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個問題,讓許多家庭的父母都感覺到煩惱——兒女是否結婚生子。
從生物的角度來說,繁衍後代,本就是生物自然的天性,為什麼兒女的行為會讓父母感覺到煩惱呢?
從傳統的理念來說,到了年紀就結婚生子,本就是人之必然的做法,為什麼兒女的選擇會讓父母煩惱不堪呢?
從家庭的角度來說,找到另一半“成家立業”,開啟新的個人生活,不是很正常嗎?為什麼如今的年輕人會拒絕這種觀念呢?
有太多的問題和疑惑,都縈繞在我們的腦海當中,但我們就是搞不懂怎麼回事。於是乎,父母和兒女的矛盾,就只會越來越多,而不會越來越少。
對於結婚生子的問題,有一個機構,對2000人進行了調查。數據顯示,64.3%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身邊的"空巢青年"比較多。缺乏感情寄託(57.9%)和居住條件差(57.8%)被認為是他們面臨的兩大困境。
不論是感情寄託,還是所謂的居住問題,都讓年輕人對婚姻愈發無感。在他們看來,當代的婚姻,早已變得不再“划算”。
02
談到“划算”二字,我們需要從男女兩個群體來分析。
先談談男人這個群體。
如今的男性,他們所面臨的生活壓力愈發增大,但他們賺錢的數量並沒有增多,反而有減少的趨勢。壓力大了,賺錢還少了,這不就讓人產生焦慮的心理嗎?
父母很疑惑,年輕的兒子不就降了一些工資,生活壓力大了,為什麼他們會焦慮呢?難道安貧樂道去過日子,不好嗎?
其實,父母都忘了一點,年輕的孩子,他們需要結婚生子,需要成家立業,就肯定避免不了要一筆錢。而錢怎麼來,要麼自己賺,要麼父母掏空棺材本。
如今的婚姻,不僅跟愛情有關,還跟錢財以及市場有關。普通男性,沒有房子,沒有車子,也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那註定他們很難找到另一半。
以往的男人還算比較傳統,忍下來了,痛苦了大半輩子。這些男人,如今都成為孩子的父親了。而他們的孩子,也走到了他們當年的十字路口。
這一屆的兒女,貌似沒有那麼傳統了。在他們看來,自己沒有能力買房買車,與其苦了自己一輩子,為什麼不放棄婚姻呢?
於是乎,他們成為了厭惡婚姻的第一代人。
03
談完了男性群體,我們就得談談女性群體。
從傳統的觀念來說,我們都認為,女孩子讀不讀書,賺不賺錢是小事,只要嫁給了一個不錯的丈夫,一切都會變好的。
當然,這種傳統的觀念,已經過時了。如今的女孩,她們的學歷可能比男孩還要高,自己也能賺錢養活自己了。這個時候,她們會對另一半沒有期待。
有一位女孩,她就是大城市的土著,不僅家裡有資產,而且她自己也碩士畢業,年薪二十多萬。父母和長輩都覺得,她會找到更好的另一半。誰知道,她不找了。
父母就問她:“女兒,你條件那麼好,怎麼就不找一個更好的男孩,強強聯合,過上更好的生活呢?”
女兒只回了父母一句話:“自己活得那麼好,為什麼非要將希望寄托在別人的身上呢?更何況,找個比自己差的另一半,就是在害了自己和後代。對於我來說,明知道婚姻是苦的,那我直接避開就好,為什麼要參與其中呢?”
現代的女性,她們在結婚之前,會擔心婚後找不到工作的問題,會擔心養不起孩子的問題,會擔心丈夫背叛的問題。如此,可以養活自己的她們,就會覺得婚姻不再划算。
04
男人覺得婚姻不好,女人也覺得婚姻不划算。這種雙方都贊同的情況,那是很少見的,可它就是發生了。父母,也只能默默接受。
就像窮人家的孩子,他們因為物質條件不夠,養不起家,所以才選擇遠離婚姻,單身一個人過一輩子。
就像中產家庭的孩子,他們的觀念比較開放,也不願意委屈了自己,所以才選擇遠離婚姻,按照自己的想法過一輩子。
前者,是因為生活所迫。而後者,是因為觀念開放,逐漸看透。而從現實的情況來說,還是前者占的比例比較大。
上文談到過,居住條件,以及情感寄託條件,才是影響婚姻的關鍵。這兩者,一樣是物質,一樣是精神追求,本就是難以實現的。
比如說房子,它就這個價格,你能買得起,那你就有了結婚生子的機會。而你買不起,那你連對象也找不到。生活,就是如此現實。
比如說情感,如今虛情假意的人多了,而真心實意的人少了。人們不希望擁有虛情假意的關係,寧願單身,也不願意跟毫無價值的另一半在一起。
總的來說,男人和女人都覺得婚姻不再划算,逐漸成為了一種趨勢。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