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為情人出頭打架,妻子出面道歉:孩子9個月大,不能沒有他

在網上看到一則視頻,身為媽媽,內心說不出的憤慨和難受。

長沙一男子在公共場合與他人打架,對方報警,民警聯繫到了打人者的妻子,妻子發現丈夫和別人動手竟是為了給情人出頭,但是,為了9個月大的孩子,她哭着為老公求情,希望受害方能夠原諒丈夫。

對方堅持要見到打人的男子,妻子無奈地說:“我也找不到他。"

民警忍不住問:“你老公晚上不回家嗎?”

妻子說:“他有的時候就是不回家,我管也管不過來,一管兩個人就吵架。”

民警問:“你們夫妻關係是不是有點?”

妻子憤憤不平地說:“孩子還小,我一天24小時的精力都用在帶孩子。”

妻子一邊流眼,一邊不停地向受害人道歉,儘管對方說這事不怪你,你也是受害者,但是妻子卻說:“再怎麼樣,他也是孩子的爸爸,現在我也要面對這個事情。”

因為擔心對方傷情惡化,妻子一再央求他們先去檢查身體,並許諾對方會一直等到丈夫來處理這個事情。最後,受害人只好答應先去醫院,沒想到診斷結果是:鼻子骨折,需要手術。

直到此時,丈夫還是聯繫不上,妻子不斷地打電話,好不容易聯繫上了,妻子還關切地問他有沒有喝酒,如果人不清醒過來的時候不要開車。

等了一夜的老公終於來了,徑直從妻子身邊過去,目不斜視,只見他西裝革履,手插褲兜,後面還跟着一個女人。

視頻看到這裡,為這位妻子感到不值,有網友看不過去,留言說:“這是供了個祖宗?”只是沒想到原來真相更扎心。

妻子婚前懷不了孕,沒有隱瞞丈夫,後來做了試管嬰兒才成功生下孩子。

生孩子前體重130斤左右,生完第一個月身材變形。

對這位年輕媽媽來說,好不容易得來的孩子和出去瀟洒的老公,兩個人她都離不開,兩個都需要她照顧,妻子忍辱負重,成為這場“鬥毆”背後真正的受害者。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50歲老阿姨出逃“圍城”

這兩天在網上看到一個50老阿姨自駕游的視頻,很多人留言點讚佩服她的勇氣。

面對鏡頭,她說之所以自駕出遊是因為想逃離多年來壓抑的婚姻。

在這段鬧心的婚姻中,阿姨自己掙錢自己花,丈夫一個月4000元的工資,一份也不會給她,而且還要求和她AA制,阿姨開的車,跑的燃油費,路橋費,丈夫都要跟她要。

丈夫這麼摳,自己花起錢來大手大腳,給家裡買菜買太多吃不完,阿姨要問他就說壞了扔掉。

結婚這麼多年來,阿姨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免費保姆,每天要為丈夫洗衣做飯,年輕時,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就忍了。等到孩子畢業了又考慮到父母離異孩子不好找對象,又忍了下來。女兒生完孩子,又給帶孫子,三代同堂,分歧很多,但是為了家庭和睦,接着忍。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外孫上幼兒園了,阿姨說不想再回家面對丈夫,想出去看看海闊天空,這樣長期積攢下來的壓抑也能夠舒緩一下。

50歲的老阿姨道出了很多婚姻不幸的女性難以啟齒的心酸日常,聞之心酸落淚。

有人說:“傳統女性,誰不是這樣挺過來的呢?”

都說“為母則剛”,可女人是母親、是妻子,卻唯獨不是她“自己”。

丈夫打架鬥毆,年輕媽媽出面善後,老公挑三揀四,老阿姨自駕“出逃”。

身處婚姻這座圍城,女性究竟該如何自處?

婚姻不幸與這三點有關

01個人的恐懼和自卑感是家庭中互不尊重的根源

丈夫無視妻子,對家庭中的另一半挑剔、指責,家庭成員之前很難恰當尊重,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都可以歸結到兩點:

個人恐懼感和自卑感。

我們傾向於挑剔家人的缺點,其根本原因是我們內心認為自己等同於他們,一個自信的人能夠以正確的視角看待缺陷,如果一個人覺得自身的缺陷無藥可救,他會產生怨恨並表達出來:

要麼被動地、不高興地抵觸;

要麼用公開的暴力、好鬥的方式。

所以,對於已婚女性來說,丈夫對待你的方式,其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他在表達對自己的不滿,如果他能夠勇敢接納自己,也就更容易接納周圍人。丈夫對自己不好,很多女人都覺得是不是自己不夠好?如此看來,這是女性自我認識上的誤區,要徹底拋棄。

02夫妻關係的走向代表他們初次合作建立起來的平衡

婚姻中矛盾重重,女的管不住男的,男的不聽女的,究竟是誰的問題?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說的就是大家都沒錯,但看起來大家都有錯。

心理學家認為:“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和發展過程,其實代表了他們初次見面後建立起來的那種平衡,只是會不斷發生周期性的變化。”

簡單來講,就是婚姻中雙方,一方看起來很被動,其實這是雙方相互影響的結果。

比如丈夫晚上不回家,妻子找不到人,表面上看是因為照顧孩子分不出精力,其實是她內心默許了丈夫“夜不歸宿”的行為。

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精闢地概括了產生這一現象的根源:

如果沒有順從帶來的放縱,婚姻中的殘暴行為就不會繼續,勇氣和自尊能停止這樣的行為。

不幸的是,很少有人能認識到自己的順從對摺磨行為的“貢獻”,以及對雙方相處方式及結構的刺激結果。

03孩子不應該成為維繫不幸婚姻的借口

馮侖和俞敏洪曾在節目中就“不生孩子婚姻就很難維持?”這個辯題展開討論,意外的是,兩個人都持“反對”的意見,俞敏洪說:“對於不幸的婚姻來說,孩子可能是維繫夫妻關係的借口。”

造成女人在婚姻中的不幸有很多原因,其中一條便是女性自身對現有生活的無力感,這種無力除了認識上的不足,還有能力上的欠缺。

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出面替丈夫善後的“妻子”,老公對她的好,她通過無底線的付出來回報,生活的不幸,她只能默默承受。

《婚姻:挑戰》一書認為:

一個人的勇氣越少,選擇就越差,從此以後,他尋找借口多於尋找機會。”

所以,身為母親,不要過分誇大自己的“犧牲感”,如果你有能力就去通過改變自己獲得想要的生活,如果沒有能力就去創造這種能力。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