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努力奮鬥的平凡人來說,
世界充滿着美好、挑戰、無奈和心酸。
面對着高昂的房貸、畸形的愛情觀、不斷縮水的薪資,以及雞毛蒜皮的家庭瑣事。
每天下班回家也唯有在電視節目中尋求那麼一絲絲的慰藉。
然而,電視節目卻總是能完美的偏離正確的軌道,
他們肆意宣傳無腦的貴族愛情觀,散播金錢至上的理念,將畸形審美傳播給大眾。
如果純粹是娛樂觀眾無可厚非,
但如此大膽的釋放畸形文化,
真的就沒考慮下社會影響嗎?
01 畸形金錢觀
近年來,國產電視劇已經成為了富豪聚集地。
劇情裡面不出現幾個億萬富豪的角色,你都不好意思播。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
她在劇中的人設是一名高奢品牌的售貨員。
懷揣着夢想來到上海,立志要打拚出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
乍一看這樣的人設跟我們普通人十分相似,
可誰曾想,人家過得是這樣的生活。
作為一名月入一萬五的銷售,這個薪資水平在上海不算多。
而她一個月要給父母寄2000,然後還要租位於市中心的房子,拿着一半的工資交房租。
光房租這一項試問現實中誰又捨得?
六千多的鞋子說買就買,心情不好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這樣奢華的生活,是一個普通人可以擁有的?
也許有人會說,那些錢是刷的信用卡,難道下個月不需要還?
小編不禁想問了,編劇是不是對窮人這兩個字有什麼誤解。
楊穎的新劇《我的真朋友》中,對“窮人”的詮釋更是離譜到天邊。
月薪2800卻能住上有夜景的大房子。
這邊說著沒錢吃飯了,另一邊就可以實現自熱鍋自由。
這樣浮誇又虛假的劇情怎麼能讓觀眾入得了戲,更不要說找到共鳴了。
相信大多數人也就是看個熱鬧罷了。
有很多網友說影視劇里沒有窮人,
小編則不這麼認為。
在電影《長江七號》中,
周星馳為了生活,在工地上搬磚,做最累的活,每天還要被工頭指指點點,住着滿是蟑螂的房子。
在電影《隱入塵埃》中,朝九晚五的勞作,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
整場電影下來沒有提一個窮字,但是卻讓觀眾體會到了濃濃的煙火氣。
可就是這樣一部現實題材,卻被吐槽“不現實”、營銷焦慮,最後慘遭下架,不知道這部電影是打了誰的臉。
這部劇不管是從人物還是故事情節,代入感都十分的強,這也許就是眾多觀眾喜愛的原因之一吧!
當電視劇的走向引導着青少年,把“消費觀”和“精緻窮”帶到現實生活中時,
他們大概率會迷失自己,很顯然這不是我們這個社會所希望看到的。
02 畸形審美
相信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都聽說多過“顏值即正義”這句話,
現實中又有多少人被這句話帶跑偏過。
自從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美顏和濾鏡之後,
不少人都活在濾鏡中無法自拔,
這種現象在如今的電視劇中體現的尤為嚴重。
在翻拍劇《新白娘子傳奇》中,原本大家對這部電視劇的翻拍十分期待。
只是,當真正開播的時候,卻讓人不忍直視。
拋開演員的演技先不說,劇中的濾鏡磨皮真的太誇張了。
當演員鞠婧禕一出來的時候,畫面模糊不說,那張白到發光的臉,不僅被磨的毫無血色,她那高挺的鼻樑在濾鏡下也被磨沒了。
就連大家一向愛看的《香蜜》也沒能逃過濾鏡的加持,
劇中人物的臉被磨的一絲瑕疵都看不到,
不過還好沒有鞠婧禕那部電視劇誇張。
今年由袁泉跟黃曉明主演的電視劇《玫瑰之戰》,給觀眾留下了不少的印象。
說起來袁泉本身氣質就出眾,在劇中的造型乾淨利落,演技也無可挑剔。
可就是被觀眾吐槽臉上磨皮過於嚴重。
光滑的臉蛋讓人看着很齣戲。
雖然磨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給人一種青春年輕的感覺。
但是同時也給觀眾一種不自然的感覺。
原本濾鏡是用來給電視劇加分的,如今儼然已經成為毀掉一部劇的利器。
在這樣360度毫無死角的美顏下,演員優秀的演技跟精彩的劇情已經被完全覆蓋掉了。
一部劇下來,大家只記住了那一張像剝了殼的雞蛋似的臉蛋。
影后詠梅在金雞獎的舞台上,
就40+女演員現狀發表觀點的時候曾經說過:能不能不要修掉我的皺紋,那可是我好不容易長出來的,每一條都有它的故事。
如果這些皺紋都被磨的一絲不剩,這些細膩的演技是沒法給觀眾呈現的。
美顏就像是一種讓人上癮的Du品,讓我們深陷其中的背後,其實是我們審美觀的畸形。
但是,話又說回來,拋開濾鏡之後的真實,又有多少觀眾可以接受呢?
03 畸形愛情觀
“兄妹戀”、“爺孫戀”、“霸總戀”,如今這些狗血的瑪麗蘇劇情的電視劇層出不窮。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郭采潔參演的電影《喜寶》,電影中那句“如果沒有愛,很多很多錢也可以”,曾經刷爆了多少人的朋友圈。
為了改變當下的生活,喜寶跟閨蜜的父親相戀。
這場“忘年戀”也是足足的賺足了觀眾的眼球。
小編不禁要問了,愛真的跟年齡無關嗎?
如果對方沒錢,就是一個糟老頭子,沒法滿足喜寶的一切需求,何來愛和相守。
最為狗血的是,喜寶戀愛的過程中,老頭的兒子跟女婿同時看上了她。
這樣三角戀的轉折真的讓人觸不及防。
最後老頭為了跟喜寶在一起,弄死了女婿,逼瘋了兒子,最後兩人成功走在了一起。
不知道這部劇的編劇想要給觀眾傳達什麼思想,
但是結合觀眾眼前的生活形勢來看,
太多情節的導向,讓多少人忐忑不安。
說到扭曲愛情觀,不得不提的是另一部電視劇《山河令》。
男男之間的耽美風格,錯誤的引導方向,
說到這裡肯定一部分忠粉粉絲要出來反駁了,人家是知己。
要說到知己,高山流水覓知音這叫知己,
《絕代雙驕》中小魚兒與花無缺這叫知己,
同樣雙男主的電視劇,人家為啥就可以擁有彼此心愛的姑娘。
而不是因為有了一個所謂的知音,老婆都不要了。
反觀《山河令》,他們這種精神上的契合來的真是莫名其妙。
剛一出場,兩人好像就看對眼一般,這樣的摸手和擁抱,這樣的耽美價值觀,不敢苟同。
都說是藝術來源於生活,
但是上面這些問題,完全是在背向而馳,也許是我等凡夫俗子無法理解。
原本是很有深度的感情問題,隨着劇情的突兀,畫風突轉到另一個話題,直接下降到了一個低質量的層面。
這樣畸形的價值觀,不斷的湧現到年輕人的眼前,不知道又會有多少人受到波及。
04流量至上
流量這個詞,不僅改變了藝人的現狀,同時也改變了娛樂圈的發展方向。
鹿晗在巔峰時期隨手轉發的一條微博,就能獲得過億的互動量,足以看見其粉絲數量的龐大。
嗅到金錢味道的製片方自然不會放過這樣一塊大蛋糕,
頻繁向鹿晗拋出橄欖枝,邀請他出演影視劇和電影。
2017年,鹿晗主演的大型古裝劇《擇天記》熱播,
播出後反響熱烈,鹿晗的顏值更是成為了全劇討論的重點,唯獨演技二字無人提及。
也有不少觀眾是衝著大製作去看的,只是點開沒幾分鐘就退了出來。
不可否認,鹿晗的古裝扮相確實驚艷,只是他做什麼都是一個表情,讓觀眾分不清人物的喜怒哀樂。
他在劇中飾演的陳長生在受到別人的羞辱時,鹿晗的表情並沒有什麼變化,一臉懵懵懂懂的,也不能怪觀眾棄劇。
同樣的流量小生還有楊超越,因為“幹啥啥不行,跟老闆吵架第一名”一炮而紅。
雖然她唱跳不行,但是她有一張美貌的臉。
看中流量的製片方主動上門邀戲。
在影視劇《且聽鳳鳴》中,無論什麼戲份,
臉上都看不出一點波瀾,不少網友吐槽:演盲人倒是挺合適。
近年來,大多數的製片人都在尋找流量,因為但凡有流量明星參演的劇容易火,劇方也一味地只想用流量賺錢。
至於影視劇的質量,大概率是不怎麼在乎了。
其實,流量不是原罪,但是一味地用流量牟取利益這就說不過去了。
流量至上的影視劇,確實是需要管管了。
結語:
影視作品日復一日”投其所好”的畸形審美,儼然已經脫離了現實生活,影視界帶給觀眾好作品的比例也在逐漸縮水。
問題如果不得到妥善的處理,那我們每天看到的影視作品,也只能徘徊在爛和更爛之間。
希望我們的影視劇可以早點逃離這個怪圈,
遠離這些畸形的荼毒,
給觀眾傳遞出正確的導向和正確的價值觀,
讓影視劇恢復最初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