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三國題材的影視劇中,哪個角色最難演,毫無疑問是曹操。
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演員,演技只有劉備能和他比肩,但劉備苦情戲多一些。
煮酒論英雄(圖片出自94版《三國演義》)
張飛這種角色就比較好演,因為按照演義路數,可參照的角色很多,如牛皋、李逵。當然如果真要這麼演,也是有問題的。
圖片出自網絡(說的就是康凱,康老師再演一個程咬金,就齊活了)。
至於關公,好像只要形象高大威猛,閉着眼睛捋鬍鬚就可以了。
于榮光版關羽(圖片出自新三國)
然而,現在提起關羽,我們眼前總會閃現出94版《三國演義》中陸樹銘老師的經典扮相。
因為別人只演出了關公的“形”,只有陸老師演出了“神”。
陸樹銘版關羽(圖片出自94版《三國演義》)
關公雖然不需要像曹操那麼多變,可演關公的人是要接受整個民族考驗的。
因為,關公是中國人不分階層、不分民族甚至不分好壞,普遍信仰的一個神明。
儒釋道對關公的神化
清代關廟中有這樣一副對聯:
儒稱聖,釋稱佛,道稱天尊,三教盡皈依。式詹廟貌長新,無人不肅然起敬;
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歷朝加尊號。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謂盪乎難名。
華夏文化主流為儒釋道思想,三教從論爭走向融合,代表着中國思想文化主流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同時三教又保持着各自的價值體系和崇拜系列,但關公卻能以一身系三教之推崇。
關帝廟(圖片出自網絡)
最早出現“關公顯聖”,將之視為神明的當屬佛教。
佛教在漢末傳入中國後,發展迅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一度凌駕於儒、道兩教之上。
彼時的佛教因自大而狂妄,經常做出一些出格之舉,因而才有了北周武帝這樣大規模的滅佛運動,中唐強勢宰相李德裕也有過限制佛教發展的舉措。
李德裕(出自《宮心計》)
吃到教訓的佛教,開始嘗試調和與儒、道兩家信仰的衝突,關公就成為了一個突破口。
唐朝時期,神秀禪師在玉泉山建立道場後,見鄉人祭祀關公,就搗毀了關廟。
忽而關公顯聖,提刀躍馬,與神秀交談後,驚懼的神秀禪師慌忙破土建寺。從此以後,佛教每家寺廟都把關公稱為護教伽藍。
出自電影《青龍偃月刀》
那麼,關公與神秀的交談,當是告訴神秀自己在佛教中的地位如何。
通過這個杜撰的故事,既抬高了關公的地位,又將關公納入自家的信仰體系。
元世祖忽必烈尊崇佛教,一再尊崇關公的同時,還把關公引入黃教(喇嘛教)。
忽必烈(出自《建元風雲》)
後面的滿清也崇黃教,且又為羈縻蒙古各部,故繼承了對關公的崇拜(有淡化岳飛在民間影響力的考慮)。
雖然佛教在中國歷史上大部分時期處於強勢地位,但道教並不是沒有風光的時候。
北宋開國時期,就流傳了宋太祖與陳摶老祖的傳說,宋真宗搞得“天書運動”也讓道教出盡了風頭。
宋太祖(出自《問君能有幾多愁》
到了道君皇帝宋徽宗時期,道教在朝廷的支持下,全面壓制佛教,也開始了對關公的追封:
宋政和中,解州池鹽至期而敗,課則不登,帝召虛靜真人詢之。奏曰:“此蚩尤神暴也。”帝曰:“誰能勝之?”曰:“關帥可,臣巳敕之矣。”尋解州奏大風霆偃巨木,巳而霽,則池水平若鏡,鹽複課矣。帝召虛靜勞之,曰:“關帥可得見乎?”曰:“可。”俄而見大身克庭,帝懼,拈一崇寧錢投之,曰:“以為信。”明日,封崇寧真君。
到明朝,萬曆四十二年十月加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還“特命全真道士周庀真等賚請,前去彼處,供安鎮靜方隅,肅清中外。”
萬曆帝(出自《萬曆首輔張居正》)
至於儒家,是“三教”中最後一個介入關羽崇拜的。但也正是因為儒家的介入,關公崇拜才最終確立了它的全民族地位。
宋室南渡後,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是如何確立自身華夏正統的地位。
宋高宗(出自《精忠岳飛》)
大儒朱熹徑以劉蜀繼漢為正統,明清兩朝皆以朱熹著作為欽定讀物,成為科舉制度的教材和考試標準。
既然以蜀漢為正統,那麼關公生前的忠義就得到了充分的表彰,再者關公喜讀《春秋》,也更容易得到士大夫的認可。儒家在世俗層面,通過官方不斷給關公美謚,“武安王”成了關公的代稱。
夜讀春秋(出自94版《三國演義》)
所以,關公在唐宋時期,以護佑鄉民與佛教結緣,以降妖伏魔為道教神祗,以忠君節義被儒家推崇,加上後代統治者的不斷加封,成了儒釋道三教共同認可的神明。
關公在民間的影響
後代統治者不斷加封關公,儒釋道三教都注重吸納關公進入價值體系,還因為關公在民間信仰的普遍性。
關公生前活動的當陽地區,屬於戰國時期楚國境內,這一帶有巫風淫祠的民俗,南北朝時期又有巴人遷徙至此。
圖片出自《戰神蚩尤》
關羽最初顯聖,有“此祠鬼助土木之功而成”的說法,而“解使鬼法”、“役使鬼物”正是巴人信奉之天師道的拿手本領,兩者結合,奠定了早期的民俗信仰基礎。
這裡也可以看出,關公信仰與諸葛亮走上神壇的不同之處。
諸葛亮(出自94版《三國演義》)
諸葛亮一開始就是儒家士大夫的推崇,由上而下,被塑造為智慧化身。
關公則最初起自民間,為宗教吸納,最後影響到儒家士大夫及背後的朝廷。
在民間和官方的共同作用下,關公成為全民信仰是很合理的。
關公祭祀大典(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關公信仰的整合下,華夏提高了整體向心力,倘若沒有這個信仰,中華民族焉能在抗日戰爭等救亡圖存的行動中,產生出撼動天地的力量!(民國普遍信仰關公和岳飛)
除此之外,關公還具備了財神信仰。
關公做財神的時間相比較趙公明、比干而言,時間比較短。
《三國演義》中,有關公“掛印封金”的傳說,讓人看到了關公與財神的隱約關聯。
陸樹銘版關羽(出自94版《三國演義》)
這個故事中,關鍵是關公的重義輕利思想,對於一個財神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
再者,財富是一種很有“靈性”的東西,要賺錢需要運氣,賺到錢還需要提防盜匪、宵小之輩的惦記,那麼勇武的關公成為財富守護神再合適不過了。
陸樹銘版關羽(出自94版《三國演義》)
此外,民間傳說中有關羽擅長記賬的傳說,認為關羽曾發明《日清簿》,涵蓋原、收、出、存四項,為後世廣泛沿用,故有“記賬祖師爺”之稱。
關公成為財神,還有特定的歷史背景,那就是晉商的興起。晉商鼎盛時期,南至閩浙甚至東南亞,北上恰克圖遠抵北歐。
關公正好是山西人,滿足了晉商對財神的所有功能性要求。
攝於喬家大院,來源於互聯網
所以,從關公的技能、品格甚至籍貫來看,作為財神也是很合格的。
扮演關公的禁忌
關公信仰形成後,又反哺了文人士大夫和底層百姓的互動,尤其是戲曲創作。
京劇舞台上的關公(來源於互聯網)
由於關公的神明地位,過去名伶演關戲,有無數規矩:
#齋戒沐浴,禁絕酒色;以黃裱紙書寫帝君名號,折成三角形放在頭盔或箭衣里,稱為“頂碼子”;
#扮相也不能形神俱似,要在臉上“點破”,即勾畫金線,或點一到七顆黑痣,以示自己不是真老爺;
#扮上之後,不能與人說話,不能讓人稱呼真實姓名,在舞台上更不能直呼關公名諱,直到演出結束焚燒碼子才解除禁忌;
#初一十五去廟裡給老爺還願請罪,表示為了生計,不得已冒犯神明。
但歷來扮演關公者,儘管非常虔誠,但最後結果都多多少少不太好。
其實,這其中並沒有太多玄幻的因素。
要想成就經典角色,必須沉浸其中,即把自己當成角色本身,下功夫鑽研。
陸樹銘版關羽(出自94版《三國演義》)
反過來,角色也會成為一種包袱,演員無法抽身而出,無法分清藝術和生活。
長此以往,就會耗盡心力,導致英年早逝。
陸樹銘老師貢獻了最經典的關公形象,享年66歲,雖然不是早夭,但還是令人惋惜!
陸樹銘版關羽(出自電影《青龍偃月刀》)
他曾表示,幾十年了,自己還沒有從“關公”角色上解脫出來,“有時候這是一種快樂,但是夢總歸就是夢。能夠被人記住,就是最大的快樂。這樣一生足矣。”
陸老師本身就是一個爽朗漢子,沒有太多雞賊的心思,跟周星馳合作不快樂,陸老師從沒遮遮掩掩。
這種話自然是不應當說的,但這不也是陸老師真性情的表現嗎?
圖片源自網絡
陸老師沒有周星馳粉絲多、知名度高而委曲求全;關公也從來是傲上而不欺下。
生活中,他一直對身患重病的“三弟”李靖飛照顧有加。
圖片源自網絡
恐怕,他早就把自己當成了“關公”。
或許,這才成就了陸老師和關公的“天作之合”。
橫刀劈長空,揮劍斬秋風,血灑艷冷霜,一笑名聲八方動。
志野闖江湖,步踏萬骨路,迷濛中無情風雨,心狠得東吳。
回首浪淘涌,春秋論英雄,問豪情誰與共。
圖片源自網絡
送別陸老師,他所飾演的“關羽”將永遠銘記在觀眾心中,影像長存,不會被遺忘的。
參考資料:
胡小偉《三教圓融與關羽崇拜》
浩然文史《談關二哥封神之路》
許石林《陸樹銘這輩子的福報》
本文創作團隊
作者 | 趙希夷
策劃 | 趙希夷
編輯 | 趙希夷
[撒花]看鑒書友會即將正式上線啦!誠邀你們與我一起,從歷史解讀世界,感受有趣的靈魂。在書籍里收穫比金子更寶貴的東西。
作為一名熱愛且深知閱讀重要性的人,我很高興可以通過讀書會,讓大家更輕鬆地與書結緣。
屆時,我們會舉辦主題沙龍、專場直播等活動,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用碎片化的時間積累,實現自我提升質的飛躍。
如果你也喜歡傳統文化,想和看鑒交個朋友,可以微信搜索“kanjian6661”,添加看鑒主編個人微信,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有你想看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