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去有風的地方》的火爆出圈,讓國產“田園劇”在長期被甜寵、玄幻、武俠等熱門類型所壟斷的劇集市場中成功突圍,為該類型影視的後續創作與開發注入了強勁信心。近期剛收官的種田劇《田耕紀》便是“田園劇”創作趨勢下,誕生出的一匹“黑馬”。它的出現,不單單是“田園治癒風”吹向古裝劇的一次大膽嘗試,更是國產古裝劇摸索內容創新上限的一大突破。
《田耕紀》熱播期間,市場表現堪比主流類型古裝,在穩居豆瓣、微博、貓眼、德塔文、愛奇藝、Vlinkage等國內權威熱榜收視前列的同時,還走出國門收穫了北美、東南亞等不同區域市場的大批劇迷。為何這樣一部小眾類型題材的作品能在當下“群雄爭霸”的劇集市場中受到關注?它究竟有何獨到之處?而這些主打“田園治癒風”的劇集又是否具備海外傳播價值?本文將對這一系列疑問,一一進行解答與分析。
“田園”敘事獨特創新,多元亮點巧妙融合
《田耕紀》改編自弱顏連載於起點女生網的小說《重生小地主》,主要講述了沈諾(曾舜晞 飾)與連蔓兒(田曦薇 飾)攜手智斗親戚、種田經營、發家致富,並在這個過程中相知相愛的故事。這部劇與以往的田園劇有着顯著的差別,之前這種類型的劇作多以都市視角打開鄉村的風貌,呈現淺層的鄉村風光以及構建“烏托邦”式的田園生活。而《田耕紀》則在這“田園劇”創作賽道上完成了敘事上的獨特創新,直接進階到挖掘“農耕文化”這一深刻議題,自然風光的表達呈現不再是重中之重。與此同時,劇中還將多元亮點巧妙融合,讓一部“種田劇”變得不那麼簡單!
首先,《田耕紀》最令人驚喜之處在於它以遊戲玩家視角展開,這種“沉浸式”的敘事方式頗為新穎。故事開篇便向觀眾拋出一個最大懸念,劇中現代社會女主玩家連蔓兒帶着“賺一千金”的目標穿越至南宋的十三里營子,她的“創業之路”該何去何從成為吸引觀眾追劇的第一大誘餌。而這“賺錢”的背後,又隱藏着兩條符合當代社會價值觀的支線,一是女性獨立意識的崛起,二是“girls help girls”女性互助成長的價值表達。正是這種女性價值觀巧妙的古今碰撞,劇中連蔓兒的女性精神也影響了花兒和葉兒的人生軌跡,從而找到了自身的人生意義。
其次,劇中將治癒、輕喜、爽感劇情等多元元素相互雜糅,有效滿足時下年輕觀眾對於影視作品價值情感需求。在當今都市快節奏的生活節奏下,導致年輕觀眾對“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無限嚮往。而《田耕紀》剛好呈現出中國田園文化的獨特魅力,具備情感與視覺上的治癒性。劇中的十三里營子是如同“桃花源”般的一處存在,據悉劇集在浙江溫州永嘉縣黃南鄉深龍村暨家寨拍攝,實地取景為劇集畫面帶來了獨一無二的真實感、自然感與鬆弛感。而劇中的輕喜元素主要來自於蔓兒與自家奇葩親戚的鬥智斗勇,這條故事線為全劇貢獻了大量笑點。比如蔓兒與連家爺爺奶奶的“撒潑”、吃醋干農活等等,各種“智斗”名場面也奠定了劇集的喜劇基調。
此外,劇中還無時不刻流露出與觀眾共鳴的爽感。一是靠宅斗表現出的淺層爽感,蔓兒“有仇必報”的發瘋氣質令人解壓無比;二是女主人物成長線的爽感,蔓兒的出現讓破爛不堪的連家重煥生機,最終自己也迎來了事業與愛情的雙重豐收。正是種種元素的疊合,才使得《田耕紀》打破了傳統“種田劇”歲月靜好的規矩感,讓平淡的種田故事變得更富活力。
再者,《田耕紀》還罕見地將敘事對象對準古代小農家庭。以往古裝劇中,多偏好講述宮廷帝王、神仙眷侶、江湖豪俠等人物的生存狀態,視角也多對準古代大家族。而《田耕紀》則與之相反,它主要講述了古代小農家庭的生存圖鑑。例如,劇中吃飯時即使是農戶也要男女分桌而坐,並且等級分明,食用飯菜以男性為先;再如,普通人在當時社會面臨著艱難的生存挑戰,劇里連蔓兒面對着官府的威脅,也只能選擇出售蒜香花生的配方以此來繳納一百兩銀錢。
《田耕紀》通過內核與價值上的升維表達,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觀眾對於“種田劇”的認知範圍,並讓這一類型充滿了更多敘事上的可能性,為日後同賽道的劇集創作提供了典型範例。
“田園”劇集走出國門,或將成為傳播新潮
這兩年,田園劇不僅在國內漸漸浮出水面,海外的劇綜市場也不約而同地興起了一股“種田風”。例如,Channel 5(英國電視五台)的田園劇《萬物生靈》已更新四季,其中第一季在Channel 5首播時收視率超過BBC以及itv等知名媒體,佔據英國電視五台20.4%的收視份額,創造了該台近5年來最高收視率;亞馬遜喜劇節目紀錄片《克拉克森的農場》播出後市場反饋十分熱烈,連續兩季都在豆瓣取得9.6高分。越來越多“田園風”影視作品的口碑破圈說明,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觀眾亟需尋求一個治癒“精神內耗”的情感出口,而田園劇所具備的“慢生活、美景、治癒”等多種特質恰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而聚焦國內“田園劇”市場同樣熱度不減,並且火到海外,為不同國家的觀眾帶去了一場獨特的東方治癒之旅。例如,去年《兩個人的小森林》發行至北美、泛亞洲等市場後,就收穫大量劇迷。隨後,今年由劉亦菲和李現出演的熱播劇《去有風的地方》再創海外傳播佳話,不僅在全球最大的流媒體Netflix播出,還獲得了第18屆首爾國際電視劇大賞“最佳電視劇獎”。而近期《田耕紀》也在海外市場屢獲新突破,在全球最大的劇集評分網站MyDramaList上取得8.1分,海外上線僅兩周在TikTok上主話題觀看量突破1400萬,並在YouTub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海外社交平台上好評不斷,不少觀眾給出“十分喜歡劇中的大自然風光,給人以一種愜意之感”“劇情特別治癒”“演員的表演真是精彩”等超高評價。
之所以這些“田園劇”能夠被海外觀眾喜歡,在於這類影視具備一定的海外傳播條件。首先是田園劇的治癒性。田園劇的崛起源自於工業社會的高速發展,大量人們對都市生活產生了重複感、厭倦感與落寞感的情緒,因此人們對逃離城市、擁抱自然有着極度嚮往之情。而田園劇中自然野趣的呈現、慢生活節奏的把控,恰好為觀眾提供了一個脫離現實和回歸本真的虛擬場域。正是“田園劇”本身攜帶的治癒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海內外觀眾對於追尋田園生活的情感需求。
其次,是田園劇畫面的出新。近年來,國產劇在取景上出現大量雷同的情況,同一景觀經常被重複利用,導致了海內外觀眾的審美疲勞,像古裝劇多在橫店等地拍攝,缺少相關辨識度;都市劇多取景自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外景更是千篇一律。但《田耕紀》另闢蹊徑,選擇在溫州市永嘉縣拍攝,而《去有風的地方》在雲南大理取景。“田園劇”因為對取景地的超高標準,因此影視畫面上更具標識性與辨識度,不僅能帶給國內觀眾一定的新鮮感,更能帶給海外觀眾耳目一新的觀劇體驗。
再者,田園劇在敘事上更偏向於“生活流”。“田園劇”多以表現日常生活為主,類似於侯孝賢、楊德昌、是枝裕和等導演的早期影片以及韓劇《請回答1988》等作品。這類作品最大的好處就是通過日常營造出濃厚的生活氣息,劇中所探討的話題也更具有生活性、普適性、細膩性,從而強化了故事情節的真實感。而對於海外觀眾而言,“生活流”的敘事較連貫,情節代入感也更強,可以有效降低理解上的難度,因而實現情感上的廣泛共鳴。
結語
總得來講,在國產劇頻頻出新的當下,“田園劇”用其高口碑證實了這一賽道獨有的市場開發價值與海外傳播能力。作為一家專業的影視發行公司,九樣傳媒始終站在國內影視新內容挖掘第一線,多角度深挖優質新內容,並致力於將其發行至世界各地,不斷拓寬中國影視劇傳播類型邊界,提高對外傳播效率,從而讓海外觀眾看見一個最真實、最豐富、最多維的中國文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