樂。

參考文獻:

《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日]坂本龍一 著 白荷 譯 中信出版社2023-6-21

《skmt:坂本龍一是誰》[日] 坂本龍一 後藤繁雄 著 許建明 譯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20-11-15

《音樂即自由》[日] 坂本龍一 著 何啟宏 譯 中信出版社 2017-5-1

《流行音樂與資本主義》[日]毛利嘉孝 著 耳田 譯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22-8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林依晨新劇爆火:逼瘋女人的男人 - 天天要聞

林依晨新劇爆火:逼瘋女人的男人

節前和編輯部的同事聊到林依晨的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實在太太太好看了! 雖然更新完畢,但後勁太大! 這部劇很精準的講出婚後女性所處的困境和難言, 有一個情節,拍的特別微....
35歲重找工作,這樣的女性還有戲嗎 - 天天要聞

35歲重找工作,這樣的女性還有戲嗎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祖曉謙實習生|黃珊瑩值班主編 | 黃茗婷曾在世界五百強美資外企管理層光鮮亮麗的陳春梅,馬上就要在42歲的當口實習期滿10個月了。她一戰高分通過法考,現在是一名實習律師,語氣輕快,明眸善睞,每天早上五點半雷打不動地起床學習、運動,而後妝容精緻地走進律所大門,在職業發展第二曲線開端洋溢着活力...
戛納電影節開幕在即,工作人員準備上街抗議工資太低 - 天天要聞

戛納電影節開幕在即,工作人員準備上街抗議工資太低

再過一周時間,第77屆戛納電影節就要正式揭幕了。和往年一樣,今年的戛納註定也少不了各種爭議。近年來,這裡越來越成為各種抗議活動的舞台,地緣政治、世界和平、環保進步、性別平等……形形色色的民間活動層出不窮,而且不時還會“喧賓奪主”,搶走本該屬於電影節和電影本身的關注度。本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視覺海報,致敬...
半年停電171次,民眾氣炸了,蔡英文不厚道,給賴清德留個“大坑” - 天天要聞

半年停電171次,民眾氣炸了,蔡英文不厚道,給賴清德留個“大坑”

賴清德即將走馬上任,但不得不面對前任蔡英文留下的一堆爛攤子,其中,如何解決缺電這個“大坑”成了迫在眉睫的難題。(蔡英文給賴清德留下個“大坑”)據環球網報道,台灣桃園市近6個月頻繁停電,一共停電了171次,平均每日0.94次,受影響戶數共29萬4274戶,每次平均1721戶。特別是今年4月份停電次數更多,達35次,平均每...
歌迷之城!太原,你準備好了嗎? - 天天要聞

歌迷之城!太原,你準備好了嗎?

五一假期正式收官,任賢齊和薛之謙演唱會太原站也圓滿結束。但別急,這僅僅是太原2024年演唱會狂潮的預熱。圖源:山西省公安廳今年,太原市的大型演出市場延續了去年的火熱態勢,不僅數量上有所增加,而且陣容上也更加強大。從五一假期開始,太原迎來演唱會“旺季”,多場重量級演唱會相機來襲,“一大波”歌星官宣定檔太原...
專訪|導演李冬梅:紀念母親為起點,而電影要抵達更遠的地方 - 天天要聞

專訪|導演李冬梅:紀念母親為起點,而電影要抵達更遠的地方

電影《媽媽和七天的時間》記錄了女孩小咸12歲那年,從最後一次見到媽媽,到媽媽去世的7天時間。至2024年5月電影上映,李冬梅和這部電影相伴走過了7年。 《媽媽和七天的時間》海報李冬梅出生在巫山附近的小村莊,是家中長姐,有4個妹妹。在她的成長記憶中,這個家庭里沒有快樂。父親長年在外務工,母親從李冬梅記事起,就一...
《慶余年2》將登CCTV8黃金檔,開啟4城10場巡映,張若昀:重是重逢的重,慶是余年的慶 - 天天要聞

《慶余年2》將登CCTV8黃金檔,開啟4城10場巡映,張若昀:重是重逢的重,慶是余年的慶

5月6日,《慶余年》官博發布第二季“閑睹為快”海報,宣布即將回歸。隨後,《慶余年》官博宣布開啟超前巡映禮,並發布4城10場風土人“慶”預熱片。“四城巡映,老友新朋齊相聚;驚喜連連,佳期將近慶余年!《慶余年第二季》北京、重慶、上海、天津四城超前巡映禮啟動在即,先來欣賞一下各地的風土人‘慶’吧!”6日晚,該劇...
敖隱返場!伴生皮膚48碎片,六一兒童節皮膚曝光 - 天天要聞

敖隱返場!伴生皮膚48碎片,六一兒童節皮膚曝光

我是俊哥,每時每刻更新王者最新資訊,想了解什麼皮膚,都可在下方提問。隨着五一假期的結束,王者榮耀的五五朋友節活動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而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遊戲將迎來一系列的更新和皮膚上線計劃。本周的更新主要是以英雄調整為主,因為五五朋友節期間已經上線了大量的新皮膚和返場皮膚,所以此次更新的內容相對較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