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誰會成為一個“清談者”?

寧靜的生活

【個人作品·雜談】


社會觀察·誰會成為一個“清談者”?

閑聊

“誰”可能想成為一個“清談者”甚至“清談大師”?成功人士還是跌落神壇者?還是普通大眾?——切,這麼說簡直是笑話。即使是“誰”有那個願望,恐怕也只能是“願望”罷了;雖然說“誰”還沒個或這或那的願望呢?只是我們常常懷疑我們的能力和動機,要麼瞻前顧後,畏首畏尾,顧左右而言他。但是,我們總不能因為願望與實現的距離遙遠而輕易放棄的吧?儘管願望與現實之間總是有難以跨越的鴻溝,常常橫亘在許多人的面前的。

私密交談

儘管“清談”必得藉助“語言的工具”,才能夠訴諸現實(的場景之中)。語言不僅是人人彼此交流、溝通、聯絡、合作和協調的“媒介”,更是情感、想法或思想的直接現實。人類正因為有如此“利器”,才得以從芸芸眾生之中脫穎而出,一躍成為生物圈之中的霸主,還要覬覦外太空的發現什麼的。因此,很多人總是有說不完的話,急於想表達自己的東西;哪怕是詞不達意、廢話連篇或滔滔不絕;至於那些人聲鼎沸不絕於耳的喧囂,究竟有多少貨真價實的內容,其實人們並不怎麼在意的,只要不令其閉嘴,就非常開心了。而很多的人們,總是在一邊喋喋不休,言不由衷,一邊仍在不停地想心事,有的甚至忘記了腳下的路,有的甚至於落入不知是什麼人布的陷阱,都弄不清是怎麼回事兒。

幸福的家庭

人總是要說話的。所以,當今世界大多數的憲法都有“言論自由”的條款。當然,這麼說決不意味着人人都可以肆無忌憚地胡說八道的。因為,“言為心聲”,哪怕是一個普通的平民百姓,面對如此世界,以及異彩紛呈的社會生活,有總是會有許許多多或者形形色色的情緒、想法需要表達的。

至於說那些人生閱歷比較豐富經多見廣或者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們,更是有許許多多的東西想要表達的。因此,這個世界才顯得越來越喧騰,甚至震耳欲聾。其中自然不乏“清談者”了。

還是那家人

而這裡所謂“清談”,通常不過是指那些熱衷於說大話、放空炮、閑扯淡、吹牛皮或故弄玄虛之類的“口頭派”,因此也往往是最令人討厭的了;現實社會生活當中,有些人可能會給一些人帶來實實在在的東西,如票子、車子、房子椅子和女子;而另有一些人可能只能給一些人帶去虛無縹緲的東西,如建言、想法和思想以及觀念、理想和夢想之類的看似沒用的東西。

而究竟什麼東西有用,什麼東西有益處?沒有一個普世或通用的標準或模式。一切都會因人而異的。

都市日出

我或許夢想可能成為一個“百無一用”的“清談大師”,或沉湎於“個人織夢似的宏大敘事”的茫茫幻海之中?或者試圖想為人們至少是某些人們帶去“溫馨的和風”或“清遠的風景”以及“精神的感召”什麼的;或者能給許多“迷途的人們”帶去適宜的“警示”什麼的。是的,或許是的。而假如真的是這樣,恐怕會與時代的主流意識和取向相扞格相悖逆?不,是“南轅北轍式的背離”。我以為可能不會的。因為,我並沒有什麼資歷或天賦異稟的東西與時代生活及其習俗相抗衡的;而且,那也是“不自量力的僵化或無知”。畢竟,想法、思想總是與具體行為不能劃等號的;儘管人們的行為總是會與其想法和思想相關聯,就是說,思想總是會制約和主導人們的實際行為的。

寧靜的都市

如果僅有兩個選項:“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與“思想的侏儒,行動的巨人。”我毋寧選擇前者,而不願意成為後者。儘管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是畸形的不正常的。若能夠二者兼備,那當然是最佳人生的狀態了。恐怕遺憾的是,鮮有那樣的“幸運兒”,除了那些鳳毛麟角的人中龍鳳,或可能成為“天之驕子”。

其實,縱然誰誰誰可以成為一個假設性的“清談之人”,充其量也只不過或許是一個“清談者”,而不可能“自我拔高”成什麼“清談大師”;畢竟,“狂妄自大”者是令人“質疑和生厭”的,何況那也很難“名副其實”的,所謂“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就是這個意思。

知性人生

有時候,如果翻開一些古籍如諸子百家們的文章,先秦、兩漢和唐宋很多人的著作文章,我們不得不肅然起敬的。比如,我昨天偶爾翻看了《昭明文選》,對其中很多人及其文章,不得不欽佩有加;當然,魏晉時代的社會玄談之風早已吹進歷史的角落裡了。那些文章,無論其立意、敘述或論述的方式和技巧、詳實而繁麗的材料運用、文辭的幹練、密實和嚴謹,還是色彩斑駁的文采,可以說是當今那些很是自負者望塵莫及的。從這個角度上看,當今時代那些“水文滿天飛”的人們,難道真的不知道“赧顏羞愧”是什麼意思嗎?

放大

可能有人辯解,不管怎麼說,那些東西早已經過時了,只能成為歷史的垃圾了。沒錯,歷史雖然已經過去,但我們切不可一概而論地就要否定顛覆或者予以割裂。畢竟,當下的人們也正在創造着歷史哩。

再說了,正因為社會生活越來越繁富多彩,人們自然就有說不完的話語,甚至有傾述不完的情感什麼的。而這裡所謂的“清談”,其實,無非是指言說者把“說話”不加限制地突出了而已。社會是個“大市場”,其中自然會有許許多多的規則和制約的,何況“聽眾們”可不都是傻子,就算是有餘暇時間,也不一定喜歡去聽那些不太識趣的“清談者”口若懸河的聊天、談話、演講和報告什麼的;即使是聽見了,自然也會有自己的分辨、甄別和評判的,畢竟,人人心裡都有一桿秤不是?

不知所云

有的人,尤其是那些成功人士,總是唇槍舌劍,能言善辯,喜歡高談闊論,好為人師;而有的人則謹言慎行,推聾作啞,惜墨如金,難得糊塗,知道言多必有錯的道理。

醉心藝術?

所以說,對某些喜歡“清談”的人而言,還是儘可能廢話少說得好;因為大家都很忙。如果實在有什麼真知灼見或者良好建言,也要講究談話的實效性、藝術性或者思想性,而且,也要看看說話的場合、對象和氛圍怎麼樣哦。至於說,社會上有某些心性扭曲或者居心不良者,閑得蛋疼,耐不住寂寞,到處尋找機會,不負責任地肆意宣洩一己不良情緒,信口雌黃大放厥詞什麼的,傷害別人和危害社會,則是不行的。弄不好,遭到社會規則和法律的懲處,遭到社會輿論的譴責,遭到人們的唾棄,那就是咎由自取了。


古藍雲

多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