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的造型如今已經成為了觀眾槽多無口國產劇的通病。而這種西幻的服化道,清一水的蚊帳布以及永遠中風的及腰發,都來自於一部爆款劇,它就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毋庸置疑的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現象劇熱度,直接影響了之後古偶題材的風格走向。只是當時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風格突出,優雅素凈,可後來的古偶劇已經是敷衍了事,毫無審美。
觀眾苦於千篇一律的古裝造型已久,而很多演員的顏值也確實受這種造型的拖累。但是很顯然,很多電視劇在網友的建議下對古裝造型尤其是髮型、髮飾都做出了努力。只是在這些作品裡,觀眾卻發現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演員的儀態。
鞠婧禕的古裝劇《嘉南傳》最吸睛的就是鞠婧禕的顏值,而更重要的是在這部劇里的鞠婧禕,在髮型、髮飾上就像是用了其他所有角色的預算一樣,把精緻、活潑展現到了極致。
但可惜的是,作為愛豆出身的鞠婧禕顯然沒有過多古裝儀態的學習。她在劇中的一些小動作,都被頭飾上各種瑣碎精緻的小物件放大無數倍,最後呈現的效果就是搖頭晃腦,像極了現代人穿着古裝穿越了。
而同樣是頭飾繁瑣,《夢華錄》中的劉亦菲、林允,卻能做到艷而不俗、動而不亂。
從造型來看,劉亦菲和林允在33集里的髮飾顯然要更加複雜,頭髮高高豎起,發包插滿飾物,光看比例,頭髮的存在感甚至比演員的五官還要強。
而她們的頭髮正中間也插着瑣碎的步搖輕輕一動,就叮噹作響,微微晃蕩。
而事實上,古代女性的步搖冠除了裝飾的作用之外,還有一個功能就是限制女性的行動。步搖的晃動,會讓女性的行為舉止更為拘謹、端莊,相比於鞠婧禕在古裝劇里步搖亂飛,劉亦菲和林允在古裝劇里的姿態其實更符合當時女性的舉止儀態。
而兩人之所以能做到艷而不俗、動而不亂,正是因為兩人的眼神和刻意“收斂”的演技。
在眼神戲上,觀眾在劉亦菲和林允的眼睛裡都看不到“媚俗”兩個字。即便是在獻技的引章眼裡,觀眾也只能看到她對自己琴技的自信。甚至配角張好好,將名利看得如此之重,眼裡也只是高傲,並沒有風塵女子的輕賤。
而且,飾演趙盼兒的劉亦菲,已經是古裝仙俠劇里的天花板,從前的趙靈兒、王語嫣都是典型的古風美人,走起路來儀態萬千,步步生蓮。
這樣的劉亦菲其實對古代女性走路時的姿態,再熟悉不過。而且在很多女演員都追求直角肩的影視環境下,劉亦菲更自然的溜肩,也更適合古裝劇里的服飾。在鏡頭裡的她,脖頸修長,上身端正,不論什麼時候都動作收斂,挺胸抬頭。
像現代人腳比肩寬、叉腰頂胯、駝背抱胸的姿勢,就不會出現在劉亦菲的身上。
至於林允,則是把握了角色的精髓。要知道,宋引章這個角色一直都是樂籍女子,她靠一身技藝和美艷的皮囊生活。雖然不出賣色相,但從小鑽研的就是如何在舞台上展現讓人挪不開眼睛的魅力。
而在《夢華錄》里,林允同樣梳着高高的髮髻,卻不像鞠婧禕那樣整個人花枝亂顫。她坐得端正,手抱琵琶,輕撫琴弦。偶爾抬頭、轉頭,但是動作幅度不大,轉頭時也只是輕輕移動。所以她頭上的步搖冠會隨着她頭部的動作輕輕晃動,但卻不會張狂地亂跑,甚至糾纏在一起。
說白了,劉亦菲和林允在古裝劇里的姿態就是贏在了對角色的把握和塑造上。作為女主的劉亦菲,從電視劇上線開始就是最吸引觀眾注意力的角色。她演鄉野村婦的時候,就是擼起袖子就乾的普通女性。但是來到東京之後,她的服飾、造型都有了很明顯的變化,儀態方面也顯得更加穩重。
從平民百姓到東京富貴茶樓的東家,劉亦菲飾演的角色地位越高,她也越端莊得體。
而林允其實在劇中也有一些處理不好的地方引發爭議,就拿她的高光戲來講,那段揭開沈如琢真面目的戲可以說是引章這個角色後期最圈粉的名場面。
但是林允的原聲台詞和表情、動作,都沒有足夠的張力把這場戲的氛圍烘托起來。當然,這場戲是絕對精彩的,只是林允的表演太過收斂,少了幾分霸氣和黑化的魄力。在觀眾看來看透沈如琢心思的引章,在氣勢上還是弱了些。
不過,觀眾也不得不承認,雖然林允在有些情緒感比較強的場景里表現的狀態不夠出色,但她的確把握了古人的精髓。說話做事的時候語氣輕柔,姿態曼妙,尤其是彈琵琶的時候,更有古風美人的韻味。
現在想來,觀眾想要看到的不只是姿態萬千的古裝造型,更想看到氣質在線的美人來駕馭這些角色。當然,儀態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改變的,就好像在《美人魚》里咋咋唬唬的林允,到了《夢華錄》中,卻變得溫婉了許多。
而鞠婧禕的問題,其實只是表演過程中多了太多現代人的小動作。這些小動作會讓古裝韻味減淡,影響觀感。但同時也是最容易糾正、提升的地方。只要演員稍加註意,導演刻意引導,任何瑣碎的步搖都能變得搖曳生姿而不是輕拂亂飛。
最後,筆者想說,《夢華錄》的成功其實已經說明國產古偶的審美是一直在線的。關鍵是,古偶的製作能不能拿出和《夢華錄》一樣的誠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劇本打磨,服化道的設計,而不是炒作和營銷上。
總之,還是希望《夢華錄》作為近兩年來的古偶爆款,能像當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一樣,掀起內卷浪潮,而這一次卷的的不是風格劇情,而是製作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