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去外地打拚

現如今,更多的人都有去外地打拚,甚至去國外打拚的,也印證了,人都有一顆追求進步的心,不過,出去外地打拚,真的對嗎。

人的生存條件越好,接觸到的新鮮事物越多,對這個社會探索度越高,那麼心裡獲取感就越強烈,個人的驕傲感也越強,從而滿足自己內心的需求,整個人也會更加有信心。大城市所能帶來的,就是這些容量更大,種類更多的物質文化條件。所以,嚮往大城市,理所應當。

但是,現在社會,物慾橫流,燈紅酒綠泛濫,很容易讓涉世未深的人迷失在其中,反而找不到自己的路,即便得到了很多心卻迷茫了更多。

生存僅僅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追求,更高的追求是生活,那麼生活條件我們都希望便利,那大城市的生活便利程度確實是很高的,甚至可以說是有錢就行,也就造成了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生活,賺的工資很多,但總會覺得不夠用,因為基本上除了工作是在賺錢外,其他時間都是在消費。

消費其實是比較實質的東西,從古至今,就一直存在着交易的行為,放在現如今,人們經歷這麼多年,有的消費行為習以為常,就不計較到消費理念當中了。我想說的是現如今人們的消費意識,僅僅存在於大件商品,而忽略了基本消費。

如果你的錢總是感覺不夠用,你就應該注意一下自己的日常消費程度,比如一日三餐,比如穿衣打扮。

那有的人會指出,如果我每天都在意這些雞毛蒜皮,那我得多累啊,的的確確會累,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每日的一日三餐,下午茶等等,這些消費相對於你的日工資來看,是不是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呢。

又有人會說,那誰都是要穿衣吃飯的吧,這個和大不大城市有個關係呢。其實,以前自己在家中,家裡的一系列的基本生活保障,都是家庭型行為,起碼吃飯,如果不是每天都在外邊吃,在家裡,每天消費程度很低,相較在大城市自己生活,點外賣,找小飯館這些日常性的消費就比較高了,日積月累,你的錢就不斷的流失。

這也僅僅是很淺顯的穿衣吃飯,想想生活中還有多少東西需要消費,瑣碎的銀兩加在一起,可能都會讓你覺得入不敷出。

那這些又和該不該出去大城市打拚有什麼關係呢。你要知道,如果你在家裡,身邊有家人朋友,互相之間都是有幫助的,這種幫助並不是那麼的直接直白,可能很輕鬆甚至是隱蔽。比如有了口腹之慾,在家可以父母或者自己研究美食,幾個朋友可以在一起聚餐,這樣分享式的消費,每個人都能從中得到滿足,同時也能減少金錢的消耗。而在外打拚,身邊並沒有這麼多的機會,更多的是自己一個人,有時候如果想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需要消費掉的東西會更多。

與此同時,我們在大城市的打拚,很多時候都是沒有什麼基礎功底的,大多數畢業大學生選擇大城市工作,他們沒有基礎人脈,甚至連朋友都沒有,一切可以說都是從頭開始,這無疑對能力水平一般的人是一種挑戰。

要知道,你在老家,你的親戚朋友在各行各業,這些人脈,是經過幾年幾十年,甚至於幾代人不斷積累起來的,它可能不是那樣的華麗,但它能解決我們很多日常中的小事,這樣就能讓你和你專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有更多的想法和創造性得以施展。

正所謂積水成淵,一點一點的小事,放在一起就是大事,如果這些小事無形之中就輕鬆化解,那麼剩下的就是把自己追求進步的空間變大了,而如果在這方面太多損耗經歷,你就會覺得,本來沒做什麼事,怎麼還會這麼累呢。

這麼說,也不是為了去否定去大城市打拚,只是告誡有這方面打算的人,要想想自己是不是做好了應對那種陌生生活的打算,你需要去承擔更多的東西,如果你覺得在家裡出路不足以滿足你,那麼你可以去闖一闖,但要記住,你在家中的這些人脈關係,如果不去繼續經營,那麼當你在外邊不如意時,想返回家鄉,家鄉可能給你帶來的,也是越來越陌生的感覺。

凡事周全考慮,切記戒驕戒躁。一切都是經營

出來的,沒有一蹴而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