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渾身疼仍堅持登台演出,自誇這就是工作精神,網友:別添亂

2022年12月19日23:11:05 娛樂 1307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近兩周時間裡,已經有不少明星藝人相繼確診,雖然每個人的癥狀各不相同,但至少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為了自身以及他人健康着想,但凡“得冠”之後,幾乎都選擇居家或者前往酒店隔離,以免交叉感染,這無疑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

奈何凡事總有例外存在,舞蹈家楊麗萍疑似確診之後的一系列表現,瞬時間引起了諸多網友的爭議,起因就在於她非但沒有選擇回家休養,避免感染給其他人,反而是堅持登台演出。

楊麗萍渾身疼仍堅持登台演出,自誇這就是工作精神,網友:別添亂 - 天天要聞

當天,楊麗萍先是通過社交賬號分享了一段視頻,鏡頭中的她穿着一身華麗的舞蹈服,臉上畫著精緻的“孔雀裝”,雖然仰卧在休息室的沙發上,但纖細修長的身材以及氣質,可謂是展現得淋漓盡致,不吹不黑,不熟悉楊麗萍的網友,恐怕很難將她跟64歲的年紀聯想到一起。

但當網友看清楊麗萍的動態文案時,卻紛紛表示不淡定了,她提到:“堅持站好最後一班崗,這就是工作精神吧”。隨後還不忘添加了“羊了個羊”的熱點話題。

楊麗萍渾身疼仍堅持登台演出,自誇這就是工作精神,網友:別添亂 - 天天要聞

細心的網友還發現,視頻中的楊麗萍雖然打扮得很美,但精神狀態卻有些欠佳,說話期間還忍不住大聲咳嗽了幾下,隨即表示自己不僅頭疼,甚至連手都無力抬起。

看到這一幕,想必網友們已經是心知肚明,楊麗萍的種種癥狀,似乎都符合新冠患者的表現,那麼問題也就來了,如果真的不幸“中招”,並伴有諸多不適的癥狀,楊麗萍為何還要堅持登台?

楊麗萍渾身疼仍堅持登台演出,自誇這就是工作精神,網友:別添亂 - 天天要聞

據悉,近兩個月以來,楊麗萍帶領的團隊已經輾轉於全國11個城市,並陸續演出了50多場,預計年底之前結束巡演,放假回家。可以想象,沉寂了大半年的楊麗萍,對於這趟巡演行程可謂是格外重視,她不想因為小病小災就輕言放棄。

視頻中,楊麗萍的助理不止一次提醒她,實在不行就給觀眾退票。聽聞這話,楊麗萍當即坐直了身子,並且說道“哎,那怎麼行啊”。眼見楊麗萍一再堅持,助理也只好悻悻走開,不再多說什麼。

楊麗萍渾身疼仍堅持登台演出,自誇這就是工作精神,網友:別添亂 - 天天要聞

該說不說,楊麗萍的這股子敬業精神的確值得敬佩,但換位思考一下,如若她真的得冠,那麼在演出期間,總不可能戴着口罩上台表演,那麼團隊成員以及現場觀眾的健康,又該如何保障?

要知道,舞蹈表演不同於露天商演,當幾百人走進封閉的演出現場,也就意味着感染的幾率會大幅度提升,但凡有一個“小陽人”,恐怕誰都跑不了。雖說新冠的癥狀已經大幅度減輕,但長達幾天發燒喉嚨疼,不僅會給身體造成不適,同時也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以及生活。

楊麗萍渾身疼仍堅持登台演出,自誇這就是工作精神,網友:別添亂 - 天天要聞

所以,當網友看到楊麗萍自誇自己有“工作精神”時,非但沒有提出表揚,反倒是好言相勸,提議讓她趕緊回去休養,甚至有人直言不諱地批評道:“別添亂。”

個人認為,有些話雖然不太中聽,但確實也有道理,作為公眾人物,彰顯敬業精神是好事,但在如今的特殊環境下,還是不應該“迎風刷牙”,不管是否確診,第一時間要做的,就是避免與更多人接觸,好好修養身體,如若不然,後果恐怕難以預計。

楊麗萍渾身疼仍堅持登台演出,自誇這就是工作精神,網友:別添亂 - 天天要聞

所以,也奉勸愛崗敬業的楊麗萍,適當也該反思一下自己,有時候沒有必要過於較真,追求所謂的“完美”,相信就算喜愛她的觀眾因此缺席演出,也沒有人會去埋怨,反而都能夠理解。相比之下,如果執意要登台,達不到理想效果也就罷了,給觀眾以及團隊成員造成健康負擔,多少有些說不過去。

對此,網友們是如何看待的呢?

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