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希希
在央視針對主持人陣容進行調整的階段,觀眾能夠通過出鏡率來判斷一位主持人的未來發展情況,同時央視方面也能夠根據觀眾口碑來決定某位主持人後續的工作安排。
在這個環節中,觀眾會看到越來越多優秀的年輕主持人脫穎而出,也會看到一位接着一位老牌主持人逐漸淡出觀眾視線:已經退休的徐俐、逐漸離開舞台的歐陽夏丹、董卿等等。
老牌主持人的離開是因為個人發展的調整,也是為了給年輕主持人更多機會,與其懷念曾經的主持表現如何出眾,倒不如將注意力放在年輕主持人身上,畢竟想要徐俐這些已經退休主持人重新登上央視舞台已經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相反年輕主持人們才是未來支撐起央視的頂樑柱,她們才是決定央視未來市場口碑的關鍵因素。
基於此,央視也開始將更多精力放在培養年輕主持人方面,這一點從春晚、國慶晚會等大型活動的製作,日常節目主持人的安排就能夠看出。
拿春晚來講,作為文藝類晚會舞台的代表,可以說是文藝節目主持人夢寐以求的舞台,藉助於市場影響力的因素,能夠登上春晚的主持人在觀眾心目中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門面擔當。
不過有關於登上春晚就可以被稱為門面的定論當下並不能夠完全確定,因為央視在春晚主持人的安排上做出了相對應的調整。
觀眾看到越來越多新面孔出現在春晚舞台上,從張舒越、尹頌到龍洋、張韜,再到馬凡舒的亮相,難道這些年輕主持人可以被稱為央視的門面擔當嗎?
就這些年輕人當下的市場影響力來講,成為所謂的門面顯得有些名不副實,他們更像是央視眼中未來有機會成為門面的主持人,而隨着春晚過後的工作安排出現變化,這些主持人距離門面標籤的差距也在出現變化。
張舒越、尹頌結束主持人大賽得到了主持春晚的機會,只是對於這兩位主持人來講,春晚對他們的事業發展並沒有起到正面影響。
當市場觀眾對其主持表現越發不滿之後,央視也不得不降低了兩人的出鏡率。
相較於初登春晚的一夜成名,現在又有多少觀眾還會繼續關注張舒越、尹頌的事業發展呢?還會繼續關注他們所主持的節目呢?
相比較之下,龍洋、張韜兩人的事業發展則顯得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得到更多觀眾的認可。
告別春晚舞台,龍洋繼續在《中國詩詞大會》《中國國寶大會》《第一時間》等節目展開工作,張韜在《新聞直播間》《朝聞天下》的工作同樣在進行,他們的發展具備可持續性。
對比兩組新面孔的發展情況以及市場口碑來看,是否擁有代表性節目是決定後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在這一點上,龍洋、張韜兩人處在領先位置,他們也是更有機會成為下一個門面的主持人選擇。
而在這兩位主持人身上,新聞主播疊加晚會主持人的雙重身份恰恰就是央視對主持人的全新要求:具備業務實力的同時,主持人們還需要完成不同類型節目的主持工作。
從這個角度考慮,憑藉在主持人大賽新聞賽道出色表現得到入職機會的王嘉寧,入職後調整主持方向也能夠理解。
在央視針對其事業方向進行調整的後續發展上,也願意給予這位新面孔主持門面節目、主持重要晚會的機會,所以王嘉寧同樣是具備成為門面主持人資格的新面孔。
競爭對手多是當下年輕主持人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他們需要在主持表現上領先於同類型主持人才能夠脫穎而出。
而對於央視來講,主持人越多在選擇上就擁有越多方向,其實對於節目的最終呈現效果也能夠起到推動作用,畢竟優勝劣汰,央視總是能夠選到合適的優秀的主持人。
-【全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