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出去旅遊一次,精心修圖幾小時,就為了換來朋友圈的點贊和評論。
未曾想,發圈之後,竟然沒有什麼朋友點贊,連互動的人也少之又少。
這個時候,相信很多人都會陷入到內耗當中,為什麼我精心修圖的朋友圈,並沒有換來別人的點贊呢,是不是別人不喜歡我呢?
簡簡單單一個朋友圈,竟然會讓人精神內耗,胡思亂想,也算是一樁怪事。
問題就來了,為什麼你精心修圖的朋友圈,並沒有換來別人的點贊呢,真的是別人不喜歡你嗎?
有可能,別人是真的不喜歡你。也有可能,你精心修圖的朋友圈,別人壓根就看不到,也不知道你發了啥,自然就無法給你點贊和互動。
02
屏蔽朋友,成為了現代人“斷舍離”的常態。
有些時候,反感某個朋友的朋友圈動態,就會將他屏蔽。
屏蔽的時間久了,也就忘了屏蔽他這回事了。慢慢地,這個朋友也就從自己的朋友圈當中消失了。
除非點開他的朋友圈主頁,否則根本不知道他發了什麼。
很多人都不理解,大家都是朋友圈裡邊的好友,哪怕真的不喜歡,為什麼非要屏蔽呢?
只能說,這年頭大家都沒有什麼耐心,也不會為了誰而過分忍耐。實在看不順眼,一氣之下,就會選擇屏蔽。
屏蔽的本質,就是我們常說的“斷舍離”。
嚴重一點的,刪掉朋友;輕微一點的,屏蔽朋友。我不想看見你,你也看不見我。如此,井水不犯河水,各相安好。
03
你所添加的朋友,有可能已經把你刪掉了。
有可能,屏幕前的你添加了幾百上千個微信好友。
這些好友,看似一直待在你的微信通訊錄當中。實際上,如果你嘗試發“0.1元”給某個人,那你就會發現,對方已經把你刪掉,不再是你的好友了。
假設,你添加了100個好友。一兩年之後,就只剩下六七十個好友。已經有三四十人,刪掉你了。只是你不知道罷了。
你希望A來給你的朋友圈圖片點贊。等候多時,A並沒有給你點贊。你嘗試跟他聊天,誰知道他已經刪掉你了。
定時定候清除自己的朋友圈好友,是相當一部分人的日常習慣。
就拿我自己來說,前段時間嘗試“發0.1元”來測試,才發現已經有一些同學、朋友、同行、商務合作者,已經把我給刪除了。
其實,我也喜歡刪除別人。這,就造成了“你發的朋友圈,別人根本看不到;別人發的朋友圈,你也接收不到”的局面。
04
朋友圈社交,近些年正在快速衰落。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現在發朋友圈的人少了,就連看朋友圈的人也少了。
在各大互聯網平台,都有着“不看朋友圈,也不發朋友圈,屏蔽朋友圈”的聲音。
跟這3個原因有關。
首先,朋友圈有了無數的平替。比如說,精心拍攝了什麼照片,我會發到拍攝圈的APP當中,並不會發朋友圈。
其次,人們不再關心別人的生活,而是專註於自己的生活。越是專註於自己的生活,越是遠離朋友圈,不想跟別人有太多瓜葛。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現代人的“原子化”特別嚴重。每個人都像是“孤島”一樣,跟別人的聯繫減少了。不僅是線下的聯繫,還有線上的聯繫。
朋友圈剛出現的時候,人們有新鮮感,自然就喜歡去分享,去瀏覽。
如今,朋友圈已經走過十來個年頭了,人們也失去新鮮感,感覺到膩了。不發不看的人,越來越多。
05
寫到最後
發朋友圈,可以為了記錄生活,可以單純用來寫日記,但沒必要渴望別人點贊互動。
首先,不是每個人都看朋友圈。也許,有的人一年到頭都不看一次朋友圈。
其次,別人有可能屏蔽你,刪除你,只是你自己不知道罷了。看似有100個好友,有可能只剩下六七十個好友。
第三,隨着內卷加劇、壓力增大,人們會更加關注自己,而不是關注別人。畢竟,別人過得好不好,跟自己沒有什麼關係。
還是那句話,生活是自己的,沒必要讓別人知道。況且,哪怕你想讓別人知道,別人也看不到,更別說知道了。
自己過得好,才是最本質的真相。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