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前麻煩您點下右上角的“關注”,方便及時看到每天的最新內容,並參與討論和分享,在此十分感謝您的支持。
文|猿來是這樣
編輯| 猿來是這樣
前言:
“過了山海關,就找趙本山”
這句話在娛樂圈裡流傳已久,不管是不是真的,有這句話流傳就反映了趙本山在東北的不一般。
趙本山真正做到了從默默無聞的草根變成家喻戶曉的明星,春晚常客,作品不斷,在圈裡的地位也是極高,人氣、實力他都有。
雖然現在的趙本山已經退居幕後,基本不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名下的產業也交給了小輩打理。即使這樣,他的名字對全國觀眾來說依舊是如雷貫耳。
能有這樣輝煌的成就,和他本人的天賦和努力分不開,但一些人的鼎力相助也是極為重要,堪稱趙本山的恩人。究竟是哪幾位呢?
二叔趙德明
趙本山的二叔趙德明可以說是趙本山的再造之人,啟蒙老師。
沒有二叔,趙本山別說有現在的成就了,可能他就直接餓死了。
二叔趙德明也是個苦命人,雙眼失明的他只能靠街頭賣藝為生,但他沒想到,正是這份街頭賣藝的營生,不僅養活了自己和趙本山,還讓趙本山發揚光大,聞名全國。
趙本山很小的時候就投奔了二叔,5歲的時候,趙本山的母親就因病去世了,留下了丈夫和孩子們,那時候正逢饑荒,吃不飽穿不暖的趙本山一家決定去逃荒,但因為趙本山年齡太小而被留在了爺爺家。
爺爺沒過多久就去世了,父親遠走他鄉的趙本山,幾乎成為了一個孤兒,還好二叔趙德明站了出來,將趙本山接了過來,帶在了身邊。
二叔是盲人,只能靠拉二胡賣藝賺點辛苦錢和可憐錢,一個人的時候就只能艱難的維持,趙本山的到來讓他更加捉襟見肘,難以為繼,但二叔並沒有因此放棄趙本山,而是咬着牙維持着兩人的生活。
上山下河,打獵摸魚,挖草掏窩,一切能填飽肚子的方法,兩人都試過,唯獨偷雞摸狗的事,二叔一直不允許趙本山做,好在兩人艱難的過了過來。
隨着趙本山漸漸長大,他也開始向二叔學藝,二叔把拉二胡、吹嗩吶、拋手絹、打手玉子、朝小區、二人轉小帽等手藝都統統的傳授給了趙本山。趙本山很有天賦,基本是一點就通,有樣學樣,痒痒精通,很快就能獨當一面了。
趙本山主動幫二叔分擔壓力,開始承擔起表演賺錢的職責,這一表演,一下子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藝人。
但光在街邊賣藝收入並不穩定,飽一頓飢一頓的,趙本山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經過努力,在17歲進入到了公社文藝隊。
自此,趙本山有了更廣闊的舞台,完成了人生第一次蛻變,而這一切,離不開他二叔的悉心教導和成長路上的呵護。沒有二叔,趙本山就算不餓死,也很有可能泯然於眾人。
加入文藝隊的趙本山有了更多的機會,更大的舞台,離開了二叔庇護的趙本山也很快迎來了他人生中第二個貴人。
乾爹李忠堂
如果說二叔教會了趙本山手藝,給了他吃飯的飯碗,那李忠堂就是給了趙本山端穩飯碗的底氣。
李忠堂當時就已經是鐵嶺市群眾藝術館的館長,是曲藝界的大拿,和趙本山的相識只是一次偶然。
初見趙本山是在一次平常的演出里,趙本山出色的表演給李忠堂留下了不錯的印象,但也僅僅是印象,並沒有什麼別的波瀾發生。
不過,緣分使然,之後的趙本山又遇見了李忠堂,這次的表演讓場下的觀眾是爆笑連連,掌聲不斷,李忠堂對趙本山這才提起了興趣。
他私下裡找到了趙本山,讓他漏了幾手,一番折騰之後,李忠堂對趙本山十分滿意,於是將他留在了團里。
之後,李忠堂和崔凱共同創作了《摔三弦》這部拉場戲,其中的男主人公盲人張志的演員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來扮演。
而李忠堂給了趙本山一個機會,沒想到趙本山一出演這個角色,就驚艷了所有人,不僅獲得了觀眾的滿堂喝彩,也獲得了專業人士的高度認可。
也許是和盲人二叔一起生活了那麼久,他對盲人的動作和神態刻畫都是栩栩如生,而生動的表演也抓住了所有人的笑點。
就這樣,趙本山憑藉這部戲,打響了在整個東北的名氣,後來成名許久的趙本山也承認這部戲是他人生的轉折點。
這次出名的機會是李忠堂給的,趙本山也很爭氣,沒有辜負李忠堂的期望。此事過後,李忠堂也將趙本山收為了乾兒子。不僅親自傳授表演技巧,還傳授創作技巧。
而1987年,趙本山和潘長江一同出演的《大觀燈》更是讓趙本山的人氣更上一層樓,一口氣連演了幾百場,火爆整個東北。
就這樣,趙本山徹底在整個東北有了名氣,在曲藝界站穩了腳跟。這可以說是李忠堂一手提攜趙本山帶來的,沒有李忠堂保駕護航,趙本山也無法繼續前往更大的舞台,也無法創作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小品出來。
但李忠堂對趙本山的影響終究只局限在東北,那時的趙本山在整個曲藝界還是沒有多大名氣的,而之後的貴人的出現,才將趙本山推向了全國的舞台。
好友姜昆
兩人的相遇來源於姜昆來遼寧進行演出,當時姜昆在全國各地表演相聲的反響都還不錯,可唯獨到了東北卻出了問題,沒什麼反響。
這讓姜昆很是疑惑,我這百試百靈的相聲怎麼到這了就失效了一樣,直到他聽見觀眾的吐槽,“還不如趙本山演得好呢?”
趙本山是誰?姜昆又犯起了疑惑,完全沒有聽說過,於是找人打聽了一下,不打聽不知道,一打聽當地人都對趙本山讚不絕口,推崇備至。
見觀眾對趙本山有如此高的評價,姜昆決定去看一看趙本山的表演,一場演出下來,姜昆確實對趙本山市心服口服。
兩人見面之後更是相恨見晚,無話不說,姜昆還向趙本山表示,要將他的表演推向全國觀眾。
姜昆一回到北京就着手準備這件事,那時候最快讓全國觀眾認識一個人的辦法就是上春晚,姜昆直接向春晚導演組推薦了趙本山,但沒那麼容易,第一次嘗試就失敗了。
1988年的春節晚會已經定下了趙本山參加哈爾濱分會場的演出,提前錄了像,全鐵嶺的人都知道趙本山要上春晚了,但直到節目放完,趙本山也沒看見自己的節目,他才知道自己的節目被裁了。
一年後的國慶晚會,趙本山第一次在央視亮相,隨後就是1990年的春節晚會,趙本山和黃曉娟老師搭檔帶來了《相親》這部小品。
趙本山在這部小品扮演的老蔫活靈活現,有血有肉,深受大眾喜愛,此次,趙本山在全國都有了名聲,事業再上高峰,後面就是連續的登上春晚,將自己的名聲徹底響徹全國。
後來,趙本山和姜昆有了隔閡,關係不復從前,但不得不說,沒有姜昆之前盡心儘力的幫助趙本山,趙本山不會那麼快的在全國出名。
而在趙本山連登春晚的時候對她助力最大了莫過於另一位貴人了。
搭檔高秀敏
高秀敏是趙本山在春晚搭檔次數最多的搭檔,說起兩人的相識,還得從高秀敏的老公,著名編劇何慶魁說起。
趙本山的《紅高粱模特隊》這部小品本子在最初是出了問題的,他本人對這個本子並不滿意,但那已臨近截止日,趙本山記得不行,就只能找到何慶魁老師。
何慶魁爽快的解決了趙本山的難題,而在何慶魁的介紹下,趙本山和同樣身為藝術團演員的高秀蓮認識了。
不管是兩人一見如故,還是趙本山投桃報李,第二年,趙本山就帶着高秀蓮登山了春晚,演繹了《拜年》這部經典作品。
兩個人精彩的演繹讓兩個人成為了不可分割的整體,之後兩人也是攜手頻頻登上春晚,成為一段經典佳話,在春晚上大放異彩,讓幾乎當時全國的觀眾記住了他們的名字和經典形象。
由於當時兩個人表演的效果太好,不少人還以為他們倆真是兩口子呢。
但關係再好的也會出現矛盾,兩人的決裂終究還是會到來。高秀蓮一次去外地救場耽誤了自己和趙本山的一次排練,如果只是普通的排練也就算了,可那次恰好有央視春晚節目審查的人來審查節目。
高秀敏緊趕慢趕才趕了回來,但兩人合練的效果並不好,差點被節目組刷掉,要不是趙本山的面子在那裡,那次的春晚可能就見不到他們倆了。
之後趙本山心裡就有了芥蒂,加上錢財、性格等問題,兩人最終分道揚鑣,直到高秀蓮去世也沒有複合,但趙本山對高秀蓮的去世還是感到非常悲傷,大哭了一場。
結語:
趙本山離開春晚後,將自己的事業逐漸擴大,自己的身份也不僅僅是笑星這麼簡單了,導演、歌手、企業家等,有了自己的商業帝國,弟子眾多,家大業大。
可不管他現在如何的顯赫,也改變不了之前經受的苦難,也離不開當年那些貴人的鼎力相助。命運的齒輪一直在轉動,但有時候如果沒有人推你一把的話,可能永遠都踏不出那一步。
心懷感恩,方能長遠!
都看到這裡了,還請“點贊+關注”,有了您的支持,我才能不斷為大家帶來更多優質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