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聽“她說”

2025年03月08日16:30:22 情感 8470

她是執着求索的科學家

她是漫步太空的航天員

她是甘為人梯的燃燈者……

不被定義,無關年齡和職業

每一個“她”都閃閃發光

🌟🌟🌟


今天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

讓我們聚焦這些了不起的“她”

感受她們用熱愛、無畏與堅韌

詮釋的“她力量”



今天,我們聽“她說” - 天天要聞

田 華

今天,我們聽“她說” - 天天要聞





田華,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原團長,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曾成功塑造《白毛女》中喜兒、《黨的女兒》中李玉梅等經典銀幕形象為中國電影塑造了一批有民族品質的新東方女性形象,為我國文藝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從藝70餘載,她以豐富的生活經驗、深入的藝術思考、執着的敬業精神,為熱愛的電影事業鞠躬盡瘁。田華離休仍不離伍,用不停歇的公益活動詮釋着“還藝於民”的莊嚴承諾。2024年,田華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



今天,我們聽“她說” - 天天要聞

屠 呦 呦

今天,我們聽“她說” - 天天要聞





屠呦呦多年致力於中醫研究實踐,帶領團隊研究發現了青蒿素,為人類帶來了一種全新結構的抗瘧新葯,解決了長期困擾的抗瘧治療失效難題,標誌着人類抗瘧步入新紀元。2015年,她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位獲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2017年,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勳章。屠呦呦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發展相互交織,書寫了自己無私無悔的一生。



今天,我們聽“她說” - 天天要聞

路 生 梅

今天,我們聽“她說” - 天天要聞






路生梅堅定“到祖國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信念,秉持醫者仁心理念,紮根貧困艱苦革命老區,運用精湛兒科專業醫術服務一方百姓,被譽為一諾千金、德耀杏林的“信義醫生”。2024年,路生梅被授予“人民醫護工作者”國家榮譽稱號;今年2月,被中國婦女雜誌社評為2024有影響力的《中國婦女》時代人物-特别致敬人物



今天,我們聽“她說” - 天天要聞

張 桂 梅

今天,我們聽“她說” - 天天要聞






張桂梅紮根雲南貧困山區幾十年,推動創建了中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華坪女子高級中學。2008年建校以來,已幫助數千名女孩圓夢大學校園。張老師被女孩子們親切稱為“張媽媽”,她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孩子們的追夢人生。張桂梅曾先後獲“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時代楷模”“全國十佳師德標兵”“中國十大教育年度人物”等多個榮譽稱號,並被中共中央授予“七一勳章”



今天,我們聽“她說” - 天天要聞

陳 薇

今天,我們聽“她說” - 天天要聞






陳薇長期從事生物防禦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葯研究,研製出中國軍隊首個sars預防生物新葯“重組人干擾素ω”、全球首個獲批新葯證書的埃博拉疫苗,讓世界見證了中國實力。她與“毒”共舞,為國鑄盾,用實際行動譜寫了絢麗的奮鬥篇章。2019年,陳薇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20年,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今天,我們聽“她說” - 天天要聞

韋 慧 曉

今天,我們聽“她說” - 天天要聞






韋慧曉出生於廣西百色,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壯家妹。她曾參加過“環球小姐”大賽,也入職知名企業當過副總裁秘書。在獲得博士學位後,她為圓從軍報國夢,又自薦入伍。2022年,韋慧曉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導彈驅逐艦紹興艦艦長,成為中國海軍首位女艦長。她充滿傳奇性的“斜杠人生”,激勵着無數女性活出多彩姿態。



今天,我們聽“她說” - 天天要聞

王 亞 平

今天,我們聽“她說” - 天天要聞






2013年,王亞平執行神舟十號任務,成為中國首位太空教師;2021年10月16日,她搭乘神舟十三號飛船再次問鼎蒼穹,11月7日首次出倉,邁出中國女性太空行走的第一步,至2022年4月26日,王亞平等三人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她也成為我國累計在軌時間最長的航天員。2013年,王亞平被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從仰望夜空的小女孩,到築夢藍天的飛行員,再到探索宇宙的航天員,王亞平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今天,我們聽“她說” - 天天要聞

徐 楓 燦

今天,我們聽“她說” - 天天要聞






徐楓燦是陸軍培養的首批飛行員。2020年,她轉入訓練實裝飛行,成為首個初放單飛的女飛行員,同年還被評為“強軍礪劍標兵”,並榮立三等功一次;2023年,成為全軍首批改裝中國國產新型直-20直升機的女飛行員之一;今年2月,獲二級機長資質。颯爽英姿+硬核實力,徐楓燦的巾幗風采展露無遺,是無悔青春逐夢藍天的“空突玫瑰”。



今天,我們聽“她說” - 天天要聞

鄭 欽

今天,我們聽“她說” - 天天要聞






鄭欽文以非凡的天賦、對網球的熱情以及艱苦的努力,一步步成為國際級運動健將(運動員技術等級最高稱號)。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鄭欽文以總分2-0戰勝多娜·維基奇,奪得網球項目女子單打比賽冠軍,這不僅是中國選手獲得的首枚奧運會網球女單金牌,更刷新了中國網球在奧運會的歷史最好成績。今年2月,鄭欽文被中國婦女雜誌社評為2024有影響力的《中國婦女》時代人物。從她的身上,我們既能體會到拼搏到底的體育精神,也能感受到“不給自己設限”的人生追求。


在這個屬於每一位女性的節日里
我們不僅要聚焦
在各領域閃耀的傑出女性
還要把目光投向生活中的平凡女性
不論是在職場上拼搏的她
還是在家庭中默默奉獻的她
都以崇德向善、奮發向上的品質
在新征程中續寫“半邊天”的
光榮與夢想

讓我們向所有女性朋友道一聲:
“節日快樂!
世界因你們而更加美好!”
今天,我們聽“她說” - 天天要聞今天,我們聽“她說” - 天天要聞今天,我們聽“她說” - 天天要聞



來源丨廣西雲-廣西日報綜合

編輯丨覃清
責編丨姚佳琪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婚姻的扎心真相:誰講理,誰就輸了 - 天天要聞

婚姻的扎心真相:誰講理,誰就輸了

“魚要講水,人要講理。”很早的時候,我們就被這樣的心靈雞湯餵養——“講理走遍天下,不講理寸步難行。”於是,與陌生人講道理,與朋友講道理。然而,當我們踏入婚姻的殿堂時,卻發現,那些條條框框的“道理”似乎失靈了。環視身邊,很多失敗的婚姻就是敗給
大齡單身男女,開始在直播間連麥相親 - 天天要聞

大齡單身男女,開始在直播間連麥相親

#頭條創作挑戰賽#☉作者 | 暮歲十點讀書會出品相親這個標籤,曾與奇葩經歷、焦慮吐槽等內容緊密綁定。無數年輕的單身男女,或是迫於家裡的壓力,或是無法拒絕熟人的介紹,紛紛踏上了相親之路。
年紀越大,桃花運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氣” - 天天要聞

年紀越大,桃花運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氣”

有人認為,男人的魅力如流星,隨着年華老去便會黯淡。我卻認為,真正有魅力的男人,越到中年,越顯現出獨特的吸引力和成熟魅力。他不是靠外表博得好感,而是憑藉底氣、才氣與和氣,把歲月沉澱為自己的財富。年紀越大,越像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的書,每翻一頁都令
人到中年想通過婚姻來改變命運,現實嗎? - 天天要聞

人到中年想通過婚姻來改變命運,現實嗎?

有位作家曾說過:無論男女如果沒有獨自生活的能力,沒有人會成為你生命中的避風港,只有你自己才是最終的庇護所。女人要明白,真正的幸福是靠自己完成的,與他人無關,有一個愛你的人是福氣,能夠愛自己則是能力!深以為然,發現了嗎?
父母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對嗎? - 天天要聞

父母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對嗎?

家中長輩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這做法對嗎?生活往往充滿了無法預料的複雜與衝突,尤其是家中長輩離世,親情,責任,習慣和現實之間的拉鋸,往往讓人無法喘息。現在的年輕人真的無情無義,太可怕了,父母死了也不報喪,不通知親朋好友,
帶外孫10年,女婿說養老不關我事,我收回房,讓女婿全家睡大街 - 天天要聞

帶外孫10年,女婿說養老不關我事,我收回房,讓女婿全家睡大街

十年辛勞換寒心晨光透過紗窗灑進廚房,陳玉蘭揉了揉發酸的肩膀,將剛蒸好的小籠包端上餐桌。案板上,剁碎的豬肉還帶着新鮮的涼意,那是她今早五點就去菜市場挑的前腿肉,為的就是讓小宇吃上一口熱乎的鮮肉包。“媽,小宇校服找不着了!” 蘇曉雯的喊聲從卧室
痛心!18歲女孩溺水而亡,遺書提到4人,最後一句話讓人淚奔 - 天天要聞

痛心!18歲女孩溺水而亡,遺書提到4人,最後一句話讓人淚奔

18歲的女孩,本應該坐在教室里好好地學習,在父母面前撒撒嬌,好好享受地生活,享受大好青春,可花兒一般的年齡,她的生活卻沒有那麼美好。李艷君,18歲,來自廣西,在當地的一所民族商業學校讀中專,5月1日這天學校放假,很多孩子都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