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姻觀真現實,“寧摘二度花,不娶七出人”,你認可嗎?

現代婚姻觀的改變,很多90、00後都不將婚姻看成自己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他們覺得結婚與不結婚都一樣,沒有遇到真正值得的人,還不如不結婚。因此,在這種觀念之下,造成了現代的年輕人對於婚姻的態度十分敷衍和隨意

然而,回望過去可以發現,我國歷史長河中人們對於婚姻的觀念與現在恰恰相反。那時的人們,都認為婚姻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不結婚的人只有那些混子,正經人是不可能不步入婚姻的。在古代時期,婚姻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兩個結婚的人,一定要是門當戶對,家庭都相互看重,才能交換庚帖,一步一步結成夫妻。在古代即將成為夫妻的兩個人,甚至都可能互相沒有見過面,只有在洞房花燭才能見上第一面。並且古代講究“聘者為妻,奔為妾”,對於結親對象的品行也有考究。

古代有句俗語,是說“寧摘二度花,不娶七出人”,這又是什麼含義呢?何為二度花,又何為七出人?古代為什麼會有這樣一種說法呢?這些都體現在古代的婚姻觀之下,反應了當時人們對於婚姻的普遍看法

一、俗語的內在含義

古代時期,男子三妻四妾十分正常,只要有錢,一次性娶多個妾的人也有。但妾再多,在娶妻上也不能馬虎。妻子是自己的第二張臉,男子內心深處,都希望娶一個能管家、大度、賢淑的妻子,說出去也能讓別人羨慕

俗語中的“二度花”,其實是指寡婦,也就是二嫁女。而“七出”就是指古代被夫家休棄的女子。在古代人眼中,犯了七出的女子,就會被認定為德行有失,不堪為人婦,因此會被夫家休棄。而這些女子未來的生活也會變得十分艱難,抬不起頭來。

所謂的七出,就是指不孝順父母、沒有兒子、善妒、好淫,身有惡疾,多口舌、盜竊。只要滿足其中一項,夫家就有理由休棄。而被休棄的女子,未來不僅會被娘家嫌棄,還會被左鄰右舍指指點點。因此,很多被休棄的女子過得並不如意,早早就離世了。

而這句寧願娶一個死了丈夫的女子,也不願意娶一個被夫家休棄的女子,顯然是針對古代那些沒有能力娶妻的男子。有些男子遊手好閒,自己又奇醜無比,還不知上進,家庭條件也不好,最後娶不到媳婦。他們的父母要不是給他們買一個媳婦,要不就是降低標準,找這些“二度女”和“七出女”。

二、從一而終的婚姻觀

古代人對於婚姻的觀念十分奇怪,他們只限制女子要對自己的丈夫從一而終,要聽從丈夫、兒子的話,要好好地侍奉公婆。但是,他們從不要求男子要愛自己的妻子,尊重自己的妻子,對自己的妻子從一而終。

在這個踐踏女子的畸形婚姻觀之下,只要是犯了七出之罪,那這名女子被夫家浸豬籠都是有可能的。尤其是對一些獨守空房的女子,要是有偷吃的行為,那必然會跟姦夫一起遊街,然後放在豬籠里投河淹死。雖然說出軌不好,但是將女子的性命看成是螞蟻一般,可以隨意碾死,未免也太過殘忍了。

另外,還有生不齣兒子和重病兩項,也屬於七出之罪,這委實有些說不過去了。現代科技表明,生不齣兒子,錯在男性而不是錯在女性。因為,只有男性體內有Y的染色體,男性要是不願意提供的話,女性怎麼可能自己生出一個兒子來。所以,男性要是沒有兒子,應該先考慮自己的問題

重病在身也會被休棄,這不符合人道主義精神。人活在世上,誰能保證自己不生病,生病就是犯錯的話,那女子得活得多辛苦。男子重病之時,就要求女子要時刻守在夫君身旁,給夫君端屎端尿,擦身換衣。而女子重病之時,就要趕緊拿着休書離開婆家,然後自己孤獨地死去,這是何其不公

總結:

可見,這句俗語深刻地反應出,在當時社會情況下,女子地位低下,根本沒有獲得應有的尊重。這種觀念一直流傳到70年代,對女性的毒害極深。隨着時代的發展,新觀念的普及,人們才慢慢意識到男女平等的重要性,嚴厲打擊那些三觀不正的,壓抑女性的婚姻觀。法律教會女性保護自己的權益,學會對家暴和PUA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