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出你的靈氣,你的長相會越來越順眼、自然、漂亮。

2024年11月09日08:22:04 情感 1909

去年,我關注了一位高中英語老師的賬號,她是一位抑鬱症患者, 我挺喜歡看她寫的“碎碎念”。

前幾天,她在賬號里發出了一張她最近的正面照,還有幾年前的一張照片。

我當時就把心揪起來, 吃驚之餘,就是心疼。

短短几年的時間,抑鬱症已經讓她“面目全非”。

照片上幾年前的她,看起來順眼、自然,漂亮。

被抑鬱症折磨幾年後,看到她的照片,我心裡有一種無法描述的難受。

短短几年,抑鬱症讓她的神采幾乎消失不見,這不是時間的力量,而是一種讓人心疼的“消耗”。

這份消耗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但在她的臉上,卻那麼真實地刻下了痕迹。

但讓我松下一口氣的是,她的粉絲給她的留言,都是帶着滿滿的善意和溫情。

真的是應了那句話:你是什麼人,就會吸引什麼人到身邊。

從寫第一個字, 我就開始糾結、猶豫,該不該借用她的照片,

如果用了她的照片,可能會讓讀者更加深刻地覺知到心理成長的意義,

但同時,我會內疚,感覺自己在消費她,不能這樣做。

我靜下來,定下來,想一想,

我懂得了,真正的觸動來自尊重,不是消費她的故事來證明某個道理,

而是去理解她的經歷,去感受那份在暗淡下依然存在的溫暖。

於是,我要尊重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大腦“分泌”的“為大家好”的想法。

我沒有選擇使用她的照片,我知道了,這份真實的觸動是屬於我和她的故事, 儘管她不知道我的存在。

這是我第一次選擇用這樣的風格來開始一篇文章,我不擅長這種風格,但這位老師的確是對我的觸動很大。

我相信,她的靈氣只是暫時被浮雲遮住了,可光芒依然在那兒,只是在醞釀一個時機。

那些溫柔、善意和生機並沒有離開她,而是靜靜地沉澱下來,成為她生命的一部分。

終有一天,這份靈氣會再次浮現於她的臉上,帶着歲月沉澱後的柔和光芒,像一株在風雨中紮根的樹,重現那份讓人心安的美。

很多人說,靈氣是一種天生的“好命”。

我目前也不明白,也不執着於弄明白“靈氣到底是不是天生的?”

倒是越來越覺得,這個答案本身不重要。

靈氣是什麼、從哪裡來,似乎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定義,它更像是一種自然的流露,是生活在我們身上留下的溫柔痕迹。

或許它藏在我們歷經風雨後依然願意去微笑的那一刻,或是在面對無常的生活時還能柔和地看待一切的眼神里。

靈氣,是那些細碎的美好,是我們在一次次心酸之後對生活的釋然。

它無須去找,而是當你用心去生活、用愛去感受時,它會不知不覺地流露出來,成為你最自然的模樣。

當你能夠從一地雞毛的生活中發現美,從平凡的小事中找到滿足,這份發自內心的滿足感或許就是靈氣的來源。

養出你的靈氣,你的長相會越來越順眼、自然、漂亮。 - 天天要聞

如果說什麼比外表重要,那就是那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靈氣”了。

這種靈氣,不是小心翼翼裝出來的,而是一種不自覺的“順眼”,一種讓人想要靠近的吸引力。

你或許覺得養出靈氣這件事聽起來有點玄乎,甚至需要什麼獨門修鍊,但其實,它比我們想象的要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

“真正的美源於內心的完整。”

當你學會坦然面對自己的時候,這種靈氣會不知不覺地被你養成,在你身上綻放開來。

養出你的靈氣,你的長相會越來越順眼、自然、漂亮。 - 天天要聞

① 靈氣,說到底是從自信開始的。

可這自信,又不是人們口中那種為了撐面子、顯強大的“偽自信”。

真正的自信,是從心底認可自己,接納那些好壞參半、那些“不完美”的地方。

許多人花一輩子也學不會怎麼接納自己,怕這個、怕那個,怕別人看到自己的脆弱和軟弱。

這種“怕”在心理學上叫做“他人評價焦慮”、“自我客體化”,就是我們太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甚至連自己都被自己忽視了。

如果你真心喜歡自己,你會發現每一個不完美都變成了一種可愛的特點。

沒有人會完美無瑕,連心理學家弗洛姆都曾說,“不完美是生命中的一種圓滿。”

所以,越是輕鬆自然,越能散發出靈氣。

養出你的靈氣,你的長相會越來越順眼、自然、漂亮。 - 天天要聞

② 靈氣是怎麼來的?

或許就在我們對待自己的那份溫柔之中。

很多人對別人溫柔,但對自己苛刻。

要說生活不易,誰都不易,可有時候,真是自己給自己下套。

生活里有太多沒必要的比較,總覺得別人比自己好、別人的生活比自己順遂。

可真相是,那些在我們眼裡“好得不得了”的人,他們的生活也不乏一地雞毛。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自我一致性”,當我們不再對自己有太多不切實際的要求,不再去模仿別人,而是找到自己最真實的生活方式時,心態自然輕鬆,心靈自然放鬆,靈氣自然流露。

養出你的靈氣,你的長相會越來越順眼、自然、漂亮。 - 天天要聞

③ 靈氣並不是花哨的包裝,而是一種平和而坦然的態度。

我們總是羨慕別人身上的光彩,卻忽視了那些光彩的背後,TA們對自己的深刻認識和理解。

想想那些活得舒適而自在的人,他們不會被他人的眼光牽着鼻子走,他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他們的心態如水般平靜,心中沒有那些所謂“該不該”“好不好”的糾結,這種“平靜”反而成了最吸引人的氣質。

養出你的靈氣,你的長相會越來越順眼、自然、漂亮。 - 天天要聞

④ 與其假裝強大,不如真實脆弱。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害怕別人對自己有負面評價,習慣了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需求,

想要表現得堅強、獨立、不被別人看穿自己的脆弱,

這樣時間一長,自己也就變得有些“僵硬”了。

可當你真的學會接納自己、真實地表達自己時,反而會發現原本那種“繃著”的緊張感消失了。

如果你真的開心,那就大笑;

如果不滿,也可以溫和地表達出來。

這種自在的狀態,其實才是最能養出靈氣的。

能真誠面對自己的人,是內心強大的人,

這種強大是溫柔的,是帶着靈氣的。

寫在最後:

靈氣並不是非要什麼特別的條件,也不是什麼獨家秘方,而是讓你活得簡單、自然、真實。

在這樣的心態中,生活不再是一場硬撐和妥協,而是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條“如魚得水”的自由路。

(文章原創,嚴禁搬運抄襲,侵權必究!)

我是一名專門研究【攻擊性】的心理諮詢師,專註女性心理諮詢,擅長把心理、人性和現實糅合起來,為您分享自我成長/人際關係/原生家庭/人際關係的心理文章,希望能給您帶來溫暖和力量。

特別喜歡一句話:“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地方。”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愛上一個有家庭的人,最好的結局,往往指這些 - 天天要聞

愛上一個有家庭的人,最好的結局,往往指這些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在情感的道路上,人們偶爾會誤入複雜的境地。愛上有家庭的人,內心糾結與掙扎叢生。不少人在這份特殊的情感中徘徊,以為能堅守出別樣美好,卻不知這常是布滿荊棘的迷途。其實,這份愛看似熱烈,卻可能不經意間灼傷自己與
因果定律:人生的惡果,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 天天要聞

因果定律:人生的惡果,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老子云:“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人們日常行事時,常因衝動或慾望,做出損人利己之事。可他們沒意識到,這背後藏着因果關聯。我們總覺得自己行為,不會有嚴重後果,可事實並非如此。世間萬物,都遵循因果定律。種下什麼因,就會收穫什麼果。
與人相處時,在這些情況下,要學會“裝傻” - 天天要聞

與人相處時,在這些情況下,要學會“裝傻”

人們常說:“難得糊塗。”在人際交往裡,不少人一門心思事事精明,處處顯擺自己聰明。但其實,真正的智慧,並非鋒芒畢露,而是懂得適時“裝傻”要是。一門心思追求精明,事事都較真,往往會把自己拖進沒必要的紛爭和困擾中。“裝傻”就像人際交往的潤滑劑,能
請記住,以下這些事是躲不過的,要學會勇敢面對 - 天天要聞

請記住,以下這些事是躲不過的,要學會勇敢面對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漫漫人生路上,不少人總想逃避一些事,在逃避中混日子。然而,一味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讓困境緊緊相隨。要是總選擇躲避,那些問題就會像雪球,越滾越大,最終將自己吞沒。這些躲不過的事,就像橫在人生路上的巨石,
關係中如果出現這些冷漠反應,要學會自我保護 - 天天要聞

關係中如果出現這些冷漠反應,要學會自我保護

魯迅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人與人相處時,一些冷漠反應,正悄悄啃噬着關係的美好。很多人在關係里,面對冷漠行為,選擇默默忍受,期望用包容化解。然而,一味忍受,並非總能改善關係。有時,反而會讓自己陷入更深困境。
一個男人想你了,可能不會說,而是默默這樣做 - 天天要聞

一個男人想你了,可能不會說,而是默默這樣做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在情感天地里,愛意的表達,並非總是直白傾訴。有一種含蓄深沉的情感,通過無聲行動,緩緩流淌。人們常認為,情感傳達,需直白言語。卻不知,有一種思念,藏在心底,通過行動展現。要是男人只用言語,表達想念,沒有實際
人們在關係中較勁,往往繞不開這些心理需求 - 天天要聞

人們在關係中較勁,往往繞不開這些心理需求

莊子云:“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人與人相處構成的關係,恰似這承載萬物的水。它看似平常,實則蘊含諸多複雜的心理需求。多數人在關係里頻繁互動,卻未深入探究背後的心理動機。我們常常匆匆前行,忽略了內心的真實渴望。
真正的靈魂伴侶,往往在這些方面有默契表現 - 天天要聞

真正的靈魂伴侶,往往在這些方面有默契表現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情感世界裡,人與人相處姿態萬千。許多人在尋覓伴侶的路上徘徊,渴望找到契合的靈魂。不過,並非同行之人都能成為靈魂伴侶。真正的靈魂伴侶,會在特定方面展現奇妙默契。要是相處中缺了這種默契,即便朝夕相對,心靈間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