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234篇訂閱號
不要打着關心的名義
干擾對方的生活
文|蘑菇張 編輯 | Fanta
表達愛與關懷,可能對這一代的年輕人來說,一直是個頭疼的命題。
關心一定出於好意嗎?不見得,有些關心卻會讓人倍感壓力。這些讓人難受的“關心”,你遇到過幾條?
01.
“這麼累,
要不就回家吧。“
來北京快2兩年了,每天坐1個小時的地鐵上下班,習慣地把回出租屋當成回家,然後看着夜幕下的北京發獃。
每次和爸媽打電話,總會問近況,只要但凡有一點不如意透露給他們,他們接下來的一句肯定會是“這麼累,就回家吧”,“呆在大城市何必呢?”,“別搞垮了身體,回家吧。“
像我這種小地方出來的人,有時候不甘心待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的,出生在哪裡不由我們選擇,但機會總能夠自己去爭取吧。
父母總是不能理解,希望你回家希望你呆在身邊,早一點結婚有小孩。可這樣循規蹈矩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一刻的關心就像是沉重的負擔,漸漸的有任何不開心我都不敢再和家裡人說了。
2.
別催了,
你以為我不羨慕別人有對象嗎?
每次回家,和我爸媽吵架基本就一個主題:“今年怎麼還沒對象?”“你怎麼一點都不着急?”“眼光不要太高!”
一開始還是委婉地勸說,發展到現在的“自己的條件也就那樣,不要再挑了。”這種自我否定,讓我這暴脾氣一點就着,為什麼就看不到我的好呢?
對象這件事,說不羨慕是假的。有的時候我真想說,別催了,你們以為我不想有對象嗎?但也不是天下掉下來馬上就能有的呀。
感情的事情又怎麼能將就,不想將就吧。我還是相信會有那麼一個對的人,讓我堅定地相信愛情不可辜負。這個人催不來,留點時間讓他慢慢來吧。
還有1個月就30了,本來想今年再努力一把的,看來今年又沒有可能了。而且我特別想說,光催着問“你有對象了嗎”真沒用,倒是給我介紹啊。
3.
“我甚至害怕看到孩子。”
結婚之後,確切地說應該是在確定結婚之後,關於“生孩子”的關心總是會隔三差五齣現在我的生活中。
我甚至害怕看到小孩,害怕去逗小孩玩,因為下一句將會是:“小孩子這麼可愛,什麼時候打算自己生一個?”即使,說話的本人並沒有惡意。
我不是丁克,我對孩子並沒有惡意。但開始想要做好準備,再迎接TA的到來,就是這種猶豫是我深陷痛苦。
拋開分娩的十級痛楚,產後的身體傷害,我更擔心我承擔不起孩子的撫養和教育。如果我不能給他好的,讓他來這個世界上受苦嗎?於心何忍。
“為什麼別人可以,你就不可以?”“大家不都是這樣過來的?”每每聽到這樣的話,我都覺得為什麼要拿別人和我對比呢?每個人生活都有自己的節奏,不要用着看似關心的話語,來干擾別人的生活。
4.
最怕別人突然問起:你學什麼專業的?
每次都會被親戚問:“你這個大學專業都學什麼呀?”我的第一反應都是:無言。而且,每一年都會問:在哪裡?學什麼專業?專業以後出來能從事什麼職業?
我學的是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總有人會好奇會問,這是幹嘛的呀?還有人開玩笑會說是通下水道的嗎?(...
緊接着就會七嘴八舌的“關心”起來,“你這專業聽都沒聽過,肯定不行!”“這學出來能幹啥啊,趕緊轉專業吧。”
且不說我未來的工作是否與現在學的專業有關,就算有關,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去指手畫腳給建議,哪來的自信呢?
5.
他不喜歡你,
你的關心就是負擔。
你單戀過嗎?如果你要問我什麼時候的關心是負擔,我想我會回答:他不喜歡你,你的關心就是最大的負擔。
忍不住發信息找他,哪怕十句話只能得到一句話,哪怕從早等到晚都沒有回復。但我還是會在心裡反覆地說服自己:“他不回消息,只是因為沒看到,他沒有主動聯繫我,只是因為太忙了……”
每次過節,我還會被自己縮衣節食攢錢,給他買禮物的行為自我感動,另一方面我也在無限期待,他收到我的禮物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深夜翻來覆去睡不着,等一條微信的回復。直到對話框,停止在一次次客套又生疏的感謝,止步不前。在自己的世界裡,小心翼翼地維護心裡僅存的那一點期待。
我這麼喜歡,這麼關心,為什麼沒有回應呢?後來想明白了,當他不喜歡你,你做再多,再貼心都是無用的負擔。
6.
打着關心的名義看我的手機
真的很難以接受
前女友有翻我手機的習慣,我真的難以接受。還記得我有次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很久之前在工作上有過業務往來,我還尋思着這回怎麼沒用微信事先打招呼。
掛完電話才發現收到的對方添加好友的驗證消息,我通過後趕緊回復:“女朋友把我微信里的異性差不多都刪了,太不好意思了。”真是又尷尬又無奈。
女朋友的這種“關心”,常常讓我覺得窒息。時不時的趁我不注意的時候翻看手機,工作上、生活上、我與家裡的人對話都看了個清清楚楚,有時候還會因為某一句話回的不得當來審問我。
朋友知道後都笑着說,你肯定是做了什麼對不起她的事,人家才看你看的這麼緊吧!
我也知道相愛的人彼此之間應該坦誠,但這樣子的“關心”,我感覺我什麼也沒做,已經是個“罪人”了。
“關心”其實是一門複雜的技術,很難給出一個科學意義上的鑒定。
但令人感到舒服、溫暖的“關心”一定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出發,考慮對方真正的需求,最高級的善良,一定是學會共情。
以批評的方式來表達關心和愛,不斷地指責和否定,總是會起到相反的效果。關心不是控制,我想要你對我好,而不是為我好。
大部分時候,我們都過着庸碌又平凡的的生活,也常常會遇到各種小麻煩,關心仍然是必要的。
我們依舊期待真誠的關心方式,是對愛人的那份愛與關懷,能夠真切地傳達給對方,擁有屬於你們之間無法比擬的安全感。
一起來聊聊:
你感到最負擔的關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