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聽說了嗎?
前不久,有三個自媒體博主,偷偷潛入了恐怖片拍攝現場。
意外拍到了“猛料”:
飾演厲鬼的女主角發生意外,不慎失足,吊著威亞飛了出去。
原本用來保護她安全的威亞,卻成了索命的上吊繩。
儘管被及時送醫,女主還是搶救無效死亡……
這要是曝光,肯定是個重磅新聞。
正當三位自媒體人猶豫不決的時候……又有意外發生了。
本該死去的女主,居然回到了片場!
*自帶BGM和氛圍光的女主
難道是演員的執念化作鬼魂,又回來繼續完成拍攝?
和“鬼”一起拍“鬼片”?!絕了!
更更更可怕的是,隨着女主的歸來,怪事便接連發生......
大家別慌。
以上劇情,全都出自由“叫獸”易小星監製,馬凱自編自導的新片《了不起的夜晚》。
由於影片正在熱映,為了避免劇透,劇情部分咱們先點到即止。
正如大家所見,《了不起的夜晚》是一部驚悚喜劇……多麼熟悉又陌生的類型。
華語影壇的驚悚喜劇,大約來源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香港。
1995年,劉鎮偉導演,周星馳主演的回魂夜橫空出世,將驚悚喜劇推上巔峰。
可隨着時代的發展,驚悚喜劇逐漸在內地影壇絕跡了。
收益是一方面,操作難度是另一方面。
尺度拿捏得不到位,喜劇就成了裝瘋賣傻,而驚悚就只剩一驚一乍。
對編劇的功底,和導演對全局的把控力,都是一種考驗。
時隔多年,內地院線終於迎來了《了不起的夜晚》,填補驚悚喜劇類型的空缺。
我個人認為,本片的導演兼編劇馬凱,給觀眾送上了一份遠超預期的答卷。
你或許不熟悉馬凱這個名字,但一定聽過他的成名作——
《中邪》。
2016年,這部成本僅5萬元,用一台DV完成拍攝的小成本恐怖偽紀錄片《中邪》,在第十屆first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時隔7年,馬凱導演攜新作《了不起的夜晚》捲土重來。
初次涉獵商業電影長片的馬凱,在拍攝和剪輯上略顯青澀,但誠意滿滿。
題材還是他最擅長的中式恐怖,又在此基礎上做出了突破,增加了大量喜劇要素。
沒錯,這是一部當今院線極其罕見的驚悚喜劇。
故事發生地,也從封閉的山村,來到了影視城這個魔幻的地方。
在這裡,你可能被躺在棺材裡等收工的群演包圍,也會在男廁所偶遇向你借紙的女鬼。
似真似幻,半真半假的環境,是驚悚喜劇融合的最佳苗床。
《了不起的夜晚》是一部驚悚喜劇,片中的戲中戲《麗妃傳》也是一部“鬼片”。
可國產鬼片有着“不能真有鬼”的先天限制,很容易削減本片的恐怖感和懸念;
好在馬凱導演用緊湊的情節,和碎片化的橋段,時刻調動着觀眾的情緒。
你根本來不及思考,下一個驚嚇點或是爆笑點已經到來。
《了不起的夜晚》的驚悚,又是點到即止的驚悚。
在驚嚇點過後,很快就會出現笑點沖淡恐怖氛圍。
所以平常不太敢看恐怖片的觀眾,不妨約上三五好友,拿這部《了不起的夜晚》試試膽。
《了不起的夜晚》的喜劇,不是東北喜劇那一類台詞型喜劇,而是表演型喜劇。
通過人物荒誕的行為、一本正經的冷幽默、出乎意料的發展來逗觀眾發笑。
*那不就是免費嗎?
就比如有一場戲:
三位自媒體博主:豹哥、猴子和狗子,進劇組捏造“鬧鬼”新聞。
假扮女鬼的猴子卻不知所蹤,豹哥和狗子外出尋找,遠遠看到一個“女鬼”。
豹哥想當然地以為她就是猴子,上去就是個助跑飛踹!
可緊接着手機就響了,那頭傳來了猴子的聲音——他忘了帶紙,被困在廁所。
既然眼前被踹飛的“女鬼”不是猴子,那就只能是被威亞勒死的“斷脖子老師”……
*尷尬又不失體面的微笑
豹哥腦海中閃出一個成語:快TM跑!
但他腿麻了,根本跑不動,又擔心狗子拋下自己開溜。
“不許先走!”
“好!”(堅毅的眼神)
然後……
短短几分鐘的戲,包含了三重反轉,從“驚悚”一個逮蝦戶,拐到了“喜劇”上,屬實閃了我的腰。
在這部電影里,驚悚和喜劇結合得相當圓融。
咱們再舉個例子:
觀眾代入到兩名知悉真相的演員的視角,被迫和“鬼”同台演戲。
被麗妃女鬼教科書級的演技,以及頻頻閃現的剪輯,嚇到心率飆升。
導演組那邊,則對演員的演技讚不絕口,兩邊形成鮮明的對比。
演員先前做作的演技,和面對真正的“鬼”時的驚恐截然不同,又形成了第二重對比。
直到導演喊“卡”,兩名情緒失控的演員撞破房門“奪門而出”。
導演還情不自禁地感慨“他們入戲了”,為這場戲收尾點睛。
短短几分鐘的戲,讓觀眾的感受在驚和喜之間反覆橫跳,把驚悚喜劇玩明白了。
情節方面,結構工整,反轉不斷。
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故事背景和登場人物,導演完成的中規中矩;
可第二部分隨着女主的去而復返,影片的節奏突然彈射起步,觀賞性隨之節節攀升。
第三部分平穩落地,落在了人情和夢想,故事有一個相對圓滿溫馨的結局。
在此基礎上,編劇增加了很多反轉,讓原本簡單的故事激起波瀾。
剛剛我提到的“女鬼歸來”,只是反轉的第一環。
接下來等待着觀眾的,還有四重大反轉和很多個小反轉。
但並不是為了反轉而反轉: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目的,他們的言行都圍繞着這個目的展開。
有的想博出位,有的想拍電影,有的渴望點擊量,有的要錢治病……
而且每處反轉,都不突兀。
很多你認為不合邏輯的情節,都是為後續的反轉埋下的伏筆。
照顧到大部分觀眾的觀影體驗,導演把違規安裝的威亞、被製片人強行植入的摩托、“猴子”沙啞的喉嚨……這些線索都埋伏得比較明顯。
所以就我個人而言,一部分劇情反轉在我的預料當中。
已經看過這部電影的小夥伴們,不妨在評論區分享你的體驗。
演員方面,很多人看到主演范丞丞的名字,就表示“有小鮮肉不看”。
這回我敢保證,他在片中的演出並不拉胯,甚至給放低預期的我帶來了不少驚喜。
咱們就說扮相。
要不是提前看了演員表,誰能認出來主演是范丞丞?
這是我們以往印象中的范丞丞:
衣裝筆挺,髮型一絲不苟,滿滿的偶像包袱。
這是《了不起的夜晚》里的范丞丞:
稀疏的鬍鬚,隨性的穿搭,凌亂的髮型土到掉渣。
扔掉了偶像包袱的范丞丞,演技也隨之有了一種“愛咋咋地”的自然流暢。
不吹不黑,他是真的在從一個流量藝人,向著演員努力蛻變。
主角尚且如此,配角就更加“劍走偏鋒”。
蔣龍、蔣易、蔣詩萌(你們仨是不是親戚?)、夢涵……這些《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選手,聯合孔連順孔女神和“搖滾教母”梁龍,奠定了本片的喜劇基調。
咱們着重說說蔣龍。
看過《一喜》的應該都會有這個感覺:
身為聲形台表四項全能的表演課代表,蔣龍缺的永遠不是能力,而是機會。
他在片中飾演的角色,是個為了搏出頭而不擇手段的小演員。
就像《喜劇之王》里的尹天仇,演的是龍套,心裡卻全是想法。
*片中致敬了這一名場面
什麼梅氏表演法、什麼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他抓住一切機會展示自己,一個鏡頭重拍了十幾遍。
直到後來面對真正的“鬼”,他才展現出了真實的、生理性的驚恐。
蔣龍憑藉出色的演技,完美呈現出了“真”和“假”相互交替,看他演戲是一種享受。
不僅是蔣龍,片中從主角到叫不上名字的群演,演技都不讓人齣戲。
他們都是觀眾叫不上名字的“小人物”,又在片中本色出演另一群小人物。
可就是這群小人物,為了共同的目標,可以在黎明前的最後幾小時散發出驚人的光和熱。
前半段關聯性不強的自媒體人和劇組,在女鬼的追逐中匯合。
劇組想順利拍完這部戲,而自媒體的目的是搞個大新聞;
短視頻消解和消費電影,又在爭奪受眾。
兩者本該勢同水火。
可影片結尾,沒有了平台、形式的限制,去掉了流量的標籤,他們都只剩下同一個身份——
創作者。
誠然,導演在資本面前,完全失去了對電影的掌控。
只要製片人開口,他甚至要在清宮背景的鬼片里,植入摩托車廣告。
小演員為搏出位,有的帶傷上陣,有的為了主角甘願零片酬出演。
為了能火,甚至花錢請自媒體偷拍,捏造新聞炒熱度。
自媒體為了數據,可以不擇手段。
但無論是演員、導演、自媒體,甚至是勢利的製片人,最初和最終的目標都不是金錢,而是觀眾的肯定;
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他們齊心協力,只為讓觀眾看到自己的作品。
也許這就是馬凱導演的情懷所在。
對於導演本人而言,《了不起的夜晚》着遠超電影的意義。
因為它在講述的,正是馬凱以及他的劇組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橫店影視城,是因為馬凱當年就在橫店跑過好幾年龍套。
戲中戲的巧妙設計,則繼承自《中邪》。
片中飾演劇組工作人員的演員,幾乎全都是《中邪》的主創;
《了不起的夜晚》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小人物的讚歌,是對追夢者的鼓勵。
它的上映,也讓院線的題材更多元化。
對於空缺已久的驚悚喜劇類型,算得上一次“了不起的嘗試”。
對驚悚喜劇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不妨去電影院一探究竟,和上百位觀眾一起“驚聲尖笑”。
今天就說到這裡,咱們明天見~
拜了個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