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之後,少去兄弟姐妹家走動,原因很現實

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自然是不必說的,兄弟姐妹之間既是骨肉相連的親人,又有從小一起玩到大的經歷,而且又是同一輩人,在自己的人生任務上有着不少的共同點,能夠相互參考各自的人生,一起進步一起發展。

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兄弟姐妹之間聯合起來,力量還是很足的,畢竟有親情擺在那裡會省去很多溝通交流以及信任成本。

但現實中,卻少有兄弟姐妹在一起真正干成大事的,原因還是因為利益方面。

兄弟姐妹這個身份,既是一種親近的身份,又是一種相對隔閡的身份。

所謂親兄弟明算賬,本質上是為了不破壞親情,可一旦在“明算賬”這個環節上出現了問題,那將直接導致兄弟姐妹之間產生嫌隙。

其實,有兄弟姐妹的人都會感受到,隨着年齡的增長,原來的那種純真質樸的感情已經不復存在了,有的是越來越多的距離感。

到最後,各自成家後就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兩家人,到了晚年更是如此,人老了之後,少去兄弟姐妹家走動,原因很現實。

打擾到對方的家庭

步入老年之後,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庭,作為長輩其實應當享受晚輩的孝順,但也僅僅是自己家裡的,而對於別人家晚輩的孝順,就不要輕易接受。

當然對於兄弟姐妹的子女來說不必這麼見外,可是話說回來,畢竟是兩家人,該有的距離感還是要保持的,不能將別人的家當成自己的家。

若是在年輕時期,隨隨便便就能將兄弟姐妹的住所當成自己的,畢竟大家都是一家人,也沒有外人在此,相互之間沒有隔閡。

而當人成家立室之後就不一樣了,別人還有一家子人,要考慮到對方家人的感受。

逢年過節的走動是少不了的,但不能過於頻繁,過於頻繁就是一種打擾。

從親情上來說,作為兄弟姐妹嫌棄對方來自己家裡是不對的,但是從家庭層面來說,你的頻繁拜訪就成了對方家人的一種負擔。

一來是要拿出熱情來款待於你,二是你在別人家中,對方也會有所不便。

思想觀念發生分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經歷,活了這幾十年的光景,人生經歷可以說整天整夜也說不完。

這些人生經歷往往讓人無比感嘆,並且會在心中形成獨有的思想觀念,包括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社會規律的認知、對人生的看法等等,這些思想觀念都是獨有的,畢竟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

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人,會告訴你踏踏實實努力比什麼都重要,靠着人際關係不斷攀升的人,會告訴你打好人際關係人生才能成功。

這些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東西,但若是拿出來說,難免會產生分歧。

比如說在教育子女方面,有的人就主張讓子女追求個性化發展,有的人則主張為子女鋪路,雙方產生分歧就可能導致矛盾。

上了年紀的人又多有幾分倔脾氣,對於自己觀念的執着總會產生不小的爭吵,到老了還與兄弟姐妹吵架,這是十分不好的,對自己不好,對整個家族關係也不好。

產生經濟利益糾葛

所謂談錢傷感情,這是一種普適的社會規律,將經濟糾紛擺在桌面上來說,說白了就是不給面子了。

若是在兄弟姐妹面前如此,說明已經產生了一定的火藥味,因為某些利益糾葛已經不得不拿到明面上來說了,若是稍有不慎兄弟姐妹之間就可能發生種種矛盾,這一鬧可能就是永無寧日。

其實兄弟姐妹之間都或多或少地會產生一些經濟往來,這是避免不了的。

比如說年輕時期經濟上的相互扶持,又比如說結婚成家時的相互付出等等,亦或是一些數額較大的借款,這些都是兄弟姐妹間常有的經濟往來。

經濟往來處理得好就是經濟上的互幫互助,處理得不好就是經濟糾葛,不僅賬算不明白,還會讓兄弟姐妹間產生嫌隙。

若是雙方本就有經濟糾葛,作為債主的一方還經常去另一方家,難免會引起一些隔閡,認為你是去討債的,相處起來會顯得十分不自然,與其如此倒還不如少去。

兄弟姐妹的關係,是一個從親近到各自發展到各自為家的關係。

對於已經成家的兄弟姐妹,要保持三分親戚,七分親人的關係,以基本的親情為主導,去保持應有的距離感,讓各方都在舒適的關係下相處。

人老多情,其實當人真的老了,也就只有同樣老了的人能產生共鳴,才能真正體會到對方的內心在想什麼。

作為兄弟姐妹,晚年走動並不是不行,可以是單獨的相處,可以是外面小聚,總之要考慮到對方還有一家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