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國產劇類型中,觀眾最愛哪一掛?
答:央視推出的年代劇。
從家喻戶曉的《覺醒年代》,到風靡一時的《人世間》,這些喜聞樂見的年代大劇,不僅以一己之力拯救了口碑堪憂的國劇市場,還帶火了一大批實力派演員。
唯一遺憾的是,這幾年製作精良,能引發全民狂追的同類劇太少,參差不齊的其他類型劇又太多,導致很多趕不上趟的劇迷不得不發出“苦國產劇久矣”的感嘆。
好在,關鍵時候,還有央媽。
最近,一部取材於路遙中篇小說《人生》的年代大劇,正在央視隆重低調地熱播——
《人生之路》
上線當天,收視順利破1奪冠。
隨着劇情進展,熱度、口碑目前還在繼續登頂,不出意外的話,拿個季度劇王也不是不可能。
完美接任“央媽出品,必屬精品”的榮譽大旗。
劇集片頭有一行小字:本劇部分取材於路遙中篇小說《人生》。
字體雖小,卻大有深意。
眾所周知,《人生》是作家路遙的成名作,寫於1981年,不僅入選過“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最有影響力的小說”,還給很多七八零後留下過不可磨滅的青春印記。
比如本劇導演閆建鋼,就曾在採訪中坦言為了翻拍這部作品,他已經準備了40年。
商界大佬馬雲,當年高考失利後,也是全靠這本書熬過了那段煎熬灰暗的時光。
隨着作品暢銷流傳,故事主角高家林未完待續的命運,也一直牽動着書粉的心。
央視此次推出的這部劇版,相當於把以高家林為首的一群年輕人的命運進行了一次續寫。
如此皆大歡喜的盛事,讓人期待。
01
故事還得從那場高考說起。
1984年,陝北孩子高家林(陳曉 飾)一路過關斬將,終於打破全縣五年零記錄,被上海浦江學院錄取。
然而,幸福還沒來得及砸到高家林頭上,他的錄取通知書就被村支書高明樓(林永健 飾)半路截胡,讓自家兒子高雙星頂替去上了大學。
懷揣錄取通知書到上海報到的高雙星暫時成為了“高家林”。
陝北老家。
被落榜打擊到一蹶不振的高家林在村支書三番五次的“殷勤”推薦以及現實環境逼迫下,最終放下復讀執念,到村小當了民辦教師。
一對昔日好友的命運,由此各奔東西。
民辦教師這段日子,是高家林近二十年人生中為數不多的一段高光。
學生忙於干農活沒時間上學,他利用休息上門補課。
學校破敗不堪,他親力親為,帶領學生把殘垣斷壁做成藝術牆。
鄰居劉立本(劉威 飾)不想讓考上初中的閨女巧玲繼續讀書,他一番慷慨激昂的輸出,讓巧玲順利讀上了初中。
除此,他又抽時間寫出了關於農村教育的長篇報告文學。
教師生活充實自在,逐漸找回自信的高家林眼看就要走出高考失利的陰影,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又把他再次拉入了人生至暗。
民辦教師轉正申請期間,高家林帶領學生去縣城感受外面的世界。
其中一名孩子因為好奇,在追逐汽車的時候不慎被壓斷了腿。
為此,高家林不僅教師夢碎,還不得不回到農村扛起了鋤頭。
懊惱、絕望、崩潰...一切形容詞,都不足以描繪此時的高家林。
好在,他還有一直對他不離不棄的巧珍(李沁 飾)。
不知出於什麼心態,高家林接受了巧珍的表白,倆人成為戀人。
因為巧珍,高家林一度也想面對現實,打消跳出“農門”的念頭。
雖然如此。
心比天高的高家林真能就此認命?
後續,他和巧珍的愛情,會不會因為差距和誘惑而進行到底?
他的人生,會不會因為他的出走和選擇被徹底改變?
都是懸而未解的謎團。
相比高家林接二連三的挫折,冒名頂替的高雙星大學生活同樣一波三折。
因為基礎差。
他常常被同學之間的交流搞得雲里霧裡。
別人跟他練習英語,他一臉茫然不知所措。
課餘飯後,還要承受經濟窘迫帶來的壓力。
高家林的報告文學發表後,遠在上海的他陰差陽錯也成了“受益人”。
掌聲、艷羨、讚美,讓做賊心虛的高雙星的壓力幾乎達到極限。
直到某天,為了賺生活費的他來到某個建築工地。
如魚得水的高雙星才滿血復活,猶如回到了主戰場。
他不僅很快跟工頭混成了哥們,還在工作和學習中,寫出了關於農民工現狀的報告文學。
看着雜誌上印着“雙星”署名的文字,如坐針氈的高雙星流下了五味雜陳的淚水。
隨着成長與覺醒,上海姑娘陳秀禮無微不至的關愛,也讓他品嘗到了愛情的滋味。
乍一看,高雙星冒名頂替事件貌似逐漸要被洗白,但各種見縫插針的細節又無一不在向觀眾暗示,事情沒那麼簡單。
所以。
這對互換人生的舊友將會以怎樣的方式重逢?
他們的人生,會不會因為各自的選擇和努力最終被改寫?
都是劇中比較牽動人心的看點。
02
說說高家林這個人。
他聰明、勤奮、有理想、有韌勁,但並不是個完人。
民辦教師申請轉正那次。
跟他競爭的周老師對他發牢騷,說早知道之前評選先進教師對轉正有用,當時就不該把名額讓給他。
按照一般土偶劇套路,此時的高家林不說主動讓賢,起碼也應該內心有愧。
但劇中的高家林並沒有如此,填完申請表,憤憤不平的他甚至還找到了村里長者德順爺(李開復 飾)吐槽,說都是公平競爭,不存在誰該讓誰。
關於這一點。
劇迷其實都很清楚,高家林始終如一的願望就是跳出“農門”,只要有機會,無論競爭或考試,他都不可能放棄。
感情上。
高家林和劉巧珍的戀愛,從始至終就透着單向奔赴的不平等。
高家林暢想轉正後的第一個月工資,要先孝敬父母,再感謝曾經幫助過他的周老師。
巧珍眼巴巴望着他:還有呢?
高家林一臉懵圈:還有啥,我工資就這麼多。
巧珍小心翼翼請求:你買個小鏡子行不行?
高家林繼續糊塗:我買小鏡子給誰?
巧珍主動攤牌:給我啊。
高家林才“恍然大悟”:對對對。
要說幫助,還有誰能比巧珍幫他更多?
確定關係後,倆人一起翻看上海朋友寄來的《大眾電影》。
高家林對雜誌中的明星讚不絕口,夸人“真好看”。
巧珍一臉甜蜜:比我好看嗎?
高家林脫口而出:人家全國大明星,你一個村妞,拿什麼比?
巧珍原本幸福洋溢的臉,在那一刻瞬間黯淡。
這些有意無意的細節,都是倆人後續分道揚鑣的伏筆。
設身處地站在高家林的立場,他做夢都想當城裡人。
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發奮讀書。
高考失利(被頂替)之後,心灰意冷的他一度以為自己從此會成為像父母一樣的農民。
沒曾想,命運又給了他一次鯉魚躍“農”門的機會。
民辦教師期間,他兢兢業業,盡心儘力,但還是在轉正最後一刻差了點運氣。
欲哭無淚的他縱然心有不甘,也無力改變。
在彷徨無助的重重困境中,他終於半推半就,接受了巧珍期待已久的愛情。
他未來的人生,也註定會因為彼時的草率而留下諸多遺憾。
03
對於經典文學作品,大家都有個共識,翻拍難。
一字一句照搬原文,會被吐槽沒有新意。
大刀闊斧展開腦洞,又說不尊重原著。
截至目前,拋開續寫的故事不提,這部劇在場景、細節、服化道方面的還原,個人認為還是相當成功。
來看開篇這個鏡頭---
一望無際的陝北高原,奔騰不息的黃河,高低起伏的丘陵,錯落有致的窯洞,若隱若現的窪地,無一不透着這片土地的荒涼與貧瘠。
劇中人裝扮。
女主劉巧珍家裡有拖拉機,算是村裡富裕青年。
但她的打扮也僅限於花衣服、麻花辮、舊布鞋,唯一與眾不同的,可能就是腳上那雙九成新的尼龍襪子。
男主高家林因為家貧,日常穿作明顯比其他同學更寒酸。
比如大熱的天,其他小夥伴都穿着襯衫或t恤,只有他,還天天穿着袖口比手臂短了一截的粗布衣裳。
道具方面。
高雙星是村裡官二代,但他房間的用品、擺設,也不過是一些胖娃年畫和炕上洗得發白的舊床單。
高家林是學霸,他房間牆上就是整整齊齊的獎狀,還有炕桌上明顯翻動過的書和筆。
教室牆上的標語,以及黑板報上的雞湯小作文,都是那個年代的校園缺一不可的印記。
就沖這些細緻到犄角旮旯的細節,導演說他為這部劇準備了四十年,我信。
04
值得一提的還有劇中一幫演員。
首先是陳曉。
這部劇之前,陳曉留給觀眾的印象大多是美男子,貴公子,像高家林這類顛覆形象的角色,他還是第一次挑戰。
但他的表現居然出人意料地好。
高考落榜在雙星家喝喜酒這段。
所有人都在歡天喜地忙着慶祝,只有高家林默默躲了起來。
落寞、難過、孤獨,襯着院子里的鑼鼓喧天,歡聲笑語。
無需任何台詞,就把角色五味雜陳的情緒表達了出來。
得知報告文學發表那天。
欣喜若狂的高家林回家給父母反覆科普《中國農民報》:國家一級報紙,不僅全國農民都要看,國家領導人也看。
得意、激動、興奮、自豪...等各種情緒,都被這個一本正經的表情和眼神展現得恰到好處。
既能演帥哥,也能當農民,陳曉的轉型之路,目前看起來是穩了。
其次是扮演巧珍的李沁。
巧珍善良直爽,敢愛敢恨,她對高家林的愛,從最初的欲語還休到後面勇敢表白,整個過程的轉換都非常流暢自然。
聽高家林暢想未來那次,她一開始的反應是既崇拜又期待,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出現在對方的規劃中。
經過幾次明裡暗裡地暗示,眼瞅着高家林還是不懂,她才不得已點破,說想要一面鏡子。
期間,興高采烈的期待,小鹿亂撞的忐忑,得償所願之後的喜憂參半,都被她拿捏得剛剛好。
跟高家林表白這段。
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把話說完,卻發現對方一臉不知所措,沒有回應。
本來有點激動的她立馬眼神黯淡,默默轉身掩飾情緒。
直到高家林主動過來安撫,她壓抑多時的情緒才找到了宣洩的出口。
既害羞,又欣慰,還擔憂。
這麼複雜的情緒,竟然被她演繹得相當有代入感。
追了這部劇,才發現李沁的演技在肉眼可見地見長。
然後是林永健。
作為改寫高家林人生的罪魁禍首,林永健扮演的高明樓身上最明顯的特質是圓滑、世故、精明。
截胡高家林錄取通知書這次。
他第一反應是害怕,一路小跑來到高家,一面跟家林父親拉家常,一面都還在猶豫要不要把通知書拿出來。
左顧右盼、慌裡慌張、鬼鬼祟祟的樣子,把個滿肚子算計的農村小老頭刻畫得活靈活現。
之後,家林父親來求他幫忙找工作。
自認為“截胡事件”塵埃落定的高明樓不知不覺就換了副嘴臉。
一邊假裝殷勤敷衍家林父親,一邊操起農具對著兒子指桑罵魁。
自私虛偽的嘴臉,透過眼鏡後面那雙滴溜溜亂轉的小眼一覽無餘。
劇情至今,高明樓一角已被網友集體認證:比謝廣坤、蘇大強更氣人。
可見,老戲骨們的演技確實不是吹出來的。
此前採訪中,導演曾提到過這部劇的創作初衷是希望觀眾通過《人生之路》,獲得一些成長的勇氣,在角色們的無常命運里,對生活的態度更加坦然、更有力量。
作為《人生》的預演和續寫,以高家林為主的這幫年輕人的能否在漫長的困境中迭代出全新成熟的自我?能否通過腳踏實地的錘鍊和成長,真正改寫原本一地雞毛的困境?
讓我們靜觀後續,一起等待答案。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不以物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