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斯文Talk
編輯|斯文Talk
序
在現如今的娛樂圈中,一些成功女星離開國內。
移居海外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
她們有的為追求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有的為了家庭,也有的則是單純想過一種不同的生活。
然而,異國他鄉的生活並不像她們想象中的那麼完美。
一些明星在出國多年後,再度選擇回到故土。
從出國追夢,到歸來故土。
她們的人生經歷蘊含著怎樣的啟示?
成功離鄉背後的動因又是什麼?
韋唯:走紅回歸,堅持音樂夢
韋唯出生於1963年的內蒙古,一個音樂世家。
自小便展現出極高的音樂天賦。
父母全力培養她的音樂事業。
23歲那年,韋唯憑藉出眾的歌喉和獨特的氣質。
在中央電視台舉辦的全國歌手大獎賽上獲得第二名。
這場比賽讓韋唯一舉成名。
90年代,她連續多次登上CCTV春晚舞台。
樹起了當紅歌手的招牌。
當時,她的海報遍布全國各地。
代表作不斷推出,人氣如日中天。
就在韋唯國內知名度和事業達到頂峰之時。
她出人意料地選擇出國發展。
加拿大的音樂環境對她有無限吸引力。
而在1992年韋唯遇見瑞典籍音樂製作人邁克爾。
兩人墜入愛河,並訂立婚約。
邁克爾還為韋唯在加拿大的發展提供了大力支持。
然而這樁姻緣並不圓滿。
據悉,在婚後邁克爾酗酒成性,經常無故毆打韋唯。
韋唯屢次提出離婚,但邁克爾用經濟控制了她。
經過漫長抗爭,韋唯終於在2004年擺脫這個暴力男人。
這次婚姻讓她付出沉重代價,但也讓她成長。
而韋唯也選擇回國重新出發。
對韋唯來說,選擇回國發展是正確的。
因為這裡有她最初的夢想。
有支持她的歌迷,有讓她心花怒放的舞台。
雖然回歸路上也並非一帆風順。
但韋唯用努力和毅力證明。
只要對音樂保持熱愛和執着,就一定能綻放異彩。
陳冲在銀幕大放異彩,人生追夢路
陳冲從小就表現出超強的藝術天賦。
15歲就參演了處女作《青春》,一舉成名,步入演藝圈。
之後更是憑藉《小花》奪得百花獎影后,似乎一帆風順。
但是,年輕氣盛的陳冲並不滿足於在國內發展。
孤身來到美國追逐夢想。
她似乎想要在好萊塢闖出一片天地。
但多年奮鬥之後,並未取得太大成就。
參與的美國電影票房並不理想,知名度有限。
於是,陳冲將目光再度放回國內。
然而在她參加春晚的時候,本想藉此重回觀眾視野。
但是,陳冲在舞台上說出了一些關於“文化開放”的發言。
引發公眾不滿,這讓她重新回國發展的夢想化為烏有。
無奈之下,陳冲在加入了美國國籍。
並在1987年憑藉此參演了《末代皇帝》,希望能一舉成名。
但該片在美國反響平平,沒有帶給她期待的成就感。
在美國生活期間,陳冲不僅事業不順。
還做出一些備受爭議的決定。
據悉她結婚生子後,又把兩個女兒送回中國發展。
自己再次回到國內。
不得不說,陳冲確實擁有過硬的演技。
也獲得了不少演出機會。
但是,她多次做出爭議決定。
也讓大眾對這位曾經的未來之星心生質疑。
我們不應僅僅從道德的角度批判她的言行。
而要尊重她多年來對演藝事業的追求和奉獻。
陳冲的故事告訴我們,成功需要毅力和韌性。
需要經歷種種挫折而後獲得成熟。
或許她的言論存在爭議。
但她那不懈追逐夢想的精神。
將鼓舞更多年輕人勇於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
李勤勤婚姻之路的反思
1984年,李勤勤憑藉在《北京故事》的出色表現一舉成名。
被視為當紅新星。
事業起步之初,她選擇到日本留學深造。
在異國他鄉,她邂逅了第一任日籍丈夫山根。
據悉山根是一名日本記者,長相英俊。
兩人一見鍾情,迅速走入婚姻殿堂。
然而,婚後生活的甜蜜很快被現實沖淡。
山根的工作需要頻繁出差。
李勤勤則要獨自面對異國他鄉的寂寞和生活瑣事。
山根真一大男子主義作風也引起了兩人的隔閡。
最終,兩人也是選擇了離婚。
而在離婚後,李勤勤便獨自帶着孩子踏上了漂泊的人生旅程。
她來到了充滿藝術氣息的法國。
而就在這時一位美國籍男子走進了她的生活。
兩人志趣相投,很快走入婚姻。
但兩人經常為生活細節發生爭吵。
而這場異國婚姻以離婚告終。
兩次婚姻破裂,李勤勤經歷了巨大的情感打擊。
她意識到異國他鄉終究不是自己的歸屬。
最終,在1991年她選擇回國發展事業,重拾自己的根。
憑藉人脈積累,李勤勤順利重返影視圈。
在《笑傲江湖《大宅門2》等多部電視劇中大放異彩。
成為旗袍、知性妻子的扮演者。
受到導演與觀眾的青睞。
然而,曾經美滿的婚姻生活成為她心中難以抹去的傷痛。
她在多次採訪中直言自己對婚姻失去了信心。
甚至公開表示“我不會再嫁給中國男人了”。
這番言論引髮網友熱議,許多人譽之為“刁妻”。
其實,李勤勤的婚姻觀並非偏激。
她只是希望找到一個理解自己。
真心實意對自己好的伴侶。
是否為中國男人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兩個人是否心意相通。
此後,李勤勤專註事業,成為內地優秀的中年演員代表。
她的感情路還在繼續,但她不再急於為自己繪製完美藍圖。
而是選擇慢慢修復曾被傷害的心。
蘇小明:音樂傳奇的跌宕起伏
蘇小明1957年出生於一個音樂家庭,從小在音樂氛圍中長大。
受父母熏陶,蘇小明從小對音樂展現出極高的天賦。
她不僅鋼琴彈得出色,聲樂方面也很有實力。
而在1980年,北京晚報決定舉辦“新星音樂會”推新歌。
蘇小明抓住機會,以《軍港之夜》一舉成名,聲名大噪。
事業達到巔峰時,蘇小明做出讓人意外的選擇。
那就是“拋棄”自己的第一任丈夫。
並只身前往法國留學深造。
抵達法國後,蘇小明進入音樂學院學習聲樂。
由於聰穎過人,她很快掌握法語,聲樂造詣也有了長足進步。
在學院,她結識了後來的第二任丈夫埃瑞克。
埃瑞克熱愛音樂,對蘇小明的才華和努力深感欣賞。
兩人一見鍾情,不久即準備結為連理。
1990年與埃瑞克在巴黎舉行婚禮,正式結為夫妻。
然而不幸的是。
90年代法國經濟形勢趨於惡化,埃瑞克失業。
兩人的生活漸漸陷入困頓。
在經歷種種艱難後。
蘇小明對法國生活產生怨氣,開始重新思考未來。
因此在家人幫助下,她決定回國發展事業。
可惜,10多年後的中國樂壇已面目全非。
她的歌聲不再受歡迎。
無奈之下,她只能轉戰影視圈。
憑藉過硬的演技與名氣,蘇小明很快在影視圈嶄露頭角。
她主演的多部電視劇如《漢武大帝》、《大江大河》均大獲成功。
儘管從音樂轉戰表演,但蘇小明仍憑實力在新的領域站穩腳跟。
蘇小明的人生可謂起起落落,她從歌壇達到影壇,實現跨界成功。
雖歷經低谷,但她不屈不撓,最終獲得幸福美滿的人生。
她可謂是從音樂到影視跨界的傑出榜樣。
江珊的演藝之路
1993年,江珊憑藉電視劇《過把癮》一舉成名,迅速躥紅。
時年僅26歲的她一下子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熒幕女神”。
江珊外形條件出眾,長相秀氣,演技也十分精湛。
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隨後十年時間裡,江珊接演了多部熱播影視作品。
如《征服》、《大宅門2》等,可謂事業紅紅火火。
然而就在江珊事業達到巔峰之時。
她的婚姻生活卻遭遇破裂。
江珊對象是在1995年與她合作過電視劇《我想有個家》的男演員高曙光。
兩人婚後也曾一度被視為演藝圈的“金童玉女”。
但是兩人經常為小事而吵架。
加之兩人感情不和,最終在2003年離婚收場。
這對江珊是個不小的打擊。
也許是出於對前程迷茫,江珊在2007年選擇帶着女兒遠赴美國生活。
她在美國買下兩套豪華別墅,每個價值上千萬美元。
據悉為了支付高額的房貸以及女兒昂貴的教育費用。
江珊不得不經常回國拍戲。每年她只要有空檔就會接拍國內的電視劇。
好在江珊早年積累的人氣和口碑,讓她拍戲的片酬仍高。
多年來,江珊形成了一個明顯的模式。
在美國購置房產、生活耗費都高。
需要靠在國內拍戲賺錢來支持。
據江珊透露,她需要經常回國內工作以維持她和女兒在美國的生活開銷。
“美國賺不到錢,要說掙錢還得來國內”成為江珊最經典的名言之一。
如今,江珊雖已五十多歲,但她的演技、氣質和魅力都隨着歲月沉澱而更加出眾。
她重拾幸福,與演員田小潔結為連理,組建了新的家庭。
而江珊可謂是演藝圈裡比較典型的“國內賺錢,國外花”藝人。
她的人生經歷充滿了起起伏伏。
但終究還是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生活狀態。
這對許多同行而言,也許可以成為一個值得參考的案例。
結語
總的來說,名利場上形形色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移民海外或回國發展,兩相權衡。
然而,我們是否思考過其中的動機?
是單純追求夢想,還是有所圖謀?
又或許,歸鄉之心從未消逝?
他們的抉擇未必輕易下定論。
我們能做的,不如保持理解之心,包容不同立場,繼續前行。
因為,每個人的故事都獨一無二。
路迢迢,終須歸鄉。
到頭來,還是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