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製作成本最大的電影毫無疑問是陳凱歌執導的《志願軍》,然而票房和口碑卻未能達到預期,預計該片最終虧損超3億元,觀眾對於該片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
《志願軍》在戰鬥場面的布置上確實做到了大氣磅礴,特效也相當精良。該片展現出了浩大的戰鬥場面,給人以震撼之感。不過,觀眾普遍反映,鏡頭調度方面存在一定的混亂,缺乏臨場感和緊張感。戰士們在戰場上橫衝直撞,缺乏適度的遮擋,這與真實的軍事素養相距甚遠,略顯不合理。
鏡頭調度成為一部電影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可惜,《志願軍》在這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觀眾普遍認為鏡頭調度混亂,沒有良好的節奏感。這可能與導演對大場面戰爭戲的把控能力有關。希望導演在後續的作品中能夠更加註重細節,提升鏡頭調度的流暢度和整體觀影體驗。
在角色塑造方面,《志願軍》也引發了觀眾的爭議。其中最大敗筆就是陳凱歌兒子陳飛宇。片中陳飛宇飾演的三連副連長孫醒被批評不符合指揮員形象,呈現出了一種弔兒郎當的態度,與真實的戰爭環境不符。該人物在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塑造上存在一定的瑕疵,未能展現出應有的血氣方剛和直脾氣,更像一個誤入戰場的富二代,這也讓觀眾不禁對角色的設定產生了質疑。
不過整體而言, 《志願軍》作為一部以戰爭為背景的電影,在大場面戰爭戲和特效上確實有着不俗的表現,可惜在鏡頭調度和角色塑造方面存在一些欠缺,以致影片未能完全展現出戰鬥場面的真實感和緊張氛圍,而主要角色的塑造也未能達到預期。不過每個人對於電影的觀感都有所差異,希望《志願軍》能夠藉此經驗教訓,希望陳凱歌未來能以更好的作品回饋觀眾,展現出導演應有的才華與突破,別再強捧他那不爭氣的兒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