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國和陳道明的演技誰更勝一籌呢?

2022年09月28日21:27:27 娛樂 1412

內娛對於演員演技的評判最為公認的名單有:李雪健李保田王志文陳寶國、陳道明、張國立唐國強七人。

陳寶國和陳道明的演技誰更勝一籌呢? - 天天要聞

其中又以二李——李雪健、李保田演技為最高,王志文台詞最牛,二陳一唐帝王之氣最足為人稱道,張國立相比之下稍稍遜色一些,這七人當中,二陳及一唐演技在伯仲之間,難分高下。

陳寶國和陳道明的演技誰更勝一籌呢? - 天天要聞

但總有人會將他們三人放在一起,其中又因二陳皆為陳姓被拿來比較得最為頻繁。

陳寶國和陳道明的演技誰更勝一籌呢? - 天天要聞

陳寶國和陳道明誰的演技更勝一籌呢?

如果從官方蓋章的角度來講,似乎陳寶國略勝一籌:

陳寶國(飛天金鷹白玉蘭滿貫,7次)

陳道明(飛天金鷹金雞,5次)

以上都是國內重量級獎項,其他獎項不在類比之列。

陳寶國和陳道明的演技誰更勝一籌呢? - 天天要聞

但如果從枷位和影響力來講,陳道明似乎枷位略高陳寶國一些,二人又打了個平手。但是我們講的是演技,演技的最終評判者還是在觀眾手裡,在觀眾心裡,二陳誰的演技更高一些呢?

陳寶國和陳道明的演技誰更勝一籌呢? - 天天要聞

評價一個演員的演技,最直觀的標準是這位演員塑造人物的深度和廣度,深度是指一個演員對於所詮釋的人物的表現力,而廣度則指一個演員要演什麼像什麼。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來看一下二陳塑造過的經典人物:

陳寶國:玻璃花+白景琦+朱元璋+漢武帝+徐鐵英+嘉靖帝+林超賢+牛大膽+尚鐵龍

陳道明:聶明宇+康熙帝+方鴻漸+劉邦+陸焉識+秦始皇+馬則仁+宋建平+慶帝

陳寶國和陳道明的演技誰更勝一籌呢? - 天天要聞

相比之下,二人角色的經典程度並駕齊驅,但陳道明以王公貴族居多,角色的涉獵範圍不及陳寶國廣泛,陳寶國帝王將相,工、商、士、農,地痞二流子都能輕鬆駕馭,若論詮釋帝王,陳寶國和陳道明飾演的帝王各有千秋,陳寶國偏霸氣外放,但也不乏狡黠之感,陳道明的帝王多儒雅沉着,獨劉邦亦顯市井之氣,陳道明本身氣質偏書生向,書卷氣更濃一些,反派,陳道明的聶明宇可與陳寶國的徐鐵英可打個平手。但陳寶國工有尚鐵龍,農有牛大膽,士有姚思安,痞有玻璃花、警有林超賢,商有白景琦,這個人物身上又分明帶着幾分匪氣和狂放之姿,陳道明在角色的廣度上明顯是弱於陳寶國的。

陳寶國和陳道明的演技誰更勝一籌呢? - 天天要聞

陳道明長於文戲,方鴻漸、陸焉識身上有着濃重的文人氣息,而馬則仁則有一種封建書生和小資本家的酸腐虛妄之氣、陳道明最大的短板是沒有詮釋過經典的小人物,這跟他與身俱來的冷傲氣息不無關係。他總給人一種端起來的感覺,演繹帝王將相不在話下,但如果演繹平民百姓,多少會有些齣戲的感覺。

陳寶國和陳道明的演技誰更勝一籌呢? - 天天要聞

但陳寶國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無論是《鋼鐵年代》中的尚鐵龍,還是《農民》里的牛大膽,完全能突破慣有的表演模式,陳寶國更能打破形象和氣質的束縛,表演更具有多樣化。

陳寶國和陳道明的演技誰更勝一籌呢? - 天天要聞

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陳道明的表演更加細膩,而陳寶國的表演有些用力過度,更有一部分網友認為,二陳都存在同樣的問題,個人特點太強,演什麼都像在演自己。

陳寶國和陳道明的演技誰更勝一籌呢? - 天天要聞

我倒覺得陳寶國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他適應角色的能力很強,從出道至今,他參演過愛情片、諜戰片、家庭倫理片、警匪片、歷史片、商戰片各種類型的影視劇,每種角色他都能出色完成,並沒有齣戲的感覺。

陳寶國和陳道明的演技誰更勝一籌呢? - 天天要聞

有人說梁家輝是千面影帝,香港演員國語部分需要配音,所以我們對他們的聲音沒有形成固化印象,而陳寶國和陳道明是原聲出演,而他們的聲音和台詞又十分具有個人特點,所以才會產生固化印象。

陳寶國和陳道明的演技誰更勝一籌呢? - 天天要聞

不管誰更好,都不能否認二陳是國內屈指可數的演員這一事實,他們,也是後來人學習的榜樣。

你認為華語男演員能排進前十的人選是誰呢?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