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去世後,三嬸改嫁同村的王四海,晚年四個兒子盡孝,讓人羨慕
作者:張老師的拙見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小雨,你有空到三嬸家吃飯,記得把媳婦和孩子都帶上。”三嬸是一個很有趣的人,她雖然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可卻是個熱心腸,在我的記憶里,三嬸年輕漂亮。但因為三嬸的父母重男輕女,沒有讀過一天書。
我爸爸兄弟四人,而且爸爸還是長兄,三叔只比我大11歲,他結婚很早,19歲的時候就結婚了,從那之後,三叔從爺爺奶奶家搬了出去,在三叔結婚前一年,一家人一起努力蓋了一間房,房子不大,但是陽光充足,背靠山,門前有一排柳樹,按照現在年輕人的審美,就是一個很漂亮的農家小院。
有了家庭的三叔,明顯成熟了許多,時刻想證明自己能夠撐起這個家。
那個時候,三叔家分到四畝多地,平時三叔在外做工,就是那種泥瓦匠,有時候也會修拖拉機三輪車這些,他很聰明,一看就會,而且能說會道,十里八鄉都認識這個年輕人,主要是三叔是個熱心人,經常會幫助別人。
那個時候我年紀不大,每天放學後就往三叔家跑,但爺爺奶奶說我“不識趣”,經常用糖果哄我到家裡,門都不讓出。不過三嬸是個很開朗的人,只要見到我,就會用銀鈴般的嗓音喊我到家裡吃飯。
當然,我也不會客氣。
在我們湖北襄陽,不南不北,冬天也是不冷不熱,我喜歡夏天,可以下河摸魚,而這些本領,都是三叔教我。
三嬸給三叔生了兩個兒子,然而誰能想到,三叔在22歲那年,在修拖拉機的時候出了意外,從此之後,三叔就再也沒有醒過來。最悲傷的莫過於三嬸,當時我們全家人都沉浸在失去三叔的悲痛之中。
對於三嬸來說,更是天塌下來了,家裡唯一的頂樑柱倒下了,以後這個家該怎麼辦是她最應該思考的,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再者我爸爸兄弟四人,縱然想幫助三嬸,但也是有心無力。
思考再三,爺爺做出了一個決定,讓三嬸改嫁,唯一的要求就是把兩個孩子撫養成人。
可我爸爸三兄弟不同意,三嬸要是改嫁,以後還回不回這個家?正好在這個時候,村裡的王四海主動登門,願意娶三嬸,並且很誠懇。王四海和我們家多少沾點親戚關係,為人實在,和我三叔年紀差不多大,只不過家境不好,所以沒有娶到媳婦。
爺爺覺得這事可靠,就詢問三嬸:“琴琴,你覺得四海這人怎樣?都是一個村的,知根知底,只要你願意,我們是不會反對的。”
起初三嬸很反感,畢竟三叔去世才一年多時間,再者三嬸是一個很傳統的女人,不過她心裡比誰都清楚,如果不改嫁,兩個孩子她是沒有能力撫養長大的。
三嬸經歷幾個月的徘徊,最終答應爺爺,願意嫁給王四海。
兩個人沒有舉辦婚禮,我記得很清楚,就是兩家人在一起吃了一頓飯,算是結婚了,當時我已經讀中學了,學習成績很不錯,這次婚宴是在周末,我是參加過的。不過三嬸和王四海自始至終都沒有交流,似乎像是陌生人一樣。
然而一年之後,三嬸又生下一個兒子,看得出來,三嬸對自己的這段婚姻是滿意的,雖然村裡人說三道四的不少,可孩子的出生,也改變了村裡人的看法,並且好事者還要我爺爺張羅着辦滿月酒。
爺爺自然樂意,王四海家的條件有限,最終還是我爸爸兄弟三人出錢給這個“侄子”辦的滿月酒,自此之後,三嬸的臉上多了一絲笑容,比起之前那個談笑風生的三嬸,現在變得沉默寡言,只是認認真真地過日子。
在我讀大專那一年,三嬸再次生下一個兒子,此時的三嬸是幸福的,有四個兒子,當然因為超生,家裡的傢具都被計劃生育辦的人拉走了。
可王四海不在意,對他來說,有老婆,有兒子,比什麼都重要,可能人的運氣在最低谷的時候會出現反彈,王四海為人誠懇,沒幾年時間,就在外面發了家,還和朋友開了一個磚廠,幾十年間通過自己的努力,也算是有房有車。
對於我的這幾個堂兄弟,我們平時來往的並不多,主要是年齡差和距離感,我大學畢業後就留在省城工作,每次回老家看望父母,肯定會去三嬸家做客,三嬸也是儘可能地拿出最好的美食來招待。
歲月匆匆,轉眼幾十年過去,我也已經年過半百,而三嬸已然來到花甲之年,可能都上了年紀,平時只要閑着,就會打個電話問候一下。三嬸經常讓我帶着孩子到他們家做客,說實話,我們這一代人對親戚看得很重,但90後這一代人,連對門鄰居都不認識屬於正常現象。
我女兒常說:“三奶奶這個人感覺很奇怪,她總是盯着一個人看,讓人很不舒服。”
其實這是三嬸認真對待一個人的態度,她生怕自己做得不夠好,只能用心聽對方的每一句話,注意每一個神情。
我知道,三嬸這一輩子是有遺憾的,就是沒和三叔走完一生,但她也是幸運的,嫁給了王四海,這個我曾經喊哥哥的人,如今變成了我的三叔。希望她老人家一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作為晚輩,能做的一定會做。
當然,三嬸也不需要我們這些侄子孝順,她的四個兒子很孝順,哪怕是頭疼感冒,也會一擁而上,生怕三嬸不開心,看到三嬸這樣的晚年,着實有些羨慕,因為我的女兒,不見得會做到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