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畢業到現在,工作剛好滿一年。唉,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長進。”
上個周末,一位女生在後台給熊留言,字裡行間焦慮感滿滿。
“這一年呢,做着差不多內容的工作,雖說的確越來越熟練了,但似乎也沒做出什麼突破。再加上最近又有幾位能力很強的新同事入職,所以自己一下子就焦慮了……”
“熊啊,我要怎麼判斷自己這一年有沒有成長呢?”
摸摸頭,成長這件事啊需要慢慢來,就別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啦~
而且,在留言里,熊就已經看出這位女生慢慢開始成長、開始走上坡路的跡象了哩!
這可不是熊隨便說說來安慰大家的。
畢竟啊,並不是非要有所突破才叫成長。
只要能按照自己的步調,扛得住工作的壓力,踏踏實實將手頭的工作越做越熟練,讓自己始終走在慢慢變好的上坡路上——
就已經是職場中不小的成長啦!
熊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本書,名字叫做《工作的本質》。
作者江口克彥,是一位日本企業家、經濟學博士;
他於大學畢業後進入松下集團工作,從秘書崗位開始,一步步走上坡路,最終成為了集團高管。
在這本書中,江口克彥先生從自己幾十年的職場經驗出發,總結出了22條職場中非常重要的規則;
而熊呢,也挑選並整理出了其中8條,分享給大家做一場「自我成長檢測」——
若是自己身上有這8個跡象,就說明自己已經開始走上坡路了!
不過當然啦,無論8個跡象中了幾個,都不必過分苛責自己;
咱們一起卯足勁兒,慢慢慢慢慢慢變好,就足夠咯~
跡象1:
開始重視簡單的工作。
“啊……為什麼凈讓我做些雜事瑣事啊?”
“我的能力,才不是為了做這種工作呢……”
熊猜,在大家剛進入職場的時候,或多或少都發過上面這樣的牢騷吧?
雖然明白是自己分內之事,但還是禁不住會有厭煩情緒;
總盼着能被安排一項大任務,好供自己施展拳腳大幹一場。
但作者認為,我們的未來,恰恰取決於最初的簡單工作;
當我們開始重視簡單工作時,就是開始走上坡路的前兆。
其實啊,每一項簡單工作的背後,都有着其不簡單的意義。
可以幫助我們積累人脈、熟悉工作流程、建立同事關係、獲取領導信任……
總而言之,就像作者說的:
“任何驚天動地的大事,都建立在這些看似瑣碎、繁雜不堪的工作的基礎之上。”
所以啊,放下自己的高傲,從簡單小事做起,這正是成為職場達人的第一步。
跡象2:
開始多做一點點。
在職場中,我們大多數人都總是遵循着一套固有的工作流程:
「接到任務」→「按照常規的方法去做」→「提交一份循規蹈矩的結果」……
當然啦,這樣可以保證工作不出錯,並沒有什麼不好~
但作者仍舊認為:
一個人開始走上坡路的跡象之一,就是懂得在已有的基礎上多做一點點。
所謂「多做一點點」,就比如:
不因循守舊,而是找出更完善的方法;
獨立思考,加入新的創意;
即使上司只要求一份表格,自己也多做一張更清晰的曲線圖一起提交……
作者也說,多做一點點,就是將「別人吩咐的事」變成「自己的事」;
不僅可以贏得信任,還可以將原本平凡乏味的工作變得其樂無窮~
跡象3:
開始追求「既快又好」。
要熊說,咱們上班族、上班熊們,誰還沒踩過幾個deadline呢。
“趕在最後一秒之前完成就行啦!”
“嗐,慢工出細活兒嘛~”
我們嘞,總是想着把工作做得更完美細緻一點,所以把節奏放到最慢,光是檢查就要檢查個五六七八遍。
本以為這樣耗費大量時間,就一定能讓工作高水平完成;
但事實上作者告訴我們,「既快又好」才是真正的高水平,也才是走上坡路的關鍵。
作者認為,工作的基本規則之一,就是快速、準確、細緻。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
合理安排工作的優先順序;
停止完美主義;
懂得與團隊成員分工合作;
培養更高效的工作習慣……
只有像這樣兼顧「質量」和「速度」,我們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在職場路上走得更好更遠。
跡象4:
開始嘗試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我做不好。”
“這超出了我的能力範疇。”
“這次我真的不行……”
上面這3句話,是職場人特有的「否認三連」。
做慣了日常工作的我們,當突然被委以重任、難任,往往是焦慮感佔了上風,內心也打起了退堂鼓。
但作者提醒我們,只做能做得到的事情,無法成長;
想要走上坡路,就要嘗試去做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其實啊,很多事情不親手做一做,怎麼知道自己是做得到還是做不到呢。
作者也說,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一定都存在着尚未被發現或自認為不存在的潛能;
所以,與其未曾嘗試就輕言放棄,不妨接受挑戰,鼓起勇氣做做看吧。
熊也覺得,只要去做,就一定能為人生帶來巨大的學習機會;
勇於付出行動,勇於承擔後果,這,才是有價值的人生~
跡象5:
開始重視做筆記。
不知走入職場的大家,是否還保持着記筆記的習慣?
在作者看來,做筆記是每個職場人的必修課;
“‘做筆記’可以使你的能力更上一層樓。”
不過,做筆記若是只知道埋頭苦記,是毫無意義的。
在書中,作者也和我們分享了2個做筆記的要點:
1. 要在記筆記的間隙,抬頭與講話者進行眼神交流,以表示尊重;
2. 筆記不能寫下來後就丟在一邊,而是要反覆閱讀、整理並確認。
要知道,做筆記的目的啊,可不僅僅是為了記錄;
還能鍛煉注意力、加深記憶、完善準備工作……總而言之,能讓各方面的工作能力都得到提升~
跡象6:
開始重視「確、聯、報」。
不知在接受一份新的工作任務之後,大家會怎麼做呢?
是立馬就自顧自開始工作,埋頭一口氣獨自從頭做到尾?
這樣可不行!
在作者看來啊,即便我們工作能力再強,也不能只低頭做事,而是要擁有「確、聯、報」的意識。
「確」即「確認」,是指在接受任務時,多反覆確認一下任務內容,消除溝通上的失誤;
「聯」即「聯絡」,是指在工作過程中隨時彙報工作進展,既可以展示自我,也能夠得到他人的信任;
「報」即「報告」,是指在任務完成後,必須正式彙報一下結果,才算是為任務畫上了句號。
作者堅信,一絲不苟地踐行「確、聯、報」,就是工作的基本規則;
能讓工作扎紮實實地推進,也能讓自己穩穩噹噹地向前~
跡象7:
開始「模仿」。
“要多看看前輩們怎麼做。”
“要多學習優秀同事的做事方式。”
“他們怎麼做,你就照着來就好。”
在職場新人階段,我們常常會聽到上面這樣的教導。
不過,「模仿他人」這件事,聽起來就很沒個性,還顯得有些不光彩。
但事實上,作者也認為,人人都靠模仿成長;
能夠懂得模仿前輩或前人的經驗方法,就是一個人走上坡路的徵兆。
讀到這裡,或許大家的心裡也犯起了嘀咕:“這是什麼建議啊,若是人人都模仿,那大家不就都活成了同一個樣子嗎?”
這當然不是作者的本意~
作者也知道,若是一輩子都模仿他人,我們就會止步於初級階段;
所以,當模仿到一定程度以後,一定要學會添加自己的創意與智慧,創造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工作方法。
這就正應了熊很喜歡的一句話:
“模仿你愛的事物,而最後,你會找到你自己。”
跡象8:
開始坦然接受失敗。
“人生啊,真是起起伏伏伏伏伏伏伏伏……”
想必在遭遇失敗、最難熬的時候,大家也都說過這樣的喪氣話吧。
不過關於這一點,作者卻並沒有想要給我們強行打雞血灌雞湯;
而是告訴我們:“是的,人生的嘗試本就是十次有九次都會失敗,成功就是如此的艱難。”
當然啦,作者的意思,並不是讓我們在失敗面前喪失鬥志。
他只是希望我們明白:
失敗是常態,即使在工作中失敗連連,也不必太放在心上;
若想在職場中走上坡路,收穫成長,就必須“不斷以失敗為起點,爭取下一次成功”。
熊也覺得,人生不會因為失敗而終結,只會因為失敗而積累更多經驗,變成更好的人。
不摔幾個跟頭,不碰個頭破血流,又怎能練出鋼筋鐵骨,怎能安然長大呢。
“你所做的事情,也許暫時看不到成果。但不要灰心焦慮,你不是沒有成長,你只是在紮根。“
所以
別太着急啦
就踏踏實實向前走
總有一天會成為更好的大人
熊會一直陪着大家噢!
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