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50 60年代播齣電視劇

2021年10月05日21:04:05 娛樂 1507

中國電視於1958年開播以來,就成為中國當代政治、文化與傳媒的主體形態之一,具有傳遞社會主流價值,實現宣傳、教育、娛樂、服務等方面的功能,電視劇藝術也成為人們思考、聚焦、提取和儲存能量的中心。下面介紹一下中國大陸歷年拍攝的電視劇

1.一口菜餅子

一口菜餅子》是根據同名短篇小說改編的。它敘述一個憶苦思甜的造了—個承受生活重壓,為救女兒而省下僅有的一口萊餅子,最後死在饑寒交迫之中的母親的形象。為中國的第一部電視劇。該劇於1958年6月15日播出。

中國大陸50 60年代播齣電視劇 - 天天要聞

一口菜餅子劇照

2.黨救活了他

同年9月,在報道上海廣慈醫院搶救嚴重燒傷工人丘財康的真實事迹的第二天,北京電視台據此以最快的速度編寫了《黨救活了他》一劇。

中國大陸50 60年代播齣電視劇 - 天天要聞

3.紅色的火焰

1958年10月25日,上海電視台播出。該劇描述上海耐酸搪瓷廠青年工人李志祥百折不撓,經100餘次的努力,終於試驗成功以石灰代替電石的先進事迹。

4.火人的故事

1959年1月29日播出的《火人的故事》,講述了朝鮮老者給三個朝鮮兒童講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中攻佔高地的英雄故事。

5.桃園女兒嫁窩谷

故事講述的是:富裕的桃園村姑娘愛上了貧困窩谷村的年輕生產隊長。自古以來,當地有流傳“有女莫嫁窩谷漢,嫁到窩谷吃不上飯”的說法。姑娘的父親——一個“老把式”對此堅決反對,父女間產生了尖銳的矛盾。窩谷村的生產隊長人窮志不窮,以新時代年輕人的勇氣與決心,帶領社員開荒育林,種植果樹。他的意志與行為感動了“老把式”,最終同意把女兒嫁到窩谷村。結婚時,女兒帶來的嫁妝是300株桃樹苗,固執的“老把式”也來到窩谷村現場指導果樹栽培。

6.紅纓槍

北京電視台1961年7月8日播出的《紅纓槍》,反映的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期根據地小姑娘與惡霸地主的勇敢鬥爭的故事。

7.要多長個心眼

北京電視台1963年10月2日播出的《要多長個心眼兒》,由廣播電視實驗劇團、少年電視演出隊聯合演出,描寫的是對壞蛋地主要多長個心眼,提高階級警惕性的故事。

8.劉文學

1960年3月26日,北京電視台播出了電視報道劇《劉文學》,講述了不畏惡勢力、堅決與地主鬥爭的少年劉文學的英雄事迹。《劉文學》同時還是中國第一部兒童題材電視劇。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