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過最不求上進的人:
他們為現狀焦慮,有沒有毅力踐行決心去改變自己。三分鐘熱度,時常憎惡自己的不爭氣,堅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堅持不下去。終日混跡社交網絡,臉色蠟黃地對着手機和電腦地熒光屏,可以說上幾句話的人卻寥寥無幾。
他們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沒在人群中,卻過着最煎熬的日子。
這是很多當代人人的最真實寫照。
說實話,初讀到時,彷彿被人當眾揭穿罪行一樣的羞恥,字字珠璣,一針見血。讀完讓人羞愧不已,臊得慌。
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討厭自己的生活狀態,卻又遲遲不肯付出行動去改變。
這種情況近年來有一個專業且流行的詞叫“精神內耗”。
“精神內耗”的本質是對現狀的不滿,但有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遲遲沒有做出改變,因此內心反覆糾結。
很多人將“精神內耗”視作消極的心理狀態,自己跟自己較勁,嚴重者甚至患上情緒上的疾病。
但其實具有精神內耗的這一批人,反而是積極生活的人。
任何事物都具有它的雙面性,精神內耗也一樣,它是人對自己現狀的不滿意而滋生出來的,是想要改變的一個出口。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逆境是激發一個人前進的最大動力。當一個人的處境遠在他的預想之下,不用旁人提醒,他自己就會尋求改變,困難造成一個人的精神內耗。
一個無憂無慮的人是不會對現狀不滿的。就像家庭幸福的人不會哪天突然抽經想要離婚。
但光有主觀危機感意識還不夠,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一定要邁過去,將空想轉換成行動。
人的大腦是有容量的,當情緒全部被懊惱,後悔等一系列消極的想法所佔據,累就在所難免,並且這份累還會隨着每天內耗的程度逐漸加深,極度影響身心健康。
想多了都是問題,做多了都是答案。生活不會因為你的空想變得更好,困難也不會被你的想法嚇得自己跑掉。
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不邁出第一步,即使腦子裡又再多的好點子都沒用。
想要改變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動起來。當真正對目標付諸行動的時候,反而是內心最寧靜的時候,你沒空瞎想,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所做的事情上。
打敗“精神內耗”的唯一方法,就是關注當下,並付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