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2023年11月06日14:03:07 娛樂 1322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文|南巷居士

編輯|南巷居士

人生難得一知己,古往今來高山流水一般的感情實在難能可貴。

特別是在如今浮躁的社會,一份真情更是難得。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然而,情感總有例外,知音難覓的情況下,郭德綱于謙卻機緣巧合相遇。

這一遇見,兩人可謂惺惺相惜。

同樣懷才不遇的兩個人因為相聲結緣,走到一起搭檔出演,這一搭檔就是23年。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然而,隨着時間的流逝,兩人的感情也遭到了質疑。

德雲社遇到各種狀況的時候,于謙似乎一直“冷眼旁觀”。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這樣的行為遭到了很多人的不解。

紛紛猜測兩人的關係難道沒有看上去那麼好。

可回看兩人一路走來的歷程,兩人之間的是非,確實難以解釋。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23年來的相聲合作

2000年,相聲行業大不如前,電子行業逐漸興起對主流媒體產生了衝擊。

正因如此,不少相聲演員都決定另謀他法。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當時,于謙和搭檔劉穎一起合作,為了養活自己除了相聲于謙還有其他的工作。

劉穎對未來十分迷茫,最後決定前往日本學習。

就這樣,兩人的搭檔生涯就此結束。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由於這次行業遭受的衝擊,相聲演員所剩無幾,于謙就被看做當時的相聲之光。

北京曲藝團見他沒有搭檔,就借了個小演員給他,而對方正是默默無聞的郭德綱。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兩人此前根本不熟,這麼突然湊到一起,本以為會十分不適應,沒想到卻非常有默契。

于謙多年來的捧哏經驗,讓他和郭德綱的合作顯得天衣無縫。

自那次合作後,兩人結下緣分,此前分道而走的相聲路,就這樣聚集到了一起。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當時的于謙除了說相聲還有其他工作。

而郭德綱之所以願意答應前來,是因為曲藝團答應郭德綱,只要和于謙搭檔就給他編製。

二十幾歲的郭德綱,對於這個行業沒有門路,對編製自然也早有嚮往。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承諾的編製,契合的搭檔,這樣的好事落到頭上,郭德綱只覺得自己十分幸運。

就這樣,他安心和于謙搭檔表演。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兩人親密無間的配合讓他們得到了不少演出機會。

雖然條件辛苦,但能做自己的事怎麼都是高興的。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那段時間他們去僻靜的鄉下,在呼呼刮著的寒風中,堅持自己的表演。

沒想到,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他們搭檔了兩年,吃盡了苦頭。

可好不容易回到曲藝團,郭德綱卻得知本來承諾給他的編製,落到了其他人頭上。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回想自己這兩年經歷的一切,郭德綱心灰意冷,對曲藝團也是十分失望。

唯一的好處就是收穫了于謙這個朋友,他離開時候也只和于謙打了招呼。

知道了一切情況的于謙十分無奈,他也不知道自己現在應該如何抉擇。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曲藝團一手將他提拔起來,可郭德綱這樣的搭檔實在是打着燈籠都難找。

而在於謙糾結的時候,郭德綱卻有了自己的想法。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他覺得應該把“相聲大會”再度辦起來。

此前他也辦過,但反響平平,可在曲藝團遭受不公平對待,卻讓他有了繼續向前的勇氣。

他想要創辦一個屬於自己的相聲社,用作對抗曲藝團的武器。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那段時間,郭德綱四處奔走,妻子為了支持他的事業還變賣了不少資產。

好在“相聲大會”逐漸有了起色,郭德綱的壓力這才減輕了不少。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而更讓郭德綱驚喜的是,某天于謙出現在了表演現場。

為了回饋觀眾于謙還上場和郭德綱搭檔了一段。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這也算是于謙表明了態度,之後他便加入郭德綱的隊伍中,成為郭德綱的固定搭檔。

2003年,是個特別的時間,“相聲大會”先是被更名為“德雲社”。

之後郭德綱和于謙合作的相聲《你好北京》,在相聲小品的比賽上獲得了特別獎。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兩人搭檔出演名氣大增,第二年于謙就正式加入了“德雲社”。

兩人的感情在一場場表演之後深厚起來,甚至侯耀文收郭德綱為徒也是于謙在中間調和。

不知不覺中兩人進入彼此的生活,成了真正的多年好友。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2020年,兩人還發了微博,感恩彼此陪伴走過的20年。、

郭德綱更是直言小半輩子都搭于謙身上了。

到了如今,兩人已經共同度過23個春秋,也一起帶領德雲社走向了高處。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其實在合作之前,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路都走得十分艱苦。

兩人摸爬滾打多年,才得到相遇的機會,之後並肩站立在頂峰。

不過,兩人的成長路可謂是十分不同,于謙若不是真愛相聲,根本不用吃那麼多苦頭。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于謙的相聲路

1964年出生的于謙,就是個少爺命。

父親是一個是地質專家,母親是勘測專家,這樣的身份下家庭自然是非富即貴。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而出生在這富貴人家的于謙,是北京衚衕里的京圈少爺。

因為家境優渥,于謙從小興趣廣泛,不管他喜歡玩什麼家裡都慣着他。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整個衚衕里就屬他最鬧騰,于謙對於喜歡的食物也很有耐心。

他喜歡花鳥魚蟲,就整天泡在花鳥市場里,了解到了不少知識。

而他之所以會接觸到相聲,完全是個意外。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當時他有一台自己的收音機,這在當初可是稀罕玩意,愛不釋手的他走哪都帶着。

有天他研究收音機時候,正好接到了一個頻道,裡面正放着相聲。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于謙一聽就入了迷,喜歡上了相聲,每天還跟着模仿。

這一模仿就是很多年,到了讀書的時候他還想要進一步學習。

可父親卻不同意,覺得這個專業以後的路不好走。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于謙可不聽這些,一股腦兒想要學,拗不過他家裡人終究是同意了。

但剛入學于謙就遭到了打擊。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相聲班的老師一看他就連連擺頭,表示他不適合這條路,還勸他現在退學還來得及。

少爺出身的他哪裡受得住這樣的評價。

性子一上來不僅不退學,還非要學出點成績來,就這樣他在相聲班裡待了下來。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之後他在相聲班越來越好,曾經覺得他不適合這條路的老師,也忍不住讚歎他有天賦。

在學校的日子,于謙除了交到了朋友,還拜了石富寬為師。

就在他以為可以靠着相聲大展拳腳時,相聲行業卻迎來寒冬。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搭檔走了,說相聲的機會沒了,于謙沒辦法只能另謀他法。

為了日後還能繼續說相聲,他開始在各個劇組跑龍套。

一方面掙點外快,一方面這工作可以離相聲演員的職業近一些。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直到同病相憐的郭德綱出現,兩人一見如故,迅速成為好搭檔。

郭德綱的境地還不如他,于謙好歹有家庭托底,郭德綱確實草根一個。

除了繼續往上爬也沒其他的辦法,但正是這樣的毅力,不知不覺中打動了于謙。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也因如此,于謙堅定地選擇了他。

回看共同走來的23年,兩人在這個行業里也是十分不容易的。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但不知不覺他們還是搭檔出演了這麼多場表演,甚至成為大家嘴裡的黃金搭檔。

兩人的名字就這樣捆綁在一起。

但這23年里,德雲社也是經歷了很多。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而圍繞在郭德綱身上的困難也是一次又一次捲土重來。

可每次郭德綱被麻煩纏身的時候,身為搭檔的于謙總是“冷眼旁觀”,置身事外。

這究竟是為何?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冷眼旁觀”的于謙?

2007年,郭德綱的師父侯耀文去世。

因為離開得突然他沒留下遺囑,導致後續有了不少的爭吵。

郭德綱深陷其中受到了不少攻擊。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2010年,郭德綱徒弟曹雲金大鬧生日宴,後續牽扯甚多德雲社遭到整改。

種種跡象,讓郭德綱身心俱疲,而次數多了後,大家發現一個奇怪的地方。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按理說郭德綱和于謙是這麼好的朋友。

可每次郭德綱遇上難題,于謙卻都選擇了冷眼旁觀。

這是怎麼一回事,難道兩人的感情並沒有這麼好?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這樣的情況難免遭到外界質疑,甚至有人說于謙本質就是自私。

對於郭德綱的難處,根本不願伸手幫一把。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在各種質疑之下,兩人從未回應過這方面的情況。

可蛛絲馬跡之中卻還是可以察覺,一切並非外界猜測那般。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無論哪一件事,于謙看似身處於事件外,卻又都及時出現在郭德綱的身邊。

他是郭德綱的朋友,本就不應該多說什麼。

一切全看郭德綱如何處理,而于謙則會全力支持。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若是好的結果他替郭德綱高興,若是不好的結果,他願意動用一切能力幫他渡過難關。

于謙的性子坦蕩自由,他更多時候不像個相聲演員。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他買了個馬場是喜歡騎馬。

他唱搖滾做中國搖滾協會的副會長,是因為喜歡搖滾。

他做的事情全部都是因為喜歡。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而在郭德綱這兒也是如此。

他欣賞郭德綱,願意做他一輩子的搭檔,一直站在郭德綱的身邊。

這對黃金搭檔不但在國內相聲市場上發光發熱,還把相聲這門藝術帶到了國外。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今年九月份,于謙與郭德綱二人來到了悉尼,為悉尼的觀眾帶來了精彩絕倫的表演。

許多當地的老外都被中國的相聲藝術征服。

結語

人的一輩子如同白駒過隙,不過閉眼睜眼一瞬間,便過去了許久。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于謙和郭德綱,在這漫漫人生路上已經彼此陪伴的23年,人生能有幾個23年呢?

所以對於他們的感情,時間是最好的證明。

外界的揣測再多也不及兩人站在台上時,彼此一個心安的眼神。

相知相伴23年,為何每次郭德綱和德雲社遇難,于謙總“冷眼旁觀” - 天天要聞

形色各異的性格,共同進步的目標,讓兩人走過無數風雨。

經歷這麼多的兩人早就不是搭檔那麼簡單了,他們是朋友、是知己、更是家人。

無論未來的路怎麼樣,兩人的情誼想必不會斷。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