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懷念那個深愛我們的奶奶

重刷完《去有風的地方》,許紅豆的故事又讓人陷入了對親人的深深思念。尤其是劇中謝之遙的奶奶,她的形象總讓我想起自己的奶奶。那些與奶奶共度的美好時光,如今已成為我心中無法抹去的珍貴記憶。

奶奶的一生雖然平凡,卻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在她看似瘦弱的身軀里,卻擁有無窮大的力量。

奶奶15歲,就嫁給了我的爺爺。曾記得小時候經常好奇地問:“奶奶,你是怎麼認識爺爺的呢?”她笑着說:“那時候是媒人介紹的,媒婆帶着我站在爺爺工作的地方,遠遠地看了你爺爺一眼,他當時開榨油廠,戴着一頂草帽低頭拚命工作,媒婆指着他說,就是那個人,就這樣,爺爺給了一隻老母雞去奶奶娘家提親,就這樣結婚了。”

那個年代,愛情或許並不像今天這樣普遍和開放。對於許多人來說,婚姻更多的是命運的安排。好在爺爺和奶奶的感情一直非常好,奶奶常說:“這輩子,從沒和爺爺吵過架紅過臉,這是非常難得的。”

奶奶共育有六個孩子,但不幸的是,有一男一女在走日本時夭折了。剩下四個兒子,我父親是最小的。她的一生充滿了艱辛,她的婆婆,也就是我們的盲眼姥姥,無法給予她太多的幫助,所有的家庭重擔都落在她一個人身上。

在我五歲那年,爺爺因心臟病突然離世。那時奶奶才六十幾歲,家庭的支柱突然倒塌,所有的壓力都壓在了這個弱小的女人身上。仍記得奶奶當時撕心裂肺的哭聲,那時的她該是多麼的無助和絕望呀。然而,令人敬佩的是,奶奶並沒有被悲傷擊垮,她以樂觀的態度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

記憶中,奶奶總是忙碌的身影,一大家幾十人的飲食起居全靠她一人操持。四個兒子各育有3~4個孩子,加起來每餐吃飯都有20~30人。小時候,經常看見奶奶在廚房裡忙碌,不是在炒菜就是在煮飯。

那時奶奶用木桶蒸飯,因為人多飯量太大。一大群孩子等着吃飯,奶奶炒菜總是手忙腳亂的。炒一個菜,其他的孩子就搶着吃完了。還記得奶奶一邊端菜一邊喊堂哥堂姐們,讓他們照顧一下年幼的弟弟妹妹們。那時我大約4~5歲,因為太小總是搶不到菜吃,每天餓得直哭,要不是有奶奶照顧,不敢想象。如今回想起來,那些熱鬧非凡的日子真是令人感慨萬分!

奶奶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地操勞着,儘管生活艱辛,但在那個年代賺錢都不容易的情況下,爺爺奶奶卻有遠見地供四個兒子讀書。大伯讀完書後成為了一名書記;二伯讀完書後參軍,很年輕就被分配到了城裡工作;三伯讀完書後開了一家縫紉店;而我的父親高中畢業後因二三分之差失之師範大學,後來成為了一名鄉村教師。在那個貧窮的山區農村,爺爺奶奶為四個兒子謀划出路,實屬不易。這顯示了奶奶的大智慧,雖然她是個文盲,但這並沒有妨礙她成為一個充滿智慧的人。

爺爺過世後,奶奶分了家,每個兒子各自帶着自家孩子獨立生活,我們家和奶奶一起生活。從那時起,媽媽和奶奶因為舊事矛盾重重。但奶奶總是為了爸爸能安心工作、照顧我們幾個孩子而忍氣吞聲,如果沒有奶奶的關愛和照顧,我們的童年一定是生活在重重陰霾之中。

奶奶的樂觀影響了我家幾姐弟,儘管生活艱辛、委屈重重,但有父親的關愛和奶奶的支持陪伴我們度過了童年時光,那些陰霾的日子變得少了許多。

如今奶奶已經離我們而去,但她在我們心中永遠是最值得懷念的人。每每想起這位慈祥、善良、充滿智慧的老人都會心生敬意,感激之情在心間蕩漾着。她在我們生活中留下了太多的榜樣力量,讓我們學會了如何面對生活的困難與挑戰。願她在天堂安息,願她的精神永遠陪伴着我們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