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演院線:深耕粵港澳大灣區,道盡演藝“國家隊”的責任與擔當

2022年07月05日13:54:36 娛樂 1884

又是一年7月至,紫荊花開廿五載,新時代豐富“一國兩制”的新實踐——粵港澳大灣區萬家燈火暖意濃濃,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時刻,投身經濟新發展、國家加快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歷史征程,灣區演藝迎來新發展機遇。


起步於廣州,長期致力於港澳文化藝術交流合作的中演院線,剛剛過完12歲生日,一句“蓄力一紀、藝葦以航”,道盡演藝“國家隊”、劇場“生力軍”的責任與擔當。回首這一路走來,中演院線聚力粵港澳大灣區的劇院建設與演藝發展,不斷推動香港與內地在文化藝術領域的交流合作,結出累累碩果。


中演院線:深耕粵港澳大灣區,道盡演藝“國家隊”的責任與擔當 - 天天要聞


中演院線深耕粵港澳大灣區

劇院群落連起人間星河


作為中國演藝的“國家隊”,中演院線成立於2010年,起步於廣州,第一家直營劇院便是躋身世界十大歌劇院排名的廣州大劇院。其後的十多年時間裡,中演院線旗下直營劇院珠海華髮中演大劇院、佛山大劇院、深圳濱海藝術中心等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地標性文藝演出場館陸續開幕,劇院群落建設初具規模,劇場集合優秀的藝術家、藝術團體、藝術節目,以空間聚藝,用藝術連心,星光熠熠,蔚然連起人間星河。


2021年1月,中演院線所在的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整體劃轉至紫荊文化集團。與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建設、特別是與香港文化藝術領域的融合發展趨勢,更加彰顯生機活力。


劇院星光融入萬家燈火

藝術魅力彰顯灣區人文精神


劇院是城市文化的風向標。隨着各地劇場的建設,劇場文化興起,戲劇源源不斷湧入人們視野,日益大眾化,獲得越來越多的擁躉。觀眾們走進劇場觀看演出、接受藝術教育、參加藝術體驗活動……的同時,在藝術體驗之外也漸漸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他們在這裡尋找精神棲息之地,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沉浸式節目、演藝新空間里甚至開始融入藝術本體,爭當“劇中人”。


中演院線:深耕粵港澳大灣區,道盡演藝“國家隊”的責任與擔當 - 天天要聞

△廣州大劇院


中演院線:深耕粵港澳大灣區,道盡演藝“國家隊”的責任與擔當 - 天天要聞

△佛山大劇院


觀眾的期望越高,劇院的文化責任越重,中演院線旗下各劇院植根城市打造藝術品牌,將劇場星光融入萬家燈火,矢志不移地打造城市文化藝術殿堂、推動各地夜經濟發展。其中,廣州大劇院、深圳濱海藝術中心,作為中演院線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雙旗艦劇院,穩步打造院線品牌範本,聯動灣區直營劇院和合作夥伴,在推進灣區文化建設和文化交流,搭建覆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藝術展演和國際文化交流平台,打造大灣區文化品牌項目等方面卓有成效,以藝術魅力堅定文化自信,塑造灣區人文精神。


中演院線:深耕粵港澳大灣區,道盡演藝“國家隊”的責任與擔當 - 天天要聞

△深圳華髮中演大劇院


中演院線:深耕粵港澳大灣區,道盡演藝“國家隊”的責任與擔當 - 天天要聞

△深圳濱海藝術中心


廣州大劇院總經理何鷹在2021粵港澳大灣區劇場大會上曾經介紹到:打造核心價值,廣州大劇院走了三個階段。一是引進大量國際劇目,比如“砸錢做歌劇”;二是為本地院團提供平台,很多劇目在此首演;三是打造自己的原創劇目,我們2018年打造了原創歌劇《馬可·波羅》,這兩年成立了原創戲劇工作室,2021年原創製作了《活動變人形》《呼吸》《存在與時間2.0》等劇目,我們會在原創方面加大發展力度。


內容為王、渠道制勝,打造內容核心價值的同時,中演院線在粵港澳大灣區也逐日加強渠道建設。以廣州大劇院為代表的中演院線旗下各劇院,不吝表達:希望更多的劇院互相交流、加深了解、互相促進,包括劇目、管理、人員等各個方面,我們聯合起來把大灣區的劇場建設做得更好!


中演院線:深耕粵港澳大灣區,道盡演藝“國家隊”的責任與擔當 - 天天要聞

△2021年12月6日,第12屆中國廣州國際演藝交易會“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劇場大會”在廣州大劇院實驗劇場舉行。



紫荊花開廿五載,蓄力一紀粵港澳

中演院線對港合作碩果累累


2022年這個春夏,中演院線迎來12周年生日,提出“蓄力一紀 藝葦以航”的主題,一如既往地堅持藝術耕耘,強調文化藝術機構特有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聚力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融合發展是中演院線一大工作重心。


一直以來,中演院線廣開渠道促進港澳藝術與內地交流合作。在文化和旅遊部港澳台辦公室的指導和支持下,“中演院線”自2018年連續多年制定“支持港澳文化內容內地及海外交流計劃”,通過旗下運營的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聯動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等機構渠道,推選港澳優秀舞台藝術作品赴內地巡演、參加全國性藝術節、赴海外開展文化交流。


該計劃幫助港澳藝團先後登上“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中國國際青年藝術周、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廣州藝術節、中國國際合唱節、粵港澳大灣區藝術節、亞洲藝術節和黃河文化藝術節等。不僅如此,該計劃還組織港澳青年到內地進行文化交流,推出“雲聚港澳”線上展演等,提高港澳藝術團組在內地及海外的“可見度”“能見度”,促進港澳藝術團組在藝術方面的發展。


中演院線:深耕粵港澳大灣區,道盡演藝“國家隊”的責任與擔當 - 天天要聞

中演院線:深耕粵港澳大灣區,道盡演藝“國家隊”的責任與擔當 - 天天要聞

中演院線:深耕粵港澳大灣區,道盡演藝“國家隊”的責任與擔當 - 天天要聞

中演院線:深耕粵港澳大灣區,道盡演藝“國家隊”的責任與擔當 - 天天要聞


通過不斷地交流與合作,中演院線致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粘合劑”,推動和支持港澳藝團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強港澳青年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加強文化認同,促進人心回歸。


隨着原創製作能力的增強,原創舞台藝術作品不斷增加,2020年中演院線品牌戰略中心策劃推出“中演院線新精典IP工程”,經過半年精心籌劃,取得馬伯庸小說《兩京十五日》的舞台劇版權並有序推進制作。


中演院線:深耕粵港澳大灣區,道盡演藝“國家隊”的責任與擔當 - 天天要聞

△舞台劇《兩京十五日》海報


舞台劇《兩京十五日》項目邀請了香港著名導演高志森、香港90後音樂人黃竣琮合作,融合香港電影、舞台劇與音樂領域的人才力量,薈聚青年銳氣與匠心,融合“電影感”創意,歷經一年的創製作進程,於2021年10月完成整體包裝,在北京首演3場,蘇州巡演2場。接下來,該項目亦將進行復排與二輪巡演。


中演院線:深耕粵港澳大灣區,道盡演藝“國家隊”的責任與擔當 - 天天要聞

△ 2021年10月16日香港《文匯報》對舞台劇《兩京十五日》進行專題報道。


2022年,適逢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中演院線及旗下各部門各子公司的特別策劃、慶祝活動紛紛推進,倍顯藝術關懷。廣州大劇院策劃推出的2022年廣州藝術季設置“同聲·同戲·同心——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藝術展演”版塊,從6月初到10月底,11台優秀演出將分別以現場演出、雲端放映、現場放映等形式上演,以文藝搭橋,共築新時代,共迎新機遇。


中演院線:深耕粵港澳大灣區,道盡演藝“國家隊”的責任與擔當 - 天天要聞


深圳濱海藝術中心與QQ音樂聯合主辦,推出首屆灣區之聲青年鋼琴音樂節,圍繞粵港澳地區青年音樂家,以鋼琴藝術聯動灣區青年,推動文化的交流與創新,打造高品質的灣區新生活。


中演院線:深耕粵港澳大灣區,道盡演藝“國家隊”的責任與擔當 - 天天要聞


鞍山大劇院舉辦《永遠跟黨走•建功新時代》大型文化惠民樂唱匯,迎接黨的二十大,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


中演院線:深耕粵港澳大灣區,道盡演藝“國家隊”的責任與擔當 - 天天要聞

△鞍山大劇院舉辦《永遠跟黨走•建功新時代》大型文化惠民樂唱匯


紫荊花開廿五載,蓄力一紀粵港澳,中演院線對港合作的累累碩果散發著藝術的芬芳,更多的合作與交流還在馬不停蹄地醞釀、落地、成長、開花結果。未來,中演院線將繼續深耕粵港澳大灣區劇院運營與演藝產業發展,不斷提昇平台實力,打造文化藝術機構高質量發展典範,跑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融合發展的“加速度”,奮進新征程。


灣區觀瀾,潮聲依舊。粵港澳大灣區,正在深度融合中匯聚起時代的巨浪,向著海闊天空的未來進發無盡風采。中演院線也將在持續深耕粵港澳大灣區演藝發展的同時,在對港對外文化藝術交流合作方面繼續躬耕不輟踏浪前行!



更多精彩視頻及文章請關注

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光束戲劇

文章及視頻轉載 請標註:光束戲劇及原創作者

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今日闢謠(2025年7月2日)丨“北京取消中級職稱”系謠言 - 天天要聞

今日闢謠(2025年7月2日)丨“北京取消中級職稱”系謠言

2025年7月2日辟 謠 “北京取消中級職稱”系謠言詳情:近期,2025年度職稱評審工作啟動後,網上流傳“北京取消中級職稱”的說法。經核實,此言論不實,中級職稱並未取消。據北京市人社局介紹,申報人可以對照初級、中級、高級職稱不同層級的要求,根據自身情況申請職稱評審。不同系列的職稱申報具體要求不同,以工程技術系列...
洪劍濤杭州龍井村喝茶被懟後續:雙方已達成和解 - 天天要聞

洪劍濤杭州龍井村喝茶被懟後續:雙方已達成和解

奔流新聞訊(記者徐靜雯)近日,演員洪劍濤在杭州龍井村喝茶遭遇“懟客”的經歷,引發熱議。7月2日,洪劍濤在其社交賬號發布視頻,分享“喝茶被懟事件”的後續,涉事店家兩度登門誠懇致歉,雙方握手言和。視頻截圖視頻中,洪劍濤再次來到龍井村,與店家老闆面對面交流。店老闆坦誠道出緣由:“那天在店裡的是我姐夫,之前店...
突發!知名女演員演出時墜落 - 天天要聞

突發!知名女演員演出時墜落

7月2日,中國雜技演員牛蓉在WNBA中場比賽表演時受傷。視頻顯示,牛蓉在表演時不慎墜落,在被攙扶離場時,全場觀眾報以掌聲鼓勵。牛蓉出生於太原市桃園二巷的一個雜技世家。她從7歲開始練雜技,10歲進入藝校,14歲被上海雜技團招入,然後開始世界巡迴演出。1990年,牛蓉接受了外方的邀請,得到了獨自赴美的機會。牛蓉出生於...
紅色基因共振,雜技劇《戰上海》迎來第200場演出 - 天天要聞

紅色基因共振,雜技劇《戰上海》迎來第200場演出

7月3日,雜技劇《戰上海》將第七度回歸上海文化廣場,並迎來第200場紀念演出。為紀念這一重要時刻,演出結束後將設置特別活動,可歌可泣的紅色讚歌將在舞台上再次奏響。此次回歸,《戰上海》將以創新重塑經典,帶領觀眾重回解放前夕的大上海,見證革命先輩為理想和光明而不懈奮鬥的壯麗青春。自2019年首演至今,《戰上海》...
在“槍炮聲”與“吶喊聲”中穿梭,顧正紅紀念館沉浸式導覽劇首演 - 天天要聞

在“槍炮聲”與“吶喊聲”中穿梭,顧正紅紀念館沉浸式導覽劇首演

7月1日,《初心正紅》沉浸式導覽劇首演活動在顧正紅紀念館舉辦。該劇以“參觀導覽+劇目演繹”的融合形式,帶領市民遊客回溯紅色歷史,賡續精神血脈。作為“光榮之城”2025上海紅色文化季主題活動之一,本次沉浸式導覽劇由普陀區文旅發展管理中心聯手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舉辦,旨在深入推進館校協同育人體系融入高校...
紅色經典歷久彌新,雜技劇《戰上海》7月3日在文化廣場迎來第200場演出 - 天天要聞

紅色經典歷久彌新,雜技劇《戰上海》7月3日在文化廣場迎來第200場演出

7月3日,雜技劇《戰上海》將在文化廣場迎來第200場演出。從2019年首演至今,這台由上海雜技團、上海市馬戲學校聯合創排的紅色主題雜技劇《戰上海》以創新重塑經典,帶領觀眾重回76年前解放前夕的大上海,感受革命先輩為理想和光明的不懈奮鬥,贏得了觀眾與業界的廣泛讚譽。第200場演出結束後,劇組還將設置特別活動,讓可歌...
年代劇還能怎麼拍?導演、製片人、媒體人一起出招 - 天天要聞

年代劇還能怎麼拍?導演、製片人、媒體人一起出招

2025年7月2日刊 | 總第4015期6月12日下午,由上海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的“與時代同行”海上視界學術沙龍第十期——“流金歲月照進時代腳步:用當下視角呈現年代故事”,在上海文藝會堂舉行。作為此次系列學術沙龍的收官活動,上海視協特別邀請重磅嘉賓著名主持人林海、知名製片人楊曉培、文藝評論家李星文、知名導演程亮,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