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錦鵬:扶植新人“要提醒,但不要強求”

2024年03月16日12:25:20 娛樂 1983

第28屆香港國際影視展上,導演關錦鵬與新生代導演祝紫嫣共同亮相,出席“喻亮相聚:兩代電影人對港產片的前瞻與探索”論壇,並接受了媒體的採訪。

關錦鵬擔任了祝紫嫣的首部劇情長片《但願人長久》的監製。影片入圍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新演員”“最佳服裝設計”等四個獎項,頗受矚目。近年來,關錦鵬的工作重心轉移至扶植新人上:在大學教授電影課程、擔任監製為新導演的作品保駕護航,以此幫助新生代電影人成長。兩代香港電影人所面臨的環境大不一樣,香港電影要如何實現傳承與創新,煥發生機?

關錦鵬:扶植新人“要提醒,但不要強求” - 天天要聞

擅長“女人戲”,“最想跟倪妮合作”

香港電影有眾多經典“男人戲”,關錦鵬偏偏以塑造女性角色聞名。他的首部長片《女人心》成為1985年香港的票房冠軍;1989年的《胭脂扣》橫掃多個電影頒獎禮,更塑造出如花和十二少這對經典銀幕形象;1991年的《阮玲玉》,把張曼玉送上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的寶座……

“我對女性的觀察,跟我的家庭背景有很大的關係。”關錦鵬自述。14歲那年,父親離世,家庭的重擔落在原本只是家庭主婦的母親身上。“她早上一份工、晚上一份工,非常辛苦,卻從沒在我們兄弟姐妹面前抱怨過一句,也沒流過一滴眼淚。”

在母親身上,他看見了女性的堅韌;妹妹則觸發了他對女性處境的思考。他坦言父母都是傳統且保守的人,甚至有點重男輕女,將最好的資源給了他這個長子,對妹妹們卻是有虧欠的。“父母讓我入讀香港很出名、學費不菲的培正小學和中學;父親離世後,我高中開始給別人補習,幫補家庭。妹妹們早早出來工作,談了戀愛就結婚,很快從家中搬出去。某種程度上,幾個妹妹會覺得父母把最好的都給了哥哥。後來我們都長大了,終於可以坦誠地聊起這些事。當年她們靠着結婚來逃離這個家,就是因為覺得這裡不公平。”關錦鵬感嘆,“這對我的觸動非常大,我知道她們受了委屈。從此之後,我很關注身邊的女性。我有一個筆記本,會隨手記錄下一些觀察和想法。”

關錦鵬近年來新作不多,2018年拍畢的《8個女人一台戲》遲遲未見上映。在此次採訪中,他透露了好消息,影片預計於5月在內地上映。這部作品彙集了鄭秀文、梁詠琪、白百何等演員,也是鄭秀文與關錦鵬繼《長恨歌》之後的再度合作。當年拍《長恨歌》時,鄭秀文飽受情緒問題的煎熬。多年後再次碰面,關錦鵬形容鄭秀文更鬆弛了:“她整個人的狀態都非常放鬆,同時又能把角色的細節處理得很到位。我想大家很快就能看到她在《8個女人一台戲》里的表演。”

關錦鵬:扶植新人“要提醒,但不要強求” - 天天要聞

前些年曾傳出關錦鵬將執導《撒哈拉的故事》,將三毛的故事搬上銀幕,但他對記者透露,這個項目已經流產,原因是與內地投資人對三毛的演員人選產生分歧。“投資人指定我找某一個女演員,但我跟編劇團隊都覺得不太合適。而我覺得合適的,公司又認為票房號召力不夠。他們甚至在沒有知會我的情況下,找了另外一個編劇來修改劇本。結果是有點不歡而散。”

提到如今最想合作的女演員,關錦鵬給出了倪妮的名字:“希望有合適的機會和劇本,能夠與她達成合作。”目前,關錦鵬也在籌備他的新導演作品,編劇魏紹恩正在創作劇本,講述一個因失智而忘記愛情的故事。

觀眾審美變了,“不愛看悲劇女性”

當下的觀眾對女性角色的審美趣味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讓關錦鵬頗有感觸。“曾經有人半開玩笑地問我要不要開拍《胭脂扣2》,我說別了吧,現在哪裡還能找到梅艷芳和張國榮?而且如花這種悲劇的女性,現在的觀眾不愛看。”

無論是如花還是阮玲玉,關錦鵬鏡頭下的女性,或多或少都帶着點悲劇色彩。他留意到,現在銀幕上的女性更強大:“我現在看一些電影里的女性角色,她們有自己想要爭取的東西,更懂得尊重自己,最起碼不會示弱。我覺得這是個改變是挺明顯的。”他也欣喜於當下有更多女性電影創作者被看見:“不管是西方還是亞洲電影,現在很多女性創作者都自覺地表達自己作為女性的處境和想法,這絕對是一件好事。”

此次與關錦鵬合作的祝紫嫣就是一名年輕的女性導演。她的首部劇情長片《但願人長久》改編自個人短篇小說《夏日的告別》,故事從女主人公子圓的視角出發,講述了20年間她對吸毒父親的複雜情感。

關錦鵬:扶植新人“要提醒,但不要強求” - 天天要聞

祝紫嫣在香港大學主修中國文學和社會學,成為一名導演是機緣巧合。在《但願人長久》之前,她自編自導的短片《林同學退學了》《凪》都收穫不少好評。關錦鵬與祝紫嫣之前並不相識,但他被《但願人長久》的劇本打動,因此答應擔任監製。

談及片中的角色和故事,祝紫嫣說:“社會環境的改變導致我們的個性跟上一輩不太一樣。比如在我的故事裡,女性角色會有經濟自由,對自己身體也是有自主性的。這是我希望女性應該擁有的形象。”但她不同意《但願人長久》是一部“大女主戲”的說法,“我跟扮演父親的吳慷仁都認為,這部影片的核心還是在於父女情。我創作的時候,感興趣的也是人性的複雜,而沒有太多性別上的區分。”

關錦鵬當監製,祝紫嫣學到“親力親為”

資深導演當監製、為新導演保駕護航的情況,在近年的香港電影界很普遍。即將引進內地的兩部口碑新作《白日之下》《年少日記》分別由新晉導演簡君晉和卓亦謙執導,監製都是爾冬陞;去年引發討論的電影《第八個嫌疑人》導演李子俊是新人,監製則是鄭保瑞。

這正是香港電影人薪火相傳的一個體現。關錦鵬表示,他剛入行時也得到了前輩的幫助。他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進入影視行業,一開始在無線的菲林組擔任副導演。“當時跟着許鞍華、徐克、譚家明等人工作,雖然沒有真的拜師學藝,但每天看到他們對待電影的認真態度,我也學到很多東西。我拍自己的第一部長片《女人心》時,主演周潤發也很照顧我。”

如今,他也願意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年輕導演,幫助他們成長。關錦鵬近年為許多新導演的作品擔任監製,除了《但願人長久》之外,他也是廣東導演蔡傑的《人海同游》的監製。談到做監製的心得,關錦鵬說:“要提醒,但不要強求。這始終是導演本人的作品,我用自己的經驗給他們提建議,但不會要求他們必須怎麼做。”

祝紫嫣說,她從關錦鵬身上學到“親力親為”四個字:“關導是副導演出身,他很多時候會自己動手做一件事。他跟我說過,《人在紐約》中餐廳的景是他自己找的;啟德機場旁邊的那個房子,也是他親自勘景找回來的。很多導演會覺得這是製片的工作,但我從他身上感受到,只要是對作品有好處,就要自己親手做。”

祝紫嫣在《但願人長久》中跟中國台灣的知名演員吳慷仁合作,她也請教過關錦鵬如何跟名演員相處。“關導說再大的演員到現場還是會有點緊張,如何安撫好演員也是導演的重要工作。”關錦鵬很鼓勵導演與演員深入溝通:“比如我跟梅艷芳,她會半夜三點給我打電話,繼續聊角色。我覺得導演必須深入了解一個演員,他們很多時候也會對導演有所啟發。”

關錦鵬:扶植新人“要提醒,但不要強求” - 天天要聞

提醒新導演,“第二部第三部才見真章”

跟《年少日記》《一念無明》等引發關注的新導演首作一樣,祝紫嫣的《但願人長久》也受惠於“首部劇情電影計劃”。這是第六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大專組的得獎作品,獲得香港電影發展局電影發展基金與創意香港的資助。

關錦鵬說:“現在的大環境有很大變化。我們那一代導演處在一個黃金時期,有邵氏、嘉禾、新藝城等電影公司,方方面面的資源都比較容易獲得。但這一代新導演更辛苦,大部分都要靠參加政府電影資助計劃才能找到資金開拍。”

“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給予導演500萬港元的資助,但不允許引入商業投資。在祝紫嫣看來,這個計劃能讓導演拍自己想拍的:“這個計劃最大的優勢就是導演不需要太考慮商業的角度。這500萬資金不需要還給政府,我們可以選取自己最想拍的題材來進行。”

在關錦鵬看來,這種個人化的表達有利有弊。一方面豐富了香港電影的題材,讓這批“新港片”呈現出迥異於類型片的面貌;另一方面,新生代導演似乎難以進入香港電影工業體系,很容易拍完一部電影就消失不見。“20世紀80年代香港導演新浪潮時期,那批導演都在電影工業體系中做出了有個人表達的高質量的類型電影。比如許鞍華的《瘋劫》,它其實也是一部類型片。但現在的導演們更偏向拍一些自己有感受的題材。”

不過,過去兩年港片復蘇的跡象,給創作者和投資者都帶來了一定的信心。祝紫嫣說:“我覺得不少新導演的心態也是把每一部電影當成最後一部來拍。但去年《年少日記》《白日之下》口碑和票房都很好,我覺得也讓投資人願意去投資這種偏文藝一點的作品,新導演也更有動力繼續拍下去。”目前,祝紫嫣的第二部長片《日光之下風平浪靜》已經拿到創投,並計划到內地拍攝。

在“首部劇情電影計劃”之外,香港電影發展局還推出“薪火相傳計劃”,王家衛、陳可辛、張婉婷、爾冬陞、陳嘉上、關錦鵬等10位資深導演擔任監製,帶領10位新導演開拍電影。“之前我也很疑惑,黃進2016年拍了《一念無明》,但這麼多年過去,他都沒有新作品,到底去哪裡了呢?這次,陳可辛擔任黃進的新作品的監製,終於能‘逼’他開工了。”關錦鵬笑言。

“第一部電影不難,第二部和第三部才見真章。”關錦鵬說,“我們都在等黃進和其他年輕導演的第二部作品。我相信他們的第二部還是可以有票房、有口碑的。希望香港的新導演走出去,被世界看見。”

關錦鵬:扶植新人“要提醒,但不要強求” - 天天要聞

【鏈接】

鄭保瑞:香港電影可以“置之死地而後生”

在“喻亮相聚:兩代電影人對港產片的前瞻與探索”論壇上,《第八個嫌疑人》監製鄭保瑞和導演李子俊也分享了他們對香港電影傳承與創新的看法。

不同於關錦鵬和祝紫嫣的文藝口味,鄭保瑞和李子俊一直深耕類型片。鄭保瑞觀察到,近年無論內地還是香港觀眾都對港式警匪犯罪片產生審美疲勞,但在他看來,類型片仍是香港影人的優勢,但需要一次徹底的革新。“文藝片拓寬了香港影片的維度,但市場上不可以沒有商業片和類型片。作為創作者,我的確感受到過去十年無論是香港本土電影還是合拍片,我們都好像走到了盡頭。但我認為這幾年會有改善,香港電影會有新的面貌。”

在他看來,香港導演無需局限在香港:“香港不止出產故事,還出產導演。我們可以去任何地方拍攝。比如我們拍《第八個嫌疑人》,這個故事改編自廣東的一宗真實案件,導演和編劇重走了一遍故事原型當年逃亡的路,力圖拍出故事的真實感。我們可以拍內地的題材,也可以拍外國的題材,都會有新的東西出來。”

他看好香港電影可以“置之死地而後生”:“以前哪有新浪潮,都是前輩們開創出來的道路。過去幾年,很多人都說‘港片已死’,我覺得這正是香港電影闖出天地的好時機。

文 | 記者 胡廣欣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成本8億,票房不到200萬,好萊塢大片再次受挫 - 天天要聞

成本8億,票房不到200萬,好萊塢大片再次受挫

看來除了怪獸大片《哥斯拉大戰金剛2》,還有漫威超級英雄大片《死侍與金剛狼》之外,今年再沒有哪部好萊塢大片能夠在中國內地市場創造一個相對比較可觀的票房成績。《哥斯拉大戰金剛2》在國內影院已經收穫了超9億人民幣的高票房,暫列本年度中國進口電影票
共赴光影之約!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盛典舉行 - 天天要聞

共赴光影之約!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盛典舉行

6月15日晚,由國家電影局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盛典在上海大劇院舉行。 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題為“電影之城”。金爵盛典現場表演融入具有上海特色的電影元素和城市景象,藝術化展現了上海作為中國電影的發祥地,在新時代愈發煥發光彩,影與城交相輝映的動人圖景...
新聞業懷舊中的“話語制度”——基於電影《不止不休》的案例研究 - 天天要聞

新聞業懷舊中的“話語制度”——基於電影《不止不休》的案例研究

當下諸多大眾文化事件生產着關於新聞業的懷舊話語。本文着眼於2023年上映的電影《不止不休》及其所觸發的討論,探究懷舊話語之於中國新聞業的制度性意義。圍繞案例,本研究分析了關於中國傳統媒體“黃金時代”的懷舊話語中,“讚歌”與“輓歌”、神化與祛魅如何並存、溝通。研究發現,“黃金時代”為新聞業制度維繫創造了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