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高分:人生3大終極命題,死之前一定要搞明白!

愛的藝術

埃里希·弗羅姆

8.8(756人評價)


推薦語(行行):


愛的藝術》包括愛是一門藝術嗎、愛的理論、當代西方社會中的愛及其蛻變、愛的實踐四章內容。


閱讀《愛的藝術》一定會讓那些想在愛的藝術中得到簡單訣竅的讀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愛的藝術》要告訴讀者,愛不是一種可以任人縱情享用的,與此人所達到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東西。


《愛的藝術》是要讓讀者相信:如果不盡自己最大的能動性去發展自己的整個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性傾向,那麼所有愛的努力都註定要失敗;如果沒有愛自己鄰人的能力,如果沒有真正的謙恭、真正的勇敢、真正的信心和真正的自製的話,那麼人們在個人的愛中也就永遠得不到成功。


在一個缺少上述品質的文化中,愛的能力也當然是難以取得的。或者說——任何人都可以捫心自問,你見過多少真正在愛的人呢?


人生的枷鎖

威廉·毛姆

9.1(28986人評價)


推薦語(行行):


小說主人公菲利普·凱里自幼父母雙亡,不幸又先天殘疾,在冷漠而陌生的環境中度過了童年,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在寄宿學校度過的歲月讓他飽受了不合理的學校制度的摧殘,而當他走入社會後,又在愛情上經歷了傷痛。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艱辛的掙扎,但思想和個性都獨立不羈的凱里,一直努力掙脫宗教和小市民意識這兩條禁錮自己精神的桎梏,力圖在混沌紛擾的生活漩流中,尋求人生的真諦。


天使望故鄉

托馬斯·沃爾夫

8.8(518人評價)


推薦語(行行):


小說以南方小城石匠甘特家的小兒子尤金從出生到十九歲的成長經歷為主線,展現了甘特一家幾代人動蕩而矛盾重重的生活,鋪陳細膩,筆力澎湃,彷彿波浪層層漫涌般以時序推進,眾多複雜而鮮明的人物形象紛然雜呈。


年歲與學識漸長的尤金開始感到小城天地的褊狹與庸俗,對家庭的冷漠無情和家鄉的閉塞守舊深惡痛絕,心中不時泛起逃離這種環境的衝動。最後他選擇了離開家庭,繼續去哈佛深造,渴望去體驗一種新的人生。很多時候,故鄉真的只能遙望,而每一位對它充滿眷戀的人,都擁有一顆天使一樣念舊而純真的心。


在這部自傳性作品中,二十九歲的文學天才沃爾夫以無比的真誠進行着自我曝露與探索,以超越年齡的成熟講述人世悲歡,講述青春的困頓與迷惘,描繪了一幅自己的“青年藝術家畫像”:“在自己內心的城市裡、在自己靈魂的大路上,我要找到被人遺忘的語言、失落的世界,以及一道可以進入的門。”小說如歌如泣,噴薄着生命的激情,影響和感動了無數讀者,被許多人奉為一生中最重要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