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文章之前,麻煩您點個“關注”,這樣可以與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小編也會持續更新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編輯|蘊藏冬夏
電影《大聖歸來》音樂敘事的表現手法
本片敘事手法多樣,無論是線性敘事、平行敘事還是錯位敘事,都有音樂的參與。
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誕生於人類的生產勞動中,具有抒發情感、表現心理活動等功能。
在藝術創造中,將音樂運用於隱喻和對比,能有效增強藝術效果,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音樂是一種電影語言,是承擔敘事的功能,在電影中發揮連貫情節、烘托氣氛、渲染場景等作用,當音樂和畫面結合時,可以產生多種多樣的藝術效果,形成一種基本的表意系統,服務於各個鏡頭變化中,具有獨特的戲劇效果。
抒情
抒情,即表達情思,抒發感情,是一種常見的話語組織,與敘事相對,具有象徵、詩意和主觀性,可以很好地反映人物角色的內心情感,包括借景抒情法、觸景生情法、直抒胸臆法等。
音樂不僅可以發揮抒情的作用,還能夠做出明確的指向。
音樂的抒情是同影片敘事相結合的,當音樂伴隨故事響起的時候,一方面能夠增進對情節的理解,感受音樂所抒發的情感,另一方面會使敘事感染力增強。
“我不是一塊石頭,也不是一滴眼淚……”每當激情高亢的《勇敢的心》響起,語速緩和,但節奏張力明顯,讓人振奮。
尤其是副歌部分,旋律高亢,具有濃烈的沉浸感,音樂情緒渲染得淋漓盡致。
“這是飛一樣的感覺,這是自由的感覺……”此時鏡頭表現悟空等人遊走在林間原野的畫面,自由空曠,和諧美好,即是運用借景抒情法。
激情高亢、歡快自由的音樂特色對電影畫面的輔助作用不言而喻,聲音可以很好地傳遞出情感體驗,激發畫面的生動性,電影中以汪峰這首歌曲作為配樂,便是將歌曲中激情澎湃的情懷彰顯在電影敘事中,傳遞勇敢追求夢想的主題思想,讓我們於戰鬥與反抗中看到大聖冷酷勇敢卻又柔情的一面。
心理
《大聖歸來》主要講述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重新回歸自我的故事,被如來封印在五行山下,儘管滿腔熱血被壓制,但是卻仍保留着俠肝義的英雄氣魄,故事圍繞江流兒和孫悟空的相處經歷展開,而江流兒也正是孫悟空重煥生機的啟迪者和引導者。
影片具有強烈的英雄主義色彩,而音樂貢獻的力量不可小覷,如用西部片牛仔出場的經典音樂表現人物的神秘,用男性低音表現大聖的孤獨和滄桑,音樂素材豐富,使用靈活,注重同步情節發展,音樂在後期也逐漸變得溫暖,情感上也越來越飽滿。
對於其他覺得表現,如豬八戒這一角色仍以肥頭大耳形象出現,而豬八戒誇張、自戀等性格元素仍然表現在電影片段中,如八戒總是為自己曾是天蓬元帥而沾沾自喜,使用一些法術伎倆幻化成佛祖形象,得意洋洋。
八戒的憨態和丑相讓電影增添趣味性,其伎倆總能被旁人識破,最終跟隨大聖一起尋找法明師傅。
對於承擔笑料功能人物的配樂選擇,這部影片以京劇鑼鼓點傳統民風特色的曲調烘襯八戒的性格特點,音樂配合雜耍的花架子透露出八戒的幽默與滑稽,憨態與呆萌被體現得鮮明、生動,讓觀眾忍俊不禁。
隱喻隱喻
善於利用人們常見的象徵體傳遞抽象概念,體現社會文化當中存在的相似性,手法相對比較生動,和明喻的手法比較來看靈活的多,在動畫片當中也經常採用這種手法,通常能夠體現出一種隱喻意義。
在電影當中,音樂能夠奠定感情的基調,提高表現效果,獨特的藝術價值可以拓寬畫面表現的縱深感。
它從細節處出發,通過很多細微的情節來打造一個影片的氛圍,去奠定電影中人物情感的基調,而不是簡單地去表現一種令人讚歎的視覺效果。
比如《大聖歸來》,悟空獲得自由之後一心想的就是回花果山,但因為之前江流兒救了被山妖劫掠的一個小女孩兒,從而在逃跑過程中意外地解除了孫悟空的禁錮,才導致他為了還江流兒的人情,帶着腕上未解的封印,護送他回長安。
此段的音樂雖然沒有歌詞,但是節奏鏗鏘有力,強弱有度,營造了一種緊張的氣氛,將這種前路漫漫的迷惘以及旅途的未知鋪墊的淋漓盡致。
對比
對比是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對於構建戲劇衝突,反襯人物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它利用比較手法對性質相反的事或物進行描述,如善惡美醜等概念,都可以以對比手法呈現出來,加深人們的印象。
《大聖歸來》在配樂選擇上注重引入各種類型的樂器,民族傳統樂器和西洋樂器的交融,音樂形式更加大膽,多元。
如笛子、琵琶和單簧管、雙簧管等器樂的配合,營造獨特的伴奏效果,適應影片故事場景的需要。
如江流兒每次出場都配有相當多的樂器來作為背景,高音清澈明亮,中音圓潤宛轉,不同的器樂聲色給人不同的聽覺感受,表現力豐富。
將器樂有效的穿插在特定情節中,如清澈嘹亮的曲調可以渲染童真、美好的氣氛,而圓潤宛轉的音色可以表現出主角的機靈,高音笛子的清脆醇厚可以展現土地公的活潑有趣,而山妖的出場則選擇日本代表性樂器太鼓。
這部影片相比我國之前的動畫作品,在配樂選擇上更加靈活,不拘泥於民族器樂的使用,而是交匯各種器樂音色,服務於不同的場景表現。
這種混合搭配的配樂形式有助於營造戰鬥場景的激烈感,同時也能促進劇情發展,導演處理得唯妙之處在於實現各種器樂的協調,而非雜亂無章,觀眾能夠享受到音樂傳遞的美感,並為故事情節所感染,這正是音樂的藝術魅力,不僅豐富畫面,同時,將觀眾的情緒及影片的人物緊密的連接到一起。
電影《大聖歸來》音樂敘事的表現功能
敘事的目的是講述故事。
音樂敘事,就是藉助音樂講故事。
電影中的音樂不是獨立的藝術作品。
電影中的每一首歌曲、每一個音樂片段都是為敘事服務的。
跟其他敘事手段不同,音樂本身並不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而是起到輔助敘事的作用,具體而言,就是參與故事情節和觀眾預期的互動。
當故事情節順應觀眾的預期時,音樂需要能夠增強觀眾的觀影滿足感;當故事情節改變觀眾的預期時,音樂的運用需要能夠加強戲劇性效果。
因此,音樂恰當運用是非常考驗電影的音樂編劇的。音樂運用得當,能夠有效渲染和烘托氣氛。
在恰當位置插入音樂,能夠有效激發觀眾聯想。音樂與其他手法的配合,能刻畫人物形象、塑造空間。主題曲的運用,還能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
渲染氣氛、烘托氣氛
當人們表達自身情感時,就會形成一種外部環境,也就是所說的氣氛。
它和音樂畫面相比,是比較抽象的一種感情。
抽象不同於具體,它主要是指當時的外部環境以一種琢磨不透的形式出現,而我們通常所說的具體就是氣氛和實體合在一起形式,是相互依存的,互相聯繫的。
一部影片的製作,如果在影片中進行一定的氛圍烘托,配上相應的音樂,也可以增加觀眾心理的認同感,使觀眾更加深入到影片的內容中去。
並且在進行情感烘托時,也可以使用較為誇張的手法,這樣在視覺上就會給人一種更加豐滿的形象。
因此每當演到電影的關鍵之處,就會使用恰當的音樂,進行情感烘托,使場景一下就變得更加生動,讓觀眾好像處於當時的環境中,並不在是“畫外人”,而以另一種方式和影片融為一體,這樣也可以更加容易的在感情上打動觀眾。
這部電影的主題音樂和其它配樂是比較美好的,採用典型大小調式。
比如,江流兒救下小女孩那一片段,所採用的背景和聲就是利用自然小調和聲進行編排的。
不過這樣類型的配樂並不多,可取之處是把中式旋律和歐式和聲進行完美的融合。
交響樂是最主要的音樂,但人們更易接受的就是和聲旋律,因為他與現在所流行的音樂是相差無幾的。
在音樂中所運用的不協和音響,也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因為它不但符合之前的結構規則,更是打開全新的音響組合大門。它的音樂表現力更強。
有一場是孫悟空和妖怪在山中進行打鬥,在這個背景下,音樂採用了之前改編過的琵琶曲-《箏峰》。
它的曲風是十分激烈又令人緊張的,和《十面埋伏》的曲風相近,打鬥的激烈場面加上緊張的曲風,更易給觀眾帶來心靈上的衝擊。
最開始的配曲相對是比較慢的,之後逐漸加快速度。
前後形成鮮明的對比,製造出緊張,密集的效果。
並以戰爭的動感場面給人打鬥的緊張情緒,這樣音樂的前後對比和極具誇張的戰鬥場面使孫悟空整體的人物形象變得也更加生動。
表現出孫悟空不怕險惡,保護他人,斬妖除魔的可貴精神。
因為好萊塢電影的製作比較精美,為了製作出更好的影視作品,中國在配樂方面也積極向好萊塢電影發展,逐漸配樂是其主要的特點,也受的大家的歡迎。
特點主要體現在:第一,主題音樂呈獻動機化。
現在好萊塢電影在自身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最大特點是在一定基礎上縮短長度,使音樂的旋律不斷下降。
在很多的電影中我們也能夠看到這些變化,如《速度與激情7》,奪得了較高的票房業績,在電影中採用的都是較為機動化的音樂。
在《大聖歸來》這部影片,主題音樂的旋律是朗朗上口的,很多人只聽過一次就能夠哼唱出來,並且在電影的一開場就有完整的場面呈現。
在影片中,不但有很多優美的音樂對氣氛進行拱托,並且還有較多完整的音樂做配合,這也是與之前好萊塢電影相比所出現的新特色。
第二,主題音樂數量減少。
現在的好萊塢電影的配樂,主要是進行氣氛的烘托,對於旋律和主題等方面較少呈現。
在這部《大聖歸來》,也出現很多對氛圍進行烘托的音樂。
第三,精細的電影歌曲。
通常來說,所有電影結束後都會有片尾曲,尤其是好萊塢電影大片的片尾也都會有精彩的片尾曲,並都會有一定的代表意義。
如:“see you again”,《速度與激情7》的片尾曲。
懷念主演保羅.沃克。
而《勇敢的心》和《從前的我》分別作為《大聖歸來》插曲和片尾曲。這兩首都很好的拱托出影片的主題,並對電影情節的轉折和進一步發展起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