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5.5億大製作《鏢人》是不會換掉那爾那茜的,即便大家再施壓也沒用,這裡面有三個原因,第一是重新選角太麻煩,因為還要後續進行培訓和套招,畢竟動作戲太多了,第二是換臉會拉低作品質量,因為面部捕捉在動作戲中跟不上,會讓演員的表情變得獃滯,第三則是補拍無法協調李連杰,謝霆鋒,梁家輝,惠英紅等一眾影帝和影后的檔期。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鏢人》會對那爾那茜事件和換人的問題隻字不提的原因,如果他們真想換人的話,早就大張旗鼓的進行說明了,畢竟這還能搏一波好感,可現實呢,片方不僅不回應,甚至還表示換人的傳聞是謠言,這就已經足以說明一切了,這裡可能就有人納悶了,難道吳京和片方就不怕廣大網友抵制這部電影嗎?怕是當然的,但沒辦法。
所以《鏢人》的結果只有兩個,那就是“強行上映”和“放棄作品”,但唯獨不會換角,就看吳京是要口碑,還是要錢了,如果強行上映,雖然片子有那爾那茜,但憑藉吳京的人氣,這部電影還是能賺到不少的錢,但代價則是吳京的形象受損,如果放棄作品,吳京的口碑則會保住,甚至會被誇讚,個人覺得,吳京是不會和廣大網友對着乾的。
只能說《鏢人》有如今這樣的下場真的一點也不冤,當初非要破天荒的啟用風險藝人,要是沒記錯,當初在進行女主全球海選的時候,第一天要求就是“視覺年齡在18到25歲”,結果片方直接選了比最大年齡要求還要大了整整10歲的那爾那茜,怎麼說呢,這就是走後門的代價,但凡片方有底線,嚴格按照自己的要求來,都不會出現如今這樣的窘境。
為什麼說換臉很容易,但不能去這樣做呢?因為換臉的弊端非常明顯,尤其電影和電視劇還不一樣,大屏幕的觀看,導致換臉的缺點會被無限放大,尤其換臉最大的問題就是動作一旦變快就跟不上,而《鏢人》就是典型的動作片,而那爾那茜也是一個動作戲很多的角色,甚至和吳京飾演的角色都有大量對手戲,給她換臉,那就是嚴重拉低作品質量。
對於一部5.5億的大製作,以及吳京的形象,這樣的情況是不能出現的,至於補拍,也是因為演員陣容實在是太豪華了,再加上那爾那茜是女主,她的戲份貫穿全片,如果補拍,勢必要把那些主演都重新請回來,這是不現實的,因為主演的陣容不是影帝就是影后,壓根就沒辦法去調整檔期,不管大家願不願意接受,現實就是如此殘酷。
個人覺得,吳京不會自毀羽毛,哪怕放棄《鏢人》這個項目,他也不會和觀眾對着干,這不是有錢不賺,而是口碑更加重要,雖然這部電影的投入很大,但後續還是可以掙回來的,但一點口碑崩塌了,那就沒有以後了,這就是典型的眼光長遠和短淺的問題,既然不能換掉那爾那茜的話,那就為了觀眾,不上映了,反正觀眾是肯定不會看那爾那茜參演的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