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耕紀》究竟為何,口碑下滑熱度降低,央視力挺都拯救不了

2023年10月22日19:41:08 娛樂 1271

若問近期哪一部電視劇最火熱,那必然是“古偶劇”+“種田流”+“系統流”三合一的全新題材作品《田耕紀》。

田曦薇曾舜晞兩大流量演員聯袂打造,一問世就直接斬獲電視劇收視率榜一的位置,並且持續性霸榜。

《田耕紀》究竟為何,口碑下滑熱度降低,央視力挺都拯救不了 - 天天要聞

曾舜晞在23年參演了《蓮花樓》,作為23年最火爆的古裝武俠劇,再加上《蓮花樓》的熱度並未衰減太多,這讓曾舜晞的“方小寶”(《蓮花樓》兩大男主之一方多病)濾鏡極強。

田曦薇雖沒有《蓮花樓》這樣的火爆大劇讓她口碑流量雙豐收,但在23年也有高分好評的冷門之作《女子推理社》,作為國內首檔以女性為主題的連續劇形式的推理題材的真人秀

《田耕紀》究竟為何,口碑下滑熱度降低,央視力挺都拯救不了 - 天天要聞

《女子推理社》雖未能火爆的一塌糊塗,但也為田曦薇賦予了一定的人氣,何況田曦薇與曾舜晞都是“流量小生”與“當紅小花”的標籤代表性人物之一。

曾舜晞疊加田曦薇,再加上《田耕紀》的題材新穎,主題有趣味,上映後熱度炸裂,似乎在情理之中。

只是這口碑,開播就收穫大量一星差評,連續播出後口碑也在不斷下行,還出現了一定的“棄劇潮”,就屬實是在意料之外了。

《田耕紀》究竟為何,口碑下滑熱度降低,央視力挺都拯救不了 - 天天要聞

問題究竟出在了哪兒?

會讓《田耕紀》這樣的好題材,疊加兩個當紅演員的情況下,讓觀眾的偶像濾鏡破碎,直呼有多大的期待,就有多大的失望?

其實問題根源很簡單,無疑就兩個問題:魔改原著導致劇情拖沓,種田流拍成了宅斗劇。

《田耕紀》究竟為何,口碑下滑熱度降低,央視力挺都拯救不了 - 天天要聞

首先是魔改的問題,原著是穿越+系統+種田流。

可能是因為現在限制了穿越題材的作品,所以《田耕紀》劍走偏鋒,將穿越重生,改編成了“遊戲”,以大型全息遊戲為背景元素來展開。

就這一點,就足以勸退大量的原著黨了,當然,這是客觀原因,無法更改。

《田耕紀》究竟為何,口碑下滑熱度降低,央視力挺都拯救不了 - 天天要聞

可《田耕紀》的魔改,除了“系統”變遊戲題材之外,還有劇情拖沓的問題。

喜歡看小說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網文市場日新月異,過去的“升級打怪”的節奏早已經過時,現在都在走迅速升級路線,主打的就是一個節奏夠快,可以讓讀者打發時間。

《田耕紀》究竟為何,口碑下滑熱度降低,央視力挺都拯救不了 - 天天要聞

這個核心邏輯的變遷,其實早已經從網文市場變遷到了“改編劇”裡邊,但是還是有大量的導演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而《田耕紀》的導演洪泠,除了主旋律能拍的還行之外,偶像劇拍一部爛一部,她顯然壓根也沒有適應偶像劇的變遷,從而導致了《田耕紀》的劇情拖沓問題。

《田耕紀》究竟為何,口碑下滑熱度降低,央視力挺都拯救不了 - 天天要聞

以《田耕紀》的開局任務“賺一千兩黃金”為例,拋開難度係數,就是節奏感。

田曦薇主演的連蔓兒,在整整拖沓了四集的劇情後,才開始想到自己的任務,開始去執行任務,這劇情的節奏感,與爽劇完全不掛鈎了,直接打破了“系統種田流”的市場規則了。

《田耕紀》究竟為何,口碑下滑熱度降低,央視力挺都拯救不了 - 天天要聞

那麼問題來了:洪泠,究竟是怎麼做到,將一部“系統種田流”的作品,拍得如此拖沓的呢?

答案很簡單:將大量的鏡頭,聚焦在了宅鬥上。

就離譜,“種田流”,鄉野農家,內鬥不斷,宅斗不斷。

這樣劇情,讓人看的頭皮發麻!

《田耕紀》究竟為何,口碑下滑熱度降低,央視力挺都拯救不了 - 天天要聞

將鏡頭聚焦在農民宅鬥上,也得虧導演腦洞大,才能想得到。

說實在的,這種宅斗的戲碼,觀眾早就厭倦了,何況還是“農民”背景,窮人宅斗,只會讓觀眾反感到極致。

也難怪,《田耕紀》作為一上映,就有央視力挺,可仍口碑直線下滑,大量觀眾棄坑。

《田耕紀》究竟為何,口碑下滑熱度降低,央視力挺都拯救不了 - 天天要聞

洪泠的拍法,央視再怎麼力挺,都拯救不了啊!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