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故事丨一諾堅守16年 “三元錢”理髮店背後的溫情故事

2025年05月17日23:00:18 情感 7330
 
 
 

在重慶市大渡口區翠園社區,有一家“唐姐理髮店”。3元錢能買到的東西並不多,但在這間社區理髮店裡,卻可以換來一次精心的理髮服務。沒有豪華裝修,也沒有昂貴的設備,這樣一間不起眼的小店,每天門庭若市。今天一起走進“唐姐理髮店”,看看發生在這間小小理髮店裡的溫情故事。

 
 

小小社區理髮店 平價惠鄰數十年

邊理髮邊與顧客交談的是唐翠蘭,今年61歲,從17歲就開始給人理髮,2009年,她在翠園社區開了家理髮店,取名“唐姐理髮店”。

光陰的故事丨一諾堅守16年 “三元錢”理髮店背後的溫情故事 - 天天要聞

翠園社區位於新山村街道,這裡大多是老舊小區,老年居民很多,大家的生活也過得很節省。跟絕大多數理髮店動輒幾十上百的收費不一樣,唐翠蘭將理髮的價格定在了3元錢。

光陰的故事丨一諾堅守16年 “三元錢”理髮店背後的溫情故事 - 天天要聞

唐翠蘭告訴記者,她的顧客主要是周邊的老年人,因為口口相傳,也會有更遠一些的顧客專門找上門來。今年26歲的蔡鵬就是其中之一。

光陰的故事丨一諾堅守16年 “三元錢”理髮店背後的溫情故事 - 天天要聞

人多的時候,顧客們就會耐心地排隊。無論是清爽的男發還是精緻的女發,唐翠蘭都能輕鬆駕馭。染髮耗時一個半小時,她也只收20元。

光陰的故事丨一諾堅守16年 “三元錢”理髮店背後的溫情故事 - 天天要聞

記者注意到,唐翠蘭有一個裝零錢的塑料盆,這是她的“專屬收銀盒”,裡面全是一元、兩元、五元的零錢,甚至還有硬幣。老人們理完髮,自己就將錢放在了裡邊,而唐翠蘭並不會每次都上前查看。

 
 

上門給獨居老人理髮 志願服務溫暖鄰里

唐姐理髮店的顧客,很多都是老主顧。對他們來說,選擇“唐姐理髮店”固然有價格的原因,但唐翠蘭的與人為善、真誠豪爽,則讓大家打心眼兒里認可她。堅持不漲價的同時,針對行動不方便的老人,唐翠蘭還推出了“上門服務”。

從早上打開店門,到晚上關上店門,“唐姐理髮店”里的人總是絡繹不絕。唐翠蘭憑着對老主顧們喜好的熟悉,以及老到的手藝,常常十分鐘不到就能給一個顧客理完髮。 

光陰的故事丨一諾堅守16年 “三元錢”理髮店背後的溫情故事 - 天天要聞

雖然掙的錢不多,但每天的顧客並不少,唐翠蘭的生活始終是圍繞着理髮店打轉。就在記者採訪時,社區獨居老人冉阿姨給她打來了電話。 

光陰的故事丨一諾堅守16年 “三元錢”理髮店背後的溫情故事 - 天天要聞

收拾好理髮工具,唐翠蘭囑咐丈夫臨時幫忙照看一下理髮店,就匆匆出發了。冉阿姨家距離理髮店有好幾百米的距離,不僅要爬坡,還要走三層樓的樓梯。 

跟在店裡一樣,唐翠蘭給冉阿姨穿戴好理髮披肩布,再掏出剪刀、梳子,幾分鐘的時間就幫冉阿姨把頭髮給修剪利落了。 

唐翠蘭所在的社區,像冉義學這樣的社區獨居老人有93人,其中行動不便的12人,每次上門為這些老人服務,雖然花費的時間更多,但唐翠蘭基本不收費。

 
 

16年堅守初心不改 理髮店顧客成朋友

16年堅守初心不改,唐翠蘭的這家社區理髮店溫暖了鄰里。每天忙碌於為顧客剪髮,唐翠蘭說,收入雖然微薄,但她知足開心。她的這份淡然和知足,也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很多老主顧也成了唐翠蘭的朋友,唐姐理髮店,也成了周邊鄰居聚會聊天的場所。

給唐翠蘭送菜的是店裡的老顧客李春梅,她和家人經常在“唐姐理髮店”里理髮,一來二去,兩人就成了朋友。

像李春梅這樣因為理髮而和唐翠蘭結緣的顧客還有不少。空閑時,大家會選擇到店裡坐坐,聊聊家常。“唐姐理髮店”也成了周邊鄰居聚會聊天的場所。

光陰的故事丨一諾堅守16年 “三元錢”理髮店背後的溫情故事 - 天天要聞

今年69歲的楊麗以前住在大渡口區九宮廟街道,幾十年來,一直在唐翠蘭的理髮店裡理髮,雖然後來她搬家到了璧山區,但只要時間允許,她就會花一個多小時從璧山區趕來“唐姐理髮店”理髮、染髮。

光陰的故事丨一諾堅守16年 “三元錢”理髮店背後的溫情故事 - 天天要聞

顧客們對唐翠蘭的認可,讓唐翠蘭更加珍視自己的工作,不變的熱情和實惠的價格讓“唐姐理髮店”一開就是16年。唐翠蘭的丈夫龍祖明告訴記者,起初他並不理解妻子的堅持。在他看來,隨着物價上漲,理髮價格也應該有所調整。然而,他漸漸被妻子對事業的熱愛以及社區居民對妻子的認可所打動。現在,他也學會了理髮,在妻子忙的時候,他也會主動來幫忙。

 
 

剪去的是歲月風霜 留下的是鄰里溫情

顧客們說,在唐姐理髮店,剪去的是歲月風霜,留下的是鄰里溫情。不到20平方米的社區小店裡,承載着社區鄰里互助的熱情,希望這樣的社區小店能一直開下去,也願我們都能被這樣的善意與堅守溫暖。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親家有沒有錢,一看便知:沒錢的親家,大多有這些窮習慣 - 天天要聞

親家有沒有錢,一看便知:沒錢的親家,大多有這些窮習慣

有些人過日子滋潤,做事大方又得體;有些人日子過得緊巴,行為習慣也透着窘迫勁兒。習慣這東西,可是判斷一個家庭經濟情況和家風的重要標準。古人講:“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親家有沒有錢,一眼就能看出來:沒錢的親家,大多有這些窮習慣。01:
一個家庭的衰敗,多半不是缺錢,而是不夠“鬆弛” - 天天要聞

一個家庭的衰敗,多半不是缺錢,而是不夠“鬆弛”

有的家庭,氣氛壓抑得很,就像拉緊的琴弦,一觸即發;可有的家庭呢,溫馨自在,鬆弛得當。家庭的鬆弛感,那可是維持家庭和諧特別關鍵的因素。老話說得好:“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能不能長久興旺,松不鬆弛,起着大作用。一個家庭的衰敗,大多不是因為缺錢,
如果有人不聯繫你,也不拉黑你,別胡思亂想,要這麼解讀 - 天天要聞

如果有人不聯繫你,也不拉黑你,別胡思亂想,要這麼解讀

生活里有些人,曾經跟咱們親近得很,突然之間,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一點消息都沒有。但還有些人,哪怕好久沒聯繫,再碰面的時候,還是感覺特別親切。對人際交往中這種“不聯繫也不拉黑”的狀況,咱得正確解讀,這對維護健康的人際關係可太關鍵了。古人說:“
挑選親家時,真正聰明的人,懂得低調觀察 - 天天要聞

挑選親家時,真正聰明的人,懂得低調觀察

有些人挑親家,動靜搞得很大,急着就把事定下來;但還有些人,不聲不響,在暗地裡琢磨考量。低調觀察親家,對兒女婚姻幸福來說,那可太關鍵了。古人講:“欲知其人,觀其所與。”挑選親家時,真正聰明的人,懂得低調觀察。
光陰的故事丨一諾堅守16年 “三元錢”理髮店背後的溫情故事 - 天天要聞

光陰的故事丨一諾堅守16年 “三元錢”理髮店背後的溫情故事

在重慶市大渡口區翠園社區,有一家“唐姐理髮店”。3元錢能買到的東西並不多,但在這間社區理髮店裡,卻可以換來一次精心的理髮服務。沒有豪華裝修,也沒有昂貴的設備,這樣一間不起眼的小店,每天門庭若市。今天一起走進“唐姐理髮店”,看看發生在這間小小理髮店裡的溫情故事。 小小社區理髮店 平價惠鄰數十年邊理髮邊與...
只有“愛你入骨的女人”,才會對你這樣,你明白嗎 - 天天要聞

只有“愛你入骨的女人”,才會對你這樣,你明白嗎

【開頭】 你有沒有發現,真正愛你入骨的女人,連你隨口提過的小事都記得清清楚楚?比如你愛吃哪家的麻辣燙、手機密碼設置習慣,甚至你熬夜加班時偷偷往你包里塞的胃藥——這些細節才是愛情最真實的證據。 【中間段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