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最大的悲哀,是身邊有這兩種親人

2024年01月13日23:45:05 情感 1335

人老了,最大的悲哀,是身邊有這兩種親人 - 天天要聞

親人,顧名思義,是最親近的人。

在這個世界上,親人是我們永遠都無法割捨的,他們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是我們情感的寄存點,讓我們不再孤獨無依。

然而,有的親人,他們的存在,卻並不會給我們帶來溫暖,反倒會帶來無邊的痛苦。

人老了,最渴望的就是親人的陪伴,但是有這兩種親人,不是福氣,而是一種悲哀。

人老了,最大的悲哀,是身邊有這兩種親人 - 天天要聞

自私冷漠的愛人

我的一位親戚,他是一個極度自私的人。

和身邊的人,從來都是分毫必爭,錙銖必較,總想佔人便宜,卻生怕別人沾他分毫。

就連和愛人之間,也是如此,算計地非常清楚。

他覺得家務活就是女人的事,從來不會體恤妻子的辛苦。

但是在錢上,卻覺得妻子要替自己分擔,嫌棄妻子不掙錢,每個月只給妻子500生活費。

他對妻子不聞不問,就連妻子生病,他都不知道,都是孩子在管。

他的妻子每天操持着一大家子,還要受他的冷漠和算計,心情陰鬱,身體也受到影響,病痛不斷。

為什麼很多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就是因為有些愛人的冷漠,讓婚姻徹底被埋葬。

愛人,原本應該是同舟共濟的人,但是一個自私冷漠的愛人,卻讓你一個人承擔生活的冰霜,帶給你的只有寒心和冰冷。

有這樣的愛人,是一種劫難,這樣的婚姻,如同冰窖,毫無溫暖。

人老了,最大的悲哀,是身邊有這兩種親人 - 天天要聞

啃老,不獨立的子女

父母養育子女長大,是天經地義,但是這份養育是有時間限制的。

當孩子長大成人,就應該自行承擔生活的重量,而不是一直依靠父母。

大多數的子女,都會心疼父母的不易,會盡己所能進行反哺。

當他們有了獨立賺錢的能力,就會想盡辦法去孝順父母,不願意再讓他們擔心。

但是也有一些子女,他們不願意靠自己去努力,不務正業,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仍然要靠父母來養。

生活當中,這樣的子女不在少數,在他們眼裡,父母對孩子付出是天經地義,他們理應補貼自己。

他們不會覺得和父母伸手討厭生活不好意思,只會嫌父母沒有能力,給自己的太少。

碰到這般子女,父母實屬無奈。沒辦法對他們坐視不理,只能不停地奔波,拿自己的養老錢,去補貼子女的生活。

人老了,本來到了該頤養天年的年紀,有啃老的子女,是晚年不幸,會把自己的晚年生活拖垮。

人老了,最大的悲哀,是身邊有這兩種親人 - 天天要聞

人這輩子,家庭是我們最重要的地方,是心靈的歸屬。

家人,是我們最親的人,無論何時何地,哪怕所有人離開,他們都會在。

家人,應該互相幫扶,互相依靠,互相包容,彼此體恤。

只有這樣,家才是溫馨的港灣,否則會成為牢籠。

然而,有自私冷漠的愛人,有啃老的子女,註定讓家庭喪失那份溫情。

想要家庭溫暖,需要家人的共同努力,別用自私毀掉愛人的期待,別用懶惰來讓父母為自己的生活買單。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田朴珺曾問蔡瀾:你介意太太有藍顏知己嗎?蔡瀾答:我不吃醋的 - 天天要聞

田朴珺曾問蔡瀾:你介意太太有藍顏知己嗎?蔡瀾答:我不吃醋的

田朴珺跟蔡瀾一起吃飯,問他:“你會介意太太有藍顏知己嗎?”蔡瀾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巧妙地答非所問:“我很多東西都很喜歡吃,但我不吃醋,不吃酸的東西!”看樣子蔡瀾跟太太的婚姻是開放型的,太太方瓊文職業是電影監製,也是個獨立大女主的樣子,所以兩
結婚35年丈夫出軌50歲閨蜜轉賬18.6萬,她僅追回4.3萬,律師:法院不告不理 - 天天要聞

結婚35年丈夫出軌50歲閨蜜轉賬18.6萬,她僅追回4.3萬,律師:法院不告不理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海浦東法院審理了這樣一起案件:胥女士和沈先生1989年登記結婚,共同生活三十多年後,不料丈夫竟然和自己的閨蜜陳女士有了婚外情,並多次大額轉賬給陳女士。該事件引髮網友廣泛關注和討論,登上微博熱搜榜。△相關事件登上熱搜2024年7月,62歲的胥女士和67歲的沈先生離婚,結束了35年婚姻。離婚後,胥...
回顧:公公扒灰,兒媳嫁給公公,結果,一人被殺,一人喝葯而死 - 天天要聞

回顧:公公扒灰,兒媳嫁給公公,結果,一人被殺,一人喝葯而死

有些事兒擱在老黃曆里早該翻篇了,可有些事卻好像在生活的旮旯里長了根,不會翻篇。就說江蘇鹽城一個小村子裡的舊事,擱到現在聽着都覺得刺得慌——公公跟兒媳婦攪和到一起,最後鬧出人命,這事放到八十年末的農村,跟拿鈍刀子割肉似的,疼得人直抽氣。女子吳
以自由之姿,共赴愛的山間茅屋,潺潺小溪 - 天天要聞

以自由之姿,共赴愛的山間茅屋,潺潺小溪

村上春樹曾言:“你不是我權衡利弊後的選擇,而是我怦然心動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堅定。愛情中最好的心態,大概就是深情而不糾纏。我做好了跟你一輩子的打算,也做好了隨時要走的準備。我是愛你的,但,你是自由的。”這番話語,恰似一縷清風,拂過愛情的迷