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的方法有許多,多數都是和兒子,媳婦同住,這樣就方便照顧老人。
但大多數的老人能夠自理的時候都是不願意和晚輩住在一起的,喜歡單獨住,這樣方便兒女們來探望,他們自己也過的自在。
有自建房的人,這個多數都是和老人住在一棟房子裡面,沒有分開。就像我的父母一樣,因為是私人房子,我只有一個弟弟。父母跟著兒子住好像是天經地義的,所以他們喜歡和兒子住在一起,這樣他們就覺得心裡踏實些。
每天可以看見兒子一家人,也就可以享受到天倫之樂。但是有許多的老人都是獨自住的,就像我的婆婆和公公,以前獨自住在農村老家,後來二哥給他們在城裡買了一套商品房,他們就住在那套房子裡面養老。
這樣老公四兄弟哪一個想去看他們都挺方便的,在老人家裡也挺自由的。但是公公去世以後,婆婆搬到了哥嫂家裡去住。
因為住到了哥嫂家裡,我們就不像以前那樣走的勤快,有人理會婆婆吃的,穿的,用的,所以我們也就很少去看望她,除非逢年過節或者是有事再上去。
以前婆婆單獨住的時候,我們每個星期都會去看望。而住到哥嫂家再去看不是很方便。每次我去哥嫂家裡去看望婆婆,我都要給他們買一點東西。
其實哥嫂是不吃零食的,婆婆也不吃零食,那些水果,飲料或者是牛奶他們也是不喝的,但是作為禮節性來講,不可能空手空腳的上去吧,所以我們每次都要拿一點禮物。
以前公公婆婆住在一邊的時候,我和老公散步或者是周末,我們也經常去看公婆,我們很少買東西,頂多就是買一點菜去。因為是去看父母,也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樣,也就不會顯得那麼生分。
但是去哥嫂家裡還是要講究一點。每次我們上去的時候,哥哥嫂嫂都交代我們不要拿東西。有一次我和老公真的就空手空腳的上去了,回來的時候我覺得渾身都不對勁,覺得還是不應該空手的,有些不好意思。而老公無所謂,他說哥嫂叫別拿就別拿吧。
久久的才上去一次,即使他們不吃,多少還是要帶一點吧,這是人情世故,這基本的禮數還是要有的。
平常婆婆都是哥哥嫂嫂在照顧,他們也是非常辛苦的,因為多一個人肯定多一點事,並且老人家和他們的飲食也吃的不一樣,做起飯菜也麻煩。
我和老公也是非常感謝哥嫂他們的付出,他們扛下了責任,我們這些弟弟弟妹們也就舒服多了,不用操心老人家養老的事。
父母健在,假如身體好的話,兒女們也就服侍起來比較的輕鬆,不會太累,而身體不好的話,就是很折磨人。
就像我的公公,他因為腦梗癱瘓在床上,卧床三年,那三年來最辛苦的是婆婆無日無夜的服侍,而兒子們也是比較的辛苦,不僅要給他翻身擦洗,周末的時候還要去給他洗澡。
由於公公是個子大,三個兒子一起洗才搞得好,我們常常感嘆,因為我們這一代兄弟姊妹都多,所以照顧老人來都有幫手,也不是太累。
而在我們的下一代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到時他們年輕人要照顧幾位老人,將會更加的辛苦。
所以我們當務之急就是要多存點養老錢,都保養好自己的身體,如果身體搞不好,自己不能自理的話,拿錢來解決問題也是相當不錯的,或請保姆或去養老院,都可以給孩子減輕負擔。
彈指一揮間,五十而知天命,又要奔着六十花甲而去,等到我們養老的時候也許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